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24.满井游记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630298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6单元24.满井游记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第6单元24.满井游记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第6单元24.满井游记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第6单元24.满井游记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第6单元24.满井游记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6单元24.满井游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6单元24.满井游记(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24满井游记,1走近作者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合称“公安三袁”。他的作品多为闲情逸致,风格率真自然。著作有袁中郎全集。 2主题解说 这篇游记以优美清闲的语言描绘了满井初春生机勃勃、情致盎然的景色,表现作者厌倦都市官场,寄情山水的轻松喜悦之情。,4重点聚焦 师:“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一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生:这是作者观景之后写的一个议论句,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即郊外田野不是没有春光,只是城里居住的人还不知道罢了。这个转折句,也启迪读者:美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们却往往受限制而看不到,很可惜。我们只有懂得这一点,

2、才能摆脱限制,扩大视野,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东西。,5难点突破 师:课文多处妙用衬托,使内容起伏多姿,请你说说课文哪些地方使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 生:第1自然段写北京气候的寒冷,衬托第2自然段满井风光。用城内的“寒”衬托满井郊野的“暖”。 用城内的“冻风时作”“飞沙走砾”衬托满井的水色山光、飞鸟游鱼;用囚于一室“欲出不得”的烦闷,衬托游于满井山水中“若脱笼之鹄”的“悠然自得”的欢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秋词 【译文】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向天际飞去,带着我的诗情直到云霄间。 【感悟】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景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诗中景开阔明丽,令

3、人精神爽朗;诗中鹤洒脱自在,奋发向上,令人耳目为之一新。,(砾),(nin),(膏),(hu),(h),(jin),2与“娟然如拭”中的“然”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B呷浪之鳞,悠然自得 C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D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点拨:A、B、C三项与题干中的“然”都是“的样子”;而D项意为“然而、但是”。,D,C,(就),(初,始),(美好的样子),(湿透),(还),(正好),(一同,一起),(安,哪),/,/,/,/,/,/,/,/,/,/,/,6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

4、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景色空旷开阔,我(感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 (3)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7.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1)满井游记中作者用 绘出初春水光。 (2)满井游记中作者用“ ”画出春山之态。 (3)满井游记中写出游感受的句子是:“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娟然如拭,鲜妍明媚,若脱笼之鹄。,8春天

5、应是一年中最惹人情思的季节。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留下过咏春、颂春、伤春、惜春的动人诗篇。 (1)请写出两句关于春天的诗句: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仿写句子。 春天是四季的一个乐章, 春天是孩子的一个梦想,春天是人们的一个希望。 (3)请发挥想象,再写出一个关于春的拟人句。 春姑娘轻轻地飞来了,她飞过高山,来到江河,飞过森林,来到田野,把春风春雨送到人间。 春花笑了,笑得春天都溢了出来,溢得满地都是。 示例: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阅读课文第二段,完成下面题目。 9找出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并简析其蕴含的感情。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对自然的

6、喜爱,对官场的厌倦。 10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并翻译。 (1)写水: 翻译: 亮晶晶的好像刚制成的镜子,冷光突然从镜面里闪射出来一样。 (2)写山: 翻译: 1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 从写水光山色、柳枝麦芽、游人欢庆、鱼鸟之乐、作者的内心感受等方面来写出城游玩的喜悦之情的。,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过发髻一样。,【乙】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其山无高岩邃壑,独以近城故,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衣冠士女,下迨蔀屋,莫不靓妆丽服

7、,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檀板丘积,樽罍云泻,远而望之,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无得而状。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分曹部置,竞以歌喉相斗,雅俗既陈,妍媸自别。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属而和者,才三四辈;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竹肉相发,清声亮彻,听者魂销。 (节选自袁宏道虎丘记),【注释】虎丘:山名,位于苏州市西北,有虎丘塔、千人石等名胜古迹。下迨(di)蔀(pu)屋:下至小户人家。交衢间:指路边。雷辊(n)电霍:雷鸣电闪。布席:安设筵席。分曹部置:分批安排。曹,成对。妍媸(ch):美和

8、丑。瓦釜:比喻粗俗的歌子。属(zh)而和(h)者,才三四辈:随着唱和的就只有三四群人。竹肉相发:箫管声伴着歌唱声。竹肉,管乐器和歌喉。,C,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或:柳树枝条好像在舒展又没有舒展开,柔软的柳梢在风中飘摇,麦苗像兽颈上的鬃毛,约有一寸来长。 (2)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每到这天,全城的人都关闭门户,肩挨肩地来到(这里)。,14文段理解。 (1)甲文写 景,以 景观为主,重点描绘了水光山色、柳条麦田等优美景色;乙文绘秋景,以人文景观为主,重点描述了 的热闹场面。 (2)甲、乙两文都采用了点面结合的取景方式,由面到点,极富层次感。请以乙文为例具体说明(可借用原文语句回答)。 示例:面:“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_点:“而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_面:“中秋为尤胜。每至是日,倾城阖户,连臂而至。”_点:“从千人石上至山门,栉比如鳞,无得而状。”_面:“布席之初,唱者千百,声若聚蚊,不可辨识。”_点一:“分曹部置,才三四辈。”_点二:“一箫、一寸管,一人缓拍而歌,听者魂销。”,春(初春之、早春之),自然,游人聚饮斗歌(意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