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窃癖案例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604974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2.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偷窃癖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偷窃癖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偷窃癖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偷窃癖案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偷窃癖案例近期与大学同学讨论其宿舍发生的怪事及其室友的奇怪行为后,再一次引起了我对潜伏在我们身边的一种心理疾病的关注偷窃癖。说到偷窃,几乎每个人都了解,但说到偷窃癖,有些人可能从没听说。偷窃癖属于意志控制障碍范畴的精神障碍,其表现是反复出现的、无法自制的偷窃行为,虽屡遭惩罚而难于改正。这种偷窃不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也不具有其它明确目的,纯粹是出于无法抗拒的内心冲动,与一般偷窃行为相区别。偷窃癖虽为一种心理、精神障碍,然而这种人除强迫性行窃这一单一表现之外,并无其它精神异常,也没有智能缺陷,因此与精神分裂症、脑器质性疾病或智力发育迟缓的偷窃行为相区别。偷窃癖一般是从童年或少年期就开始发生,每次行

2、窃后心理上都会感到快感与满足。对偷的东西或收藏,或随手舍弃,或偷偷送还原主。这种偷窃冲动似乎有一定的周期,当冲动的紧张度升到一定程度,偷窃行动既带来满足。根据犯罪心理学的看法,按偷窃时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蓄谋型和偶发型。而就心理动机而言,有虚荣心理,报复心理,侥幸心理,空虚心理以及偷窃癖。针对偷窃癖患者,我想侥幸心理和空虚心理要占大多数,如果本来生活条件良好,就得考虑虚荣心理。就于我本人,我第一次接触偷窃癖是在初中,该学校为住宿学校,起初宿舍一片融洽,但后来频频有人发现东西丢了,例如U盘、毛衣之类的,因为东西并不值钱所以大家也没过多注意。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偷东西的竟然是宿舍内跟我最要好的女生

3、,有一次一个女生发现毛衣被偷后哭了,她过后就偷偷地把毛衣送回去。由于之前去过她家,不算富裕但也是小康水平,所以这让我很不解,后来因宿舍人冷漠那女生也就退宿了。很显然她并不是出于利益而偷东西,在我看来,她或许对偷什么无明确目的,偷什么便什么,不以攫取经济利益或供自己使用为目的,只是这种偷窃冲动不可克制,她只是以此来满足变态的心理需求。为何会产生偷窃癖这一心理疾病呢?心理学上常把譬如偷窃癖这一类的变态心理归结于环境使然,而且觉得后天经历的环境是主要原因。通常,人的个性心理是主要原因,后天环境是辅助因素。每个人自小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个性品质,有的人个性品质好,有的人个性品质稍逊。但人一般情况下都无法顺

4、承其先天性格,后天环境的无比复杂性使得大多数人难以发展完善自己的个性性格,导致了内在和外在的偏离。此外,有研究证实,有偷窃癖的人大多有性格缺陷,如自幼倔强、好强、比较自私狭隘、交往狭窄。另一个较显著的特点是“报复心”极强,无论是家人的责骂、还是同事朋友的批评,都容易在他们心中产生一种报复的冲动,而这种报复心理往往就是通过偷窃行为发泄出来。事实表明,患偷窃癖症者最初常常都有一种报复心理,是想通过偷东西来报复伤害过他的人。但以后的行为似乎与这种报复方式并不直接相关,更多的是一种“习惯”使然。6岁之前,是一个人的心理关键期。其实在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一种本能的原始冲动,比如我们都喜欢吃好东西,听美

5、妙的音乐,但很多人不大愿意去辛苦工作。但当一个人受过教育后,就会有社会责任心,他就可以控制自己的这种原始本能。可正是这个关键时期,父母无意中的纵容致使她没有认识到偷窃是可耻的,这对她形成“偷窃癖”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自我反省和认识,完善真正的自己,父母的关注对于一个生命体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对偷窃癖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第一步即认知治疗。首先,要让患者认识到偷窃行为和社会规范是相违背的,可寻求民警帮助到公安局强化感受。 第二步,在每次出现偷窃欲念的时候,患者可用力拧痛自己的肌肉,或者闻一种没有危害但味道很不好的气味,也可强迫自己去做令自己厌烦的事情(如呕吐)等等,如果能由家人配合给他(她)一些厌

6、恶的刺激,则矫正起来可能会更容易一些。每次这种疼痛刺激,会伴随病人的冲动欲望重复出现,时间一长,她的大脑中就会留下一个印象,这种冲动伴随而来的就是一种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就可以慢慢弱化病人的这种“偷窃”欲望。有这么一个成功例子,患者是一位中年女性,在进行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心理医生让她反复地观看一部纪录片,影片记录了她本人从进入商店行窃到被当场捕获的全过程。在患者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只要出现了顾客们用厌恶和不屑的表情观看她被捕的画面时,医生就电击她的腿部,以此来强化她的厌恶体验。这样治疗了一段时间后,患者报告说每当她受到电击和看到顾客厌恶的表情时,就会产生害怕自己再次偷窃和被再次抓住的感觉。连续如此治疗了三个月后,患者的偷窃欲念便彻底消失了。对于健康人群来说,也要有预防此类症状的意识。人们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尤其是内心承受能力较差的人在遇到心理冲突时,一定要及时地做好心理疏导,比如向好朋友倾诉宣泄内心的不满等,抑制那种不良心理的形成,使自己的心理冲突能够得到及时的化解,也就不会造成类似此类病症而带来痛苦了。偷窃癖存在于我们身边,但是它可治可控可防御,如果身边有这类人,不要再以另类嫌弃的眼神看他们,他们也正忍受煎熬,请伸出你们的手,扶他一把,助他度过这一道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