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1720585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提分秘籍:专题32-群落的结构与演替(教学案)含答案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群落的结构特征()。2群落的演替()。3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热点题型一 群落的结构 例1、(2017年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答案】D【变式探究】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

2、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提分秘籍】种间关系的四个警示点 (1)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由于空间、食物有限,呈现出“你死我活”的变化,导致“强者更强,弱者更弱”,甚至弱者最终被淘汰;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大小与它们所需的食物种类和居住空间相似度有关,一般所需的食物种类越接近,居住空间重叠程度越高,生物之间的竞争力越大。(2)

3、一般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不会导致其中一个物种的灭绝,而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会导致一个物种的灭绝,所以一般不能盲目引进外来物种,防止引起生态危机。(3)生物之间长期的寄生关系,会使寄主和寄生生物相互的危害减小,有利于各自的生存。(4)辨析生存斗争、竞争与种内斗争种内斗争为种内关系,竞争为种间关系。种间斗争包括竞争,而生存斗争既包括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又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A代表生存斗争、B代表种内斗争,C代表种间斗争、D代表竞争。【方法技巧】 种间关系判断的技巧 (1)弄清是同种生物还是不同种生物,同种生物以同种的幼体为食,或同种生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都为种内斗争,不同种生

4、物之间对资源和空间的争夺就是竞争,简单记为:“同斗争,异竞争”。(2)不同种生物要注意区分竞争和捕食:竞争是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的斗争,不直接获取食物;捕食则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目的是获得食物与能量,以维持自身生存。(3)两种生物甲和乙以同一植物为食,但取食的部位不同并不构成竞争关系,例如:人吃玉米子粒,而牛吃秸秆。(4)坐标图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判断看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先后关系,一般先上升或下降的曲线代表被捕食者。看曲线峰值的高低,一般曲线峰值高的是被捕食者,另外,被捕食者的个体一般也比捕食者的小,所以被捕食者的数量相对较多。 右图曲线中a为被捕食者,b为捕食者。【举一反三】

5、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片草地上的所有灰喜鹊是一个灰喜鹊种群B可以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老房屋中壁虎的种群密度C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后,群落内物种组成不再变化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答案】C 热点题型二 群落的演替 例2、(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变式探究】(2017年天津卷,7)大兴安岭某林

6、区发生中度火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据图回答:(1)该火烧迹地上发生的是_演替。与相比,中群落对光的利用更充分,因其具有更复杂的_结构。(2)火烧15年后,草本、灌木丰富度的变化趋势均为_,主要原因是它们与乔木竞争时获得的_。(3)针叶林凋落物的氮磷分解速率较慢。火烧后若补栽乔木树种,最好种植_,以加快氮磷循环。(4)用样方法调查群落前,需通过逐步扩大面积统计物种数绘制“种-面积”曲线,作为选取样方面积的依据。下图是该林区草本、灌木、乔木的相应曲线。据图分析,调查乔木应选取的最小样方面积是_。 【答案】(1)次生 垂直 (2)下降后保持相对稳定 光逐渐减少 (3)阔叶树 (4)S3【变式探

7、究】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沙丘、冰川泥、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弃耕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也可能形成森林 【答案】B【解析】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均是初生演替,故A正确;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群落内都会有竞争现象,故B错误;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只要条件具备,都能演替形成森林,故D正确。 【提分秘籍】 1群落演替的五大原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8、。(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2群落演替的三个过程 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人为地划分为三个阶段(1)侵入定居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2)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斗争或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衍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3)相对稳定阶段: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举一反三】 在一段新建公路的边坡(甲)上移栽灌木和草本植

9、物以保护边坡,另一段边坡(乙)不进行移栽,其他实验条件相同,1年后两段边坡的检测结果如下表。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边坡 处理方式 植被覆盖率(%) 小型土壤动物 物种数 个体数 土壤有机质(g/kg) 甲 种植植物 97 37 260 19.8 乙 不干预 8 9 28 11.9 A可以推测移栽植物会降低该群落结构的稳定性B小型土壤动物的增多是移栽植物的预期结果C边坡甲上因没有移栽乔木而不可能自然长出乔木D边坡甲上的群落演替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剧 【答案】B热点题型三 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例3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

10、型草原荒漠草原植物总种数16010080平均种群(种树/平米)201810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 000900200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49.178.0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答案】D【提分秘籍】(1)在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从同样营养环境土壤中采集的样本,可以多组进行统计比较。(2)尽可能多收集小动物。收集小动物时,根据土壤中生物的避光性和趋湿性来收集。(3)如果要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则需要对取

11、样和采集方法进行改进。根据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数量(例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举一反三】 在统计土壤动物的物种丰富度的实验中,某小组设计的采集小动物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集的原理是利用土壤动物的趋光性B灯罩的功能是防止昆虫逃跑C金属筛网阻止小动物向下移动D广口瓶中需要加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答案】D 1(2018江苏卷,13)下图是某处沙丘发生自然演替过程中的三个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B阶段的沙丘

12、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尚未形成垂直结构C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完全不同D阶段沙丘上的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群落演替的含义、过程以及种类。从形成沙丘开始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A错误;阶段的沙丘上草本植物占优势,群落的垂直结构不明显,B错误;阶段到阶段发生的演替是优势取代,不是完全取代,所以阶段与阶段的沙丘上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阶段为森林阶段,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群落对外界干扰的抵抗力稳定性最强,D正确。 变简单,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变弱,抵抗力稳定性降低。8(2014山东卷)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

13、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甲乙(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和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海洋

14、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答案】(1)b偏高(2)垂直(群落的)演替(或初生演替)(3)AB(注:两空可颠倒)20%(4)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解析】(1)图甲中b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处于b点,种群数量能迅速恢复,可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由公式(M表示标记个体数,N表示种群数量估计值,m表示重捕个体中标记的个体数,n表示重捕的个体总数)可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偏高。(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其他各种生物的过程称为演替。(3)图乙中A、B、C、D分别表示生产者、分解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其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必要成分,在碳循环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二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1.51067.5106100%20%。(4)生态系统稳定性依赖于其自我调节能力,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一定限度时,该能力被破坏,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9(2014江苏卷)机场飞行跑道及场内小路旁多是大片草地,有多种动物栖息。下图是某机场生态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