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第三章3章节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756228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2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3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3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3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3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3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历史上第三章3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历史上第三章3章节(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节 亚洲革命风暴,(一)亚洲革命风暴,1、原因,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不断激化,2、性质,具有反殖民主义、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的民族解放运动。,一,基础知识回顾,3、主要事件,爪哇人民反对荷兰殖民者的起义、 阿富汗人民反对英国侵略军的起义、 伊朗巴布教徒起义、 中国太平天国起义 印度民族起义 (后三者把革命风暴推到顶点),再思考:那么各国、各地区的反抗任务是什么?,思考:亚洲革命风暴的共性是具有反对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但为什么各国、各地区的反抗任务又有所不同?,各国、各地区的国情,社会性质不尽相同,在殖民地(如印度、印尼的爪哇),主要的社会矛盾:被压迫民族与外国殖民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2、; 主要的斗争矛头:外国侵略者; 主要任务:争取国家独立与民族解放;,在半殖民地(如中国、伊朗),一方面受到外国侵略,别一方面又由本国封建统治者维持着旧制度;,主要的斗争矛头:本国封建统治者,4、主要特点,领导阶级上:缺乏先进阶级领导;或是封建王公,或是农民阶级。 指导思想上:缺乏先进的科学理论革命纲领;大多采用宗教形式组织斗争。 参加力量上:广大农民、手工业者成为主要力量,他们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斗争对象上:既反抗封建势力又反抗殖民者。 规模上:规模大,波及亚洲很多国家,各国民族运动在客观上起了互相支持的作用。 性质上:具有双重性质。,认识:属于旧式运动,不可能取得胜利。,思考:从政治、

3、经济和地理三个因素综合分析“亚洲革命风暴”失败的原因。,政治,西方较早确立了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亚洲国家正处于封建制度的没落时期;,经济,西方(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亚洲国家是落后的自然经济,且遭到西方的经济侵略,生产方式落后;,地理:由于地理地域的限制(如沙漠、高山、大海的阻隔),亚洲国家的革命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未能联合成强大力量,易被列强各个击破。,(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根本原因导火线 2、失败原因 没有出现先进的经济形态,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 封建地主阶级取得起义领导权及叛变。 强弱悬殊,寡不敌众。 英国利用印度各种矛盾分化瓦解。,思考:面对印度民族大起义,英国

4、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再思考:这种变化的实质是什么?,由英王代替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实行殖民统治,直接管理。,英国改变了殖民统治的策略。 但仍然是以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为主。,(二)印度民族大起义,1、原因根本原因导火线 2、失败原因 没有出现先进的经济形态,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封建地主阶级取得起义领导权及叛变。 强弱悬殊,寡不敌众。英国利用印度各种矛盾分化瓦解。,3、意义 性质特点:领导、主力、反英大起义。 作用(展现了、打击了、遏止了),二,课堂巩固,例: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加紧对亚洲进行侵略,亚洲各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1)面对西方侵略带来的民族危机,亚洲各国为争取民族独立所作的斗争和

5、努力中出现了哪两种典型的方式?,(1)方式: 以亚洲革命风暴为代表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以日本明治维新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向西方学习而进行的改革自强。,(2)简要比较这两种方式在斗争手段、目标、领导阶级、结果等方面的差异。,农民阶级或封建统治阶级,由中下级武士为核心的倒幕力量,武装反抗方式,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实现民族独立,实现民族振兴,没有改变各国的社会性质,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分析以上差异产生的原因。,原因: 亚洲各国在遭受西方侵略前封建统治力量比较强大,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新兴的社会力量较弱,西方列强的侵略破坏了亚洲各国原有的经济结构。 日本在西方入侵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

6、,并得到发展,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倒幕派掌握了较大实力,实施了全面而又有效的改革,且西方列强正集中力量侵略中国,使日本改革有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例:亚洲革命风暴遭到失败,主要是由于( ) A,王公贵族掌握领导权 B,力量对比过于悬殊 C,未形成进步的斗争纲领 D,斗争较为分散,C,例:19世纪中期的亚洲革命风暴之所以是旧式的革命斗争,其根本原因在于( ) A,世界资本主义处于工业资本主义时期 B,闭关锁国的亚洲并未完全打开 C,亚洲国家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D,革命仍是旧的领导阶级,C,第五节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一)资本主义列强的扩张,1,扩张的背景,根本原因:,工业革命的发

7、展促使新兴的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物质条件:,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增强了经济和军事实力。,普遍性:,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发展水平上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他们的侵略本性是一致的。,一、基础知识回顾,2、目的:,抢夺原料产地和拓展商品市场,3、方式:,经济侵略和军事侵略相结合,目的、方式不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决定的,思考:工业革命后的殖民英国和俄国的不同之处,(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2)殖民扩张:列强全球扩张,建立了大量的殖民地半殖民地; 3)交通改善:交通工具的进步;,2、时间:,19世纪中后期

8、,1857年第一次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3、标志:,4、组成:,资本主义各国市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市场,5、影响,1)列强:为西方资产阶级发展创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殖民地半殖民地:给殖民地被侵略国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在客观上冲击了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世界:加强了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联系。,认识:是一个非常不平等的市场,但本质上是进步的。,(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内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经济体系)

9、,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确立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初步形成,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过程,开始形成: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早期殖民侵略使世界市场萌芽并逐步扩大。(15、16C),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各国为夺取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世界,世界经济已越来越联为整体。 (19C中后期),最终形成: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列强完成对世界的瓜分,亚非拉地区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19C末20C初),发展: 世界经济一体化 (20世

10、纪90年代),思考:这一过程告诉我们,世界体系的形成是由什么决定? 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二,课堂巩固,例: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对外扩张的目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由掠夺财富、积累资本变成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B,由赤裸裸的掠夺转为经济军事入侵相结合 C,由建立本国资本主义制度转为在全世界确立资本主义统治地位 D,由输出商品转为输出资本,A,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含义是指( ) A,资本主义国家对殖民地进行掠夺、剥削、压迫的政治经济体系 B,全世界的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国家间相互连结的经济体系 C,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和非资本主义国

11、家通过经济联系形成的统一经济整体 D,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与落后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经济的结合体,C,例: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正确的理解应是( ) 整个世界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得以确立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成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资本主义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 A B. C D,D,例:东方从属于西方主要是指( ) A.东方被西方完全控制 B.东方完全成为西方的殖民地 C.东方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附庸 D.东方与西方联结成为一个整体,C,例:近代史上,造成东西方经济差距日益拉大,使东方最终从属于西方的基本原因有( ) 科学技术水平进步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无产阶级革命受挫殖民主义疯狂掠夺 A. B. C. D.,D,例:“东方从属于西方”造成的最主要的社会后果是( ) A.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B.客观上推动了东方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 C.为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开辟了市场 D.造成了东方国家的灾难和祸害,A,例:从16世纪起,三百年的殖民扩张和殖民战争的历史作用主要是( ) A.使彼此隔绝的世界,逐渐融合为统一的世界 B.使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全世界 C.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D.使资产阶级最终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