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学校的建设读书心得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86542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流学校的建设读书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流学校的建设读书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流学校的建设读书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一流学校的建设读书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一流学校的建设读书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流学校的建设读书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流学校的建设读书心得(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流学校的建设读后感我读过陈玉琨一流学校的建设,书中收录了陈玉琨教授应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与有关学校之邀,以教育为主题所作的12篇讲演稿和3篇访谈录,从中详细阐述了作者对中国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如何建设一流学校的想法和见解,让我颇有感悟。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能及时地引发我对自已工作实践中的管理行为和认知思想进行反思、产生思维碰撞。一、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在讲到对基础教育的再认识时,陈教授认为教育是面向明天的事业,如果现在的教育仍死抱住“昨天”是愚蠢的,仅仅靠昨天的知识是创造不了明天的。记得在读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书时,作者可汗也曾提过:“在全世界今年入学的新生中,有65%的人在未来将

2、会从事现在还不存在的职业。”既然我们不能预测明天的职业是什么,职业所需求的知识又是什么,那么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如果还紧紧抓住昨天的知识而进行透支式的灌输、强化,为了“过剩质量知识”的积累而让学生放弃对今天生活质量的追求,在大多数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了学生失去童年的乐趣,影响了他们身体发展,造成他们心理压抑,导致了他们思维与创新精神的下降,以及社会行为的失常,我想这并不是基础教育想要的结果,也不是我们这一代教育人所期望所在。正如书中作者所说的,学校教育是以“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基础的,但这个基础只是孩子“学习的基础”,而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乃至态度、情感、价值观才是学生“终身发展的

3、基础”。仅仅靠昨天的知识和技能是无以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所以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会学习比掌握专门知识更为重要,我们应该树立于将孩子“学习的基础”转化为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把社会昨天的知识转化为有助于学生从容应对明天社会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乃至态度、情感、价值观。二、让教育适合学生,才能真正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书中引用沈黎明主编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所写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事实上是要教育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进而使学生能适应时代的特点,迎接时代的挑战。”用罗素的话来说,我们不应当把学生当作手段,而应当把学生的发展本身当作目的。实行课改后,要求学校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出学生才

4、是课堂学习的主人,重视学生个体自主发展,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基础。然而,有些学校在确立办学理念、发展目标以及追寻教育模式时,还是没能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出现了在不了解他校文化背景和教育实践的情况下,随波逐流,随意将学生当作实验的对象,名其曰“我们也在实践”,甚至以这体现学校的创新意识和时代特征。比如在教育理念层面,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情境教育、主体教育、生态教育等在当今校园极其流行,有些学校参观典型示范校后就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大刀阔斧,把学校原有的传统理念剔除得七零八落,有的甚至同时存在着两套办学理念;而在教育模式上,有些学校一看到现在流行的“翻转课堂”,就迫不及待地要求教师改变课堂结构,也想让学生

5、的学习方式紧跟“时代步伐”,而摒弃学校原有的学生已接受并取得较好成效的课堂模式(我这儿并不是不提倡能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学习方式变革,但变革应基于本校的课堂实际)。三、“学科德育”是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的最有效途径提升学校德育实效离不开课堂,离不开教学。因为一个人打基础的成长和教育阶段,包括生活经历和学习教育,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当中度过的。课堂中的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是客观存在的,实践表明,抓住学科德育教育的途径,才算是抓住了学校德育的本质,它是提升学校德育的最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的学科教学中,很多老师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过程,而忽视挖掘学科知识中蕴含的德育品质培养。虽然2001年课改实施后,已经把过

6、去单一的教学知识目标变革为培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呈现层面,大部分老师还只是侧重于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而对该节课所想培育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德育目标的培育仍停留于书面上,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和提炼。特别是十八大后,社会主义核心观价值品质的提出,深化了学校德育教育的内涵。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提出:“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所以,作为发展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学科教学,如何开发学科德育功能?陈教授在书中指出了根据人的情感形成规律,通过精心选择外部刺

7、激,提高学科教学的品位;努力激活学生对刺激的认知和认识;积极强化预期的学生反应;系统设计教学目标体系;形式多样,潜移默化,坚定学生预期信念等方面入手,把原来被人们忽视的这一功能变成现实的教育功能,并且在教师层面,通过关注教师的品位、情感和专业精神,从而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的发展。五、学生的成长是学校成功的标志在读到最后“校长专业化与校长培训”这篇访谈录时,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有这么一句话:“学生的成长而不是学生的成果是校长成功或学校成功的标志”。反复品读这句话的含义,让我感悟极深。其实我们现在的基础教育正因为太关注学生的成果了,出现了违反教育规律的现象如孩子的早起晚寝,过度学习;更是出现双休日

8、扎堆参加补习班的行为,这些现象正是因为社会或者学校偏离教育规律,以学生的成果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而造成的教育缺失。而关注学生的成长,即是关注学生作为人的全面的发展,就会关心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探究意识以及身心发展、情感发展和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果学生成长了,发展了,各方面都提高了,他的成果自然而然会产生的。在社会大范畴中,升学很重要,这个教育现实是无法回避的,追求升学本身没有错,它是社会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学校教育质量高不高,升学率也是一个指标。但我想作为现代校长,应当要确立正确的教育观,那就是学生的成长是学校成功的标志,我们要坚决反对的是片面追求升学率,而把学生人格的完善、思维的发展这些更为重要的方面抛开的做法。可以说,一流学校的建设,应该基于“让学校做得更好”的基本理念,也就是要让学校更有朝气,让师生更添智慧,让学校更具美感,让教育更富创造,让员工更加和谐,这是建设一流学校过程中,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追求。“追求卓越、拒绝平庸、超越自我”应当成为学校及其每个成员的人生目标,也是我们作为新一代的教育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追求。读书心得一流学校的建设读后感南阳市第三十九小学曹瑞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