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夹河矿地质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711179 上传时间:2019-07-01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3.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夹河矿地质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徐州夹河矿地质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徐州夹河矿地质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徐州夹河矿地质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徐州夹河矿地质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州夹河矿地质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夹河矿地质报告(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 论第一节 目的、任务和修编依据 一、目的由夹河煤矿1989年11月编制完成的江苏省徐州矿务局夹河煤矿矿井地质报告至今已有十余年了。这期间矿井采掘活动的展开以及先进探测手段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矿井地质资料,井田地质构造及煤层赋存情况等均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有必要对井田内的各种地质因素作进一步分析,以适应矿井开采的需要。根据地测质量标准化和矿井地质规程:“ 生产矿井地质报告必须每隔810年修编一次”的要求,我矿1999年便着手夹河煤矿矿井地质报告修编的前期准备,并于同年10月对井田深部进行三维地震勘探。为避免报告提交后资料再作重大变化,经生产部同意矿井地质报告应结合并包含三维地震勘探

2、资料进行修编。三维地震勘探于今年元月份提交中间资料,经过多次修改,最终资料于5月底定型,因此本报告延续时间较长。二、任务 1、总结分析井田内大中型地质构造及小构造的发育规律; 2、对比井田内各煤层、标志层的层位,合理评价各煤层赋存及煤质情况; 3、总结、分析影响矿井生产的开采技术条件; 4、重新评价深部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5、对井田各可采煤层的储量进行重新圈定和计算。三、修编依据 本报告修编主要技术依据以煤炭资源勘探规范、 矿井地质规程及实施细则、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及实施细则为主,矿井质量标准化执行标准为辅进行修编;文字报告原则上以矿井地质工作手册第十六章第三节内容进行编写,部分内容与

3、顺序略有增删调整;图例图式以1997年煤矿测量图式图例为主,以煤田地质标准图例为辅,不能满足报告的图式图例,矿和生产部共同协商拟定完善。图件质量按部一级标准要求进行编制。四、报告主要内容编排1、文字说明书一册共九章41节,约计12万字;附表一册15种,共120页;附图15种共79幅;钻孔柱状图六册。 2、储量计算结果 矿井能利用储量(A+B+C+D级):12205.1万吨 矿井工业储量(A+B+C级):11503.8万吨, 其中:A+B级:5273.1万吨,占A+B+C级45.8%; C级:4266.7万吨,占A+B+C级54.2%。 另有远景储量( D级):储量701.3万吨。第二节 矿井位

4、置、范围及交通条件 一、矿井位置夹河煤矿位于徐州市西北九里区境内,距徐州市约11km,以夹河矿主井为中心,其地理座标为东经 117513,北纬 341847,地面标高+37.0+43.0m。 二、范围 夹河井田东部F1号断层下盘以“徐煤局地(85)55号文”、上盘以“苏煤基司(87)252号”文件为界与庞庄矿相邻;西部以西陇海铁路与徐州地方煤炭公司大刘矿和徐州矿务集团公司义安矿为界;浅部自21煤层露头,深部至1煤层-1200m等高线。井田走向长 5.5km,倾向长约4.5km,面积约24.75km2。三、交通井田内铁路、公路均有,矿井生产的煤炭除经铁路、公路可运往全国各地外,还可经徐州港利用驳

5、船运输,直达江浙各地,水陆交通甚为便利(见图1-2-1)。 铁路:西陇海铁路干线从井田西南通过,矿铁路专用线在夹河寨与西陇海干线接轨。 公路:矿专用公路与徐州市三环路、徐沛公路干线和西部矿区公路连接成网。 水路:井田东侧15km左右有京杭大运河,常年可通航50t驳船。井田交通位置示意图 图1-2-1 第三节 自然地理一、地形地貌本区为故黄河泛滥形成的冲积平原,地势较为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37.0+43.0m,西南略低,地形坡度为千分之一点五。该区东南边缘沿东北方向分布有九里山、琵琶山、大小孤山,西南有霸王山,其中九里山最高,山顶绝对标高+173.20m。由于区内地势平坦,地表迳流条件较好,大

6、气降水以蒸发及地表迳流为主要形式排泄外,余下部分滞缓地渗入地下。二、水系及其状况本区地表河流不发育,但农田灌溉渠道纵横交错,天然水系只有故黄河,其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横穿井田流入京杭大运河,该河道于1988年冬季重新进行了开挖,新开挖的河道宽度50m左右,河槽标高+37.0+38.0m,河堤标高+43.0+44.0m,河床在塌陷区范围内宽度则在450850m左右。除塌陷区相应地表位置常年有积水外,其余区段为季节性河流,最高洪水位39.29m(1963年7月1日)。此河流为井田天然水系的主干,与煤层及含水层露头的夹角为5557,第四系中部有粘土及粘土类沉积物3040m起到隔水层作用,大气降水及地表水

7、系对矿井充水无直接影响。三、气象、气候据徐州气象台的汇编资料,本区属南温带的鲁淮区,具有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过渡性特点:气候温和,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充沛,夏季多雨,冬季干寒,春季干旱突出,季节短,入冬和回春较早,常有寒潮霜冻、冰雹和旱风等气候现象。现将1951年至2000年主要有关资料简述如下: 1、降雨量:本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33.33mm,其中6、7、8三个月为主要降水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58.7%。最高为1958年,降水量为1297.0mm,最低为1988年,降水量为50.6mm。日最大降水量为1997年7月17日,降水量为273.3mm。 2、气温:本区多年平均气温为14.3,最高气

8、温为1978年6月11日达40.6,最低气温为1969年2月6日达-22.6.一年最高气温在3639,最低气温为-9-13。 3、蒸发量:本区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748.59mm,最高为1978年2279mm,最低为1973年1467.9mm。1988年6月最大为287.9mm,1988年2月最低为50.24mm。 4、相对湿度:本区多年逐月平均为69.52%,78月最高约在7683%左右,36月最低为6265%,年平均最高为1952年76%,年平均最低为1988年62%。湿润系数约为0.5,故本区属半湿润区。 5、风力、风向:风向随季节而转变,春季多东南风,夏季多东风,秋季多东北风,冬季多西北

9、风。全年平均风速2.9m/秒。最大风速23.4m/秒,风向为西北(1952年6月7日)。 6、霜雪:霜期一般在10月至次年4月,降雪一般在11月至次年3月,最大连续积雪日数36日,积雪最大深度为247mm。冻结日期一般由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冻结深度最大达29cm,(1955年1月)。 四、地震 据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地震目录述及有关徐州及其临近周围各县历代发生的地震,从公元前179年至2000年,历史2179年,有史可查,记载较详且对徐州有破坏者仅四次。 1、公元462年8月16日(南朝宋至明元年7月甲申),震中山东兖州,震级56级,当时徐房倾倒,女儿墙坠落480丈。 2、公元1502年

10、10月17日(明宏治15年9月17日),震中山东濮城,震级56级,当时徐州坏城垣民舍。 3、公元1668年7月25日(清康熙7年6月17日),震中山东莒县郯城,震级8.5级,当时铜山(徐州)城碟台榭覆过半,远近压死者不可胜计。 4、公元1937年8月1日,震中山东菏泽,震级7级,当时徐州旧房坍塌50余间,死伤20余人。第四节 生产建设概况 夹河煤矿由原华东煤矿设计院设计,年设计生产能力为45万吨。主井于1965年2月6日开工,1966年6月17日竣工,井深355.421m;付井于1965年4月8日开工,1966年4月6日竣工,井深334.991m。1969年10月正式投产。原设计为中央立井开拓

11、方式,向两翼开拓回采-350m以上下石盒子组煤层和山西组煤层,至1970年原煤产量达到设计能力。1970年以后,为提高矿井生产能力,对矿井生产系统和开拓方式进行系统技术改造,改中央竖井开拓方式为立井石门集中上下山开拓方式,主要开拓巷道基本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之中,以石门贯穿煤层。分煤层采用上下山前进式开拓采区,采区内工作面采用后退式回采,通风方式也由混合式改为分区式,开采水平相应延深至-450m。 随着矿井开拓布局的调整和生产系统全面技术改造的逐步完成,矿井生产能力不断提高。1980年实际年生产原煤达到130余万吨,达历史较好水平,为此,1980年经原煤炭工业部核定年生产能力改为100万吨的大型

12、矿井。1980以后由于受采区地质构造的影响,延深水平接续和生产环节的限制,原煤产量变为逐年递减阶段,平均每年减少5.8万吨。为确保矿井生产能力和维持矿井正常接续,在1978年矿井完成深部补充勘探并提交夹河煤矿补充勘探报告(精查)的基础上,经江苏省计委(78)204号文批准,夹河煤矿改扩建工程上马。新副井于1985年6月10日开工,1987年11月28日竣工,井深668.3m。全部改扩建工程完成以后,最终生产水平确定为:第 一水平-280m;第二水平-450m;第三水平-600m;第四水平-800m;第五水平-1000m及第六水平-1200m共六个水平。现 -280m水平已回采结束,-450m水

13、平正在收作,矿井生产现正处于 -600m和-800m两水平的交替阶段,-800m水平过F1轨道、皮带石门正在施工。预计年底即可进入F1上盘煤层。本矿太原组煤层尚未开采。夹河煤矿自投产到1980年,原煤产量逐年上升,1980年年生产原煤达130万吨。1980年以后由于采区地质构造的影响,延深水平接续和生产环节的限制,原煤产量则变为逐年下降,原煤产量平均每年减少5.8万吨,1990年以后原煤产量基本在110万吨徘徊。为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增加矿井原煤产量,确保集团公司原煤总产量不减少,夹河煤矿必须扩大生产。为此,1998年夹河煤矿又一次进行了主提及回风系统改造,改造后矿井具备了年产150万吨的生产

14、能力。现矿井生产正处于-600m和-800m两水平的交替阶段,目前由于受深部复杂地质条件的影响,矿井采掘接续关系非常紧张,不能充分发挥矿井生产能力,只有在进入F1上盘,开拓新的采掘场所后,才能充分发挥矿井生产能力。夹河煤矿从投产截至2000年底,累计生产原煤3144万吨(统计产量),上 缴利税37524万元。第二章 地质勘探工作第一节 以往地质勘探及地质工作简况 一、以往地质勘探 夹河煤矿先后由一六九煤田地质勘探队和徐州矿务局地质勘探队以及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和江苏省煤田物探测量队在井田范围内进行过钻探和地震勘探工作。按地质勘探目的和任务的不同大致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 资源勘探阶段(19

15、56年至1963年) 夹河煤矿原称桃园煤矿(1971年改名为夹河煤矿)。1956年由原煤炭部徐州基建局地质勘探管理处一六九煤田地质勘探队进入该区,进行找煤和资源勘探,1958年7月提出“九里山煤盆地桃园井田精查地质报告”。1960年1月经江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审查批准。1962年7月江苏省煤炭工业局地质技术委员会又对该“精查报告”进行了复审,并以(62)苏煤计复字3号文将该报告降为详查。并随文指示由169队对复审中提出的井田地质问题进行补堪和对原“精查地质报告”进行补勘。1963年7月一六九队又提交了桃园井田地质勘探最终修改资料,1964年6月江苏省矿产储量委员会以(64)苏储宋字第015号文中所附的23号决议书批准。由此,该队先后在井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