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99989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0.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复兴之路观后感3篇篇一:复兴之路之中国新生观后感 复兴之路之中国新生观后感复兴之路第三集中国新生,讲的是在毛泽东同志的带领下,中国逐渐进人稳定发展阶段,经济、文化、军事得到同步发展。当时,中国的产钢量每年只有几十万吨,与其他工业化国家相差甚远。毛泽东同志意识到要使中国壮大,必须实现工业化,发展钢产量增强国防力量,带领群众过上小康生活。于是,毛泽东同志决定与苏联合作。那一次是毛泽东同志第一次出国,他在俄国进行长达三个月的考察,最终与苏联签订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要求苏联在中国今后工业化发展过程中提供辅助力量,从此中国工业发生巨大的变化。 而此时,美国正在对朝鲜进行攻击,美国无视中国的警告,进

2、入中国范围,中国决定抗美援朝。虽然中国军事当时比较落后,但是,凭借着中国军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坚持正义不动摇,中国最终战胜美国。另外毛泽东同志迅速判断出与其他国家搞好外交关系的重要性。于是,中国选择与其他国家进行互助交流。当中国正处于稳定发展的时期,而“大跃进”出现在群众中间,随后展开的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危害,一时间,中国的经济进入滞留状态。庆幸的是,在进行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同志并没有耽误与国外关系的良好发展,首先,中国与美国进行了外交访问,打破僵局。1972年间,中日关系也趋于正常化。中国在许多国家的帮助以及自身的努力下,工业化发展逐渐加强,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快。1976年,

3、经历过五四运动后,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自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从一个军阀混战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安定团结的国家;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变成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从一个倍受列强欺凌的国家,变成了一个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地位的国家。回顾建国六十年,我为作为一个中国人而骄傲。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篇二:复兴之路观后感30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 从“千年局变”到

4、“继往开来”,复兴之路一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中国如何在国家危亡之际开始了民族觉醒,如何在民族救亡的探索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如何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先从“千年局变”说起吧,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复兴之路把寻路的起点放在1840年,放在鸦片战争那定格了全民族耻辱的海面上,而中国的几近屈辱的近代史开始了。毫无疑问,一个落后的农业化国家遇上一个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工业化国家,鸦片战争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当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用坚船利炮

5、轰开了中国的大门,灾难从此降临了?在列强的威逼利诱之下,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丧国辱权的不平等条约,使本就落后的华夏大地的现状雪上加霜,沦为了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状态。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的悲鸣,正是当时中国人民在黑暗与迷茫中不知何往、呼号无助的真实写照。国破家何在 ,当中华大地面临生死存亡的抉择时,一批批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他们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的为了解放中华的事业而奋斗:谭嗣同,梁启超,秋瑾,孙中山?。 随着袁世凯的登台,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的签订,而也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依旧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中国的“峥嵘岁月”由此开始。 1

6、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5月4日学生游行之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中国的各种力量都行动起来,汇聚成自1840年以来涉及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爱国运动。20世纪早期的中国,军阀之间为争权夺利混战不断,百姓生活在兵荒马乱的恐惧之中,一个迫切而又迷茫的问题是中国该往何处去,在这个众多的主义和思想中,哪一个能给中国带来光明。 而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给年轻的中国带来了希望。1937年,日本全面侵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分别担负正面站场和敌后站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

7、宣布投降,中国取得了自1840年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而后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内战的胜利初步奠定了新中国成立的基础。正如片中所说:“109年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新中国成立了,中国新生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以共产党为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人民积百年之力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初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之后,正为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

8、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这就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在这过程中,不无曲折的经历,大跃进的错误发展使国民经济陷入了困境,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几乎使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停滞时期,而然,即使这样,中国也没有停止建设新中国的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就。在外交上,中国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改革开放的进行,给中国带来了伟大转折。邓小平的伟大思想不仅仅给中国以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基础。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

9、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中,邓小平密切关注它的发展进程,及时总结改革经验。 随后,邓小平在一系列讲话中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从80年代初到下个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从而规划了中国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在多次谈话中,邓小平突破传统观念,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联系起来,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引导我党最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这是社会

10、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如今中国已经迈进了改革开放的第四个十年年头了。我们不仅要以史为鉴,避免犯下当年的错误,而且还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改革开放的步伐。因为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的坚持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成功,新科技的进步让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中国制造”开始走向世界,中国发展逐步与世界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起来。这期间,有挑战,有危机,在亚洲金融危机中,在各国都开始贬值本币保全经济的时候,中国领导人承诺人

11、民币不贬值,成为负责的大国。在3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面前,再次显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显示出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中国军民共同谱写的抗洪精神丰富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始终是坚持着中国人民的强大后盾。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整整一个世纪,中国终于跨越了重重困难,以不折不挠的精神向世界人民展现了新的面貌。 新世纪,新起点,“继往开来”。当21世纪进入倒计时的时候,信息革命已全面来临,世界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中国的社会变革也在提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给中国带来的全方位的变化,这个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构想,是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上正式提

12、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在一起。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优势,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中国走上了一段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兴之路。 复兴之路把焦点锁定现当代中国,即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全片讲述屈辱、奋争以及复兴的历史。涵盖孙中山推倒帝制、毛泽东建立新中国、邓小平实施改革开放、江泽民深化改革以及胡锦涛继往开来等历史阶段,全面展示了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新思维。 复兴之路展示了中国近30年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治社会稳定繁荣所取得的非凡成就的同时,通过采访国内外

13、权威专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对中国复兴遇到的各种挑战提供了解决问题和未来发展的相关重要策略。复兴之路让我们看到,中国选择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创造了一个西方认为难以理解的成功奇迹,已具备了复兴的初步条件,中国有可能为世界上其他国家走向富强和繁荣提供一个可参照的样本。 复兴之路选取各个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历史重现,全景式追溯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引发了我们关于民族复兴的议论和思考。 勿忘国耻,以史为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继续努力奋斗!篇三:复兴之路观后感1000字 复兴之路观后感

14、1000字复兴之路观后感1000字(一) 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去年在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播出的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系列节目,由大国崛起的原班人马制作,有人称是大国崛起的姊妹篇。复兴之路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该片按照历史线索,逐集表现了中国如何从民族觉醒到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从实现改革开放到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科学发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部能够让我们真正深入的了解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和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的必看的巨片,作为大学生观看该片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

15、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更好的培育我们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 我是一个月前在学校网站的山大新闻网的视听在线上看完此片的,初看此片,就感觉到它与大国崛起有很多相近之处,我当时看的很专注,总感觉有一股力量吸引着我去一口气看完。看过大国崛起后,再看复兴之路,受到的震撼很大,这种震撼从一开始一直延续到看完,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感触太深了,总感觉不吐不快,籍此机会,借以抒发自己的感触。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为了一个不变的追求,我们在岁月深处写下光荣。全球视野下展现中国道路之抉择;全景历史中浓缩民族复兴之

16、历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用历史感悟未来。这是对该片所述内容的浓缩,该片共分为六集:千年局变;峥嵘岁月;中国新生;伟大转折;世纪跨越;继往开来。 观看此片的过程中,我的感受随时期的变化而变化:从1840年之后一直到,看到很多屈辱事件时很气愤,尤其当看到清政府赔偿西方列强那么多钱,光赔日本人的钱就相当于清政府3年的财政收入时,气愤之极,挥舞起拳头;但是到抗战胜利,看到了中国复兴的转折点时,内心十分激动,及至建国初期的时候看到祖国取得的成绩非常欣慰,但因紧接的文革又感到很大的遗憾;到改革开放以后又非常振奋,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差不多就是这么三种感受经历:一个就是建国之前的气愤;然后到建国初期既欣慰又有一些遗憾;再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