校园风气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757421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校园风气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校园风气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校园风气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校园风气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校园风气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园风气是一股无形的教育力量 罗坝学区 张凯一所学校优良的校园风气,是一股无形的巨大的教育力量,激励全体师生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共同努力。校园风气主要由校风,学风和教风三方面组成。校风通常集中了一所学校教育目标中被认为最根本、最侧重、最能反映办学特色的若干方面。罗坝初中的校风是:勤奋、求真、文明、进取。勤奋,就是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古今中外,凡是对社会做出巨大贡献的杰出人才,无一不是勤学苦练而成的。“在天才和勤奋两者之间,我毫不迟疑地选择勤奋,她几乎是世界一切成就的催产婆”。爱因斯坦成为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数学家华罗庚从小家境贫寒,为了抽出时间学习,他经常早起,勤奋学习,终于踏上了通往数学

2、大师的路。勤学精神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品质,是其一生不断进取的基础,这种精神要从小培养,从小事做起。求真,就是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严谨、勤奋的治学态度,诚心诚意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不投机取巧,不急功近利。要求师生要追求真理,做一个为真理献身的人,要说真话,办实事,求实效,做真人,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文明,是一个人道德素质和教养程度的外在表现,是社会道德文明程度的直观表现,也是学校应该追求的特色。中国自古就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争做文明学生,争创文明班级”把文明之风融入每个人的血液,把靠文明铸成的师生综合素质,不断发扬光大,中华民族才能像奔流不息的黄河永远向前!进取,逆水

3、行舟,不进则退。没有进取精神的民族是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没有进取心的人将一事无成。有进取精神,才能在未知的领域面前不畏缩、不停步,有进取精神,才有敢为人先之勇气,百折不回之毅力,才能使学校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勤奋和进取侧重于学习,这是师生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求真和文明侧重于思想品德,是做人的基础。四个方面又应该是一个整体,互相联系在一起。学风是一所学校优良校园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目标和当前学生的特点,我们对同学们提出的学风是:爱学、善学、会学。爱学,就是让学生热爱学习,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相反,现在的一些学生因学习负担过重和打工热的影响而厌学情绪严重,不想学,不爱学是导致

4、成绩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这就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使学生想学、爱学、自觉地学。善学,就是指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在学习中善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不断总结自己学习上的得失,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不断追求进步成功。会学,就是指学生有科学的学习方法,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灵活应用教师教给的学习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会应用、会创新,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刻的理解。优良的教风与学风是在长时间教育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的。所以,教风和学风的建设,关键在于一支具有优良教风的教师队伍。我校的教风是:爱生、敬业、团结、创新。这也是全体教职工的工作

5、作风。爱生,是教师对“爱心”的具体实现。教师的慈爱之心和真挚关爱是阳光,应当温暖每一颗心灵,无论是先进生还是后进生。爱生使教师在传授知识中塑造着和谐人格,在追求真理中充满着热情和激情。敬业,是教师责任意识的最好体现。教师遵从事业的召唤,热爱自己的事业,在投身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对教学工作有主人翁精神,自觉地、创造性地完成各项任务。团结,团结就是要在工作、学生和生活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形成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精神。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必须运用创新的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方式,管理班级,组织教学,教研教改,既能照亮自己前行之路,又能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校风、学风、教风是我校办学理念、指导思想、办学特色和精神气质的凝练和概括,是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而优良校园风气的建设,必须依靠全体师生长期共同努力。校风、学风、教风不能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深入到全体师生的心里,体现在大家的行动上。只有当人们从师生身上感觉到了良好的校风、学风、教风,才能说我们建立了优良的校园风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