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6640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水土保持理论题判断职业道德-职业道德基本知识1.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2.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社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3.根据职业活动的具体要求,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用条例、章程、守则、制度、公约等形式做出规定,这体现了职业道德的实用性及规范性特点。4.根据职业活动的具体要求,对人们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用条例、章程、守则、制度、公约等形式做出规定,这体现了职业道德的社会性和时代性特点。5.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五个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6.所有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五个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助

2、人为乐,勤俭节约1.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是水土保持治理工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之一。2.助人为乐,忠于职守,自觉履行各项职责,是水土保持治理工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之一。水土流失及背景知识1.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能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2.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营力作用下,坡面和沟道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侵蚀和水资源损失。3.土壤侵蚀主要类型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混合侵蚀等。4.土壤侵蚀主要类型有水力侵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滑坡和泥石流等。5.水力侵蚀是土壤及

3、其母质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6.水力侵蚀是土壤及其母质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降雨、径流等水体作用下,发生泻溜、崩塌和滑塌的过程,包括面蚀、沟蚀等。7.重力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8.重力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或基岩主要在水流作用下,发生位移和堆积的过程。主要包括崩塌、泻溜、滑坡和泥石流等形式。9.风力侵蚀指风力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10.风力侵蚀指风速作用于地面,引起地表土粒、沙粒飞扬

4、、跳跃、滚动和堆积,并导致土壤中细粒损失的过程。11.我国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等五个二级类型区。12.我国以水力侵蚀为主的类型区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北土石山区等五个二级类型区。13.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国标规定,把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微度、轻度、中度、强烈、极强烈和剧烈等六级。14.根据土壤侵蚀的实际情况,国标规定,把土壤侵蚀强度分为微度、轻度、较强烈、强烈、极强烈和剧烈等六级。15.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包括坡度、坡长、坡形、坡向等。216.影响土壤侵蚀的地形因素包括坡度、

5、坡长、坡宽、坡比等。17.地形着重反映地势的变化和地表形态。18.地形着重反映地质的变化和地表形态。19.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通常可以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20.按土壤质地分类,土壤通常可以分为沙质土、黄土、壤土三类。21.植被是指某一地区内由许多植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22.植被是指某一地区内由许多生物组成的各种植物群落的总称。23.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24.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雨。25.径流可分地面径流、地下径流两种。26.径流可分降雨径流、地下径流两种。27.单位时间内流过河流某断面的水体积称为流量,以 m3/s 计。28.流过河流某

6、断面的水体积称为流量,以 m3/s 计。29.一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总沙量,称为年输沙量。30.多年内通过河流某断面的总沙量,称为年输沙量。31.人为水土流失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如开矿、修路等生产建设中破坏地表植被后不及时恢复,或随意倾倒废土弃石,以及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等造成的水土流失。32.人为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形成的。33.人均耕地是描述区域(流域)社会经济状况的指标之一。34.土地利用结构是描述区域(流域)地形地貌状况的指标之一。35.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是中国中部的一条重要河流。36.淮河位于长江与黄河两条大河之间,是中国南部的一条重要河流

7、。37.我国的内流河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38.内陆河河流水源主要来自冰峰雪岭的山区的地下水补给。39.流域面积指流域分水线与河口断面之间所包围的平面面积。40.流域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面线所包围的集水区域或汇水区。41.通常把面积不超过 50 km 2 的集水单元,称为小流域。42.通常把面积不超过 500 km 2 的集水单元,称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及水土保持措施1. 水土保持就是利用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农田保护。2. 水土保持是自然资源保育的主体。3. 国家对水土保持实行“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科学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 共 8 个4. 国家对水

8、土保持实行标本兼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注重效益的方针。5. 水土保持对于湿润地区的河川年径流量影响不大。6. 在小流域尺度上,水土保持对洪水的消减能力不显著。7.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业生产体系。8.小流域综合治理是以江河流域为单元,对流域水土等自然资源进行保护、改良与利用。9. 生态修复主要指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 10. 生态修复是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3而不能辅以人工措施。11.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在防治措施上增加了污水、垃圾的处置,各项措施与当地景观

9、相协调,体现了人水和谐,生态优先。 12. 水源保护及面源污染防治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防治目标。13. 面源污染也称非点源污染。14. 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15.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的面积应不小于 50 hm2。16. 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17. 水土保持大示范区面积一般都在数百平方公里,有的甚至达到上千平方公里。18. 大示范区建设,建设机制目前已非常成熟。19. 水土保持措施根据治理措施本身的特性,主要分为耕作措施、林草措施和工程措施三大类。 20. 为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而采用的农

10、业技术措施和工程措施称为水土保持措施。21.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按修建目的及其应用条件分为坡面治理工程、沟道治理工程和护岸工程 3 大类。22. 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与水土保持林草措施可互相代替。23. 坡面蓄水工程主要功能是分段拦截坡面径流,防止径流集中下泄。24. 坡面蓄水工程用于集蓄雨水,一方面减少地面径流冲刷,另一方面解决农村人畜饮水、田间补灌等问题。25. 梯田由地块顺坡按等高线排列呈阶梯状。26. 梯田是平原区常见的一种基本农田。27. 梯田按其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28. 按土地利用方向,梯田可分为旱地梯田、灌溉梯田。29. 坡面截洪分水工程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

11、要用于拦截坡面径流,蓄水保土。30. 坡面截洪分水工程在南方多雨地区,主要用于拦截坡面径流,蓄水保土。31. 为固定沟床,防治沟蚀,减轻山洪及泥沙危害,合理开发利用水沙资源而在沟道中修筑的工程设施称为水土保持沟道治理工程。32. 沟道治理工程作用是为了防止坡地水土流失。33. 常见的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有跌水式和悬臂式两种形式。34. 常见的泄水式沟头防护工程有沟埂式和埂墙蓄水池(涝池)式两种形式。35. 谷坊根据使用年限不同,可分为永久性谷坊和临时性谷坊。36. 插柳谷坊属于不透水性谷坊。37. 拦沙坝是在沟道修建的以拦蓄山洪、泥石流、沟道中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的挡拦建筑物。38. 拦蓄泥沙(包

12、括块石) ,调节沟道内水沙是拦沙坝的主要作用之一。39. 淤地坝指以控制沟道侵蚀、拦泥淤地、减少洪水和泥沙灾害为主要目的的沟道治理工程设施。40. 淤地坝具有蓄洪、拦泥、削峰,减少入河、入库泥沙,减轻下游洪沙灾害功能。41. 溢洪道是淤地坝排泄洪水的建筑物。42. 淤地坝一般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个部分组成,通常称为“三大件” 。 43. 植物措施护岸的类型包括乔灌混交林护岸、种草(皮)护坡、草灌护坡。44. 水土保持护岸工程一般分为工程措施护岸、植物措施护岸和综合措施护岸 3 大类445.水土保持植物措施兼具水土流失防治和调节气候的作用。46. 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是以造林为主的水土资源利

13、用、保护和改良技术。47.水土保持林是主要的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类型,其他则是次要的植物措施类型。48.水土保持植物措施类型应用的原则是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结合,乔灌结合。49.水土保持林是以人工林为主的生态防护林。50.水土保持林指以防治水土流失为主要功能的人工林和天然林。51.水土保持草是指水土流失地区用于放牧作业的草地。52.水土保持草是指水土流失地区用于防治水土流失的各类草地。53.水土保持耕作措施是水土流失地区农业耕作的重要方法。54. 砂田是改变微地形的保水保土耕作措施。55.人为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人类的农业耕作活动所造成的。56. 开发建设项目的施工和生产活动必须有水土保持主管部门

14、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方可进行。57.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的拦挡措施是利用拦渣墙、拦渣坝、拦渣堤等形式,就地拦挡开矿、修路等的弃渣、弃土、弃石等,避免在暴雨中被冲刷流失。58.人为水土流失防治的土地整治措施主要是对利用方式不合理的农耕地进行整修。水土保持调查1.水土保持调查的类型按其涉及的范围和内容,可分为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和水土保持专题(专项)调查。2.水土保持调查的类型按调查目的和要求,可分为水土保持综合调查和水土保持专(专项)调查。3.水土保持调查的形式一般可分为野外调查、统计调查和遥感调查。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是多种形式同时使用。4.水土保持调查的形式一般可分为统计调查和遥感调查。5.野外调查的目的

15、是直接取得历史资料和发现新问题。6.野外调查有三个方面的目的,一是直接取得第一手资料;二是印证已有资料(也称第二手资料或历史资料) ;三是发现新问题。其中直接取得第一手资料是野外调查最重要的目的。 7.野外调查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准备工作、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等三个阶段,其中外业工作是野外调查的核心。8.野外调查的全过程,可以划分为外业工作和内业工作两个阶段,其中内业工作是野外调查的核心。9.当野外调查的范围确定后,一般采用路线调查和样地调查两种基本形式。10.当野外调查的范围确定后,一般采用典型调查和统计调查两种基本形式。11.统计调查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统计报表制度和专门调查。12.统计调查

16、按其组织形式,可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13.统计报表制度,是对统计报表内容的一系列规定,形成的一项必须遵守的制度。14.按照法律规定,执行统计报表制度是各地方、各部门、各单位必须向国家履行的一种义务。15.专门调查是为研究某些专门问题所组织的一种调查方式,包括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是水土保持统计调查常采用的方法。416.专门调查是为研究某些专门问题所组织的一种调查方式,包括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517.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18.重点调查单位的选择不具有客观性,典型调查单位的选择具有客观性。19.遥 感 调 查 根 据 信 息 源 可 分 为 航 空 遥 感 调 查 和 航片调查。 20.遥 感 调 查 根 据 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