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81911 上传时间:2019-06-3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反杜林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探讨 邓太平 摘要:恩格斯从批判杜林哲学入手,创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系统,从而在丰富和发展马克主义哲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反杜林论的逻辑和方法,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反杜林论的理解,而且对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不可忽略的意义,本文想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作一粗略的探讨。一、 逻辑思维和历史观的辩证统一 逻辑思维和历史的辩证统一,是建立科学理论思维体系的重要方法。恩格斯说:“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这种反映是经过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现

2、实的历史过程本身的规律修止的,这时,每一个要索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范形式的发展点上加以考察。”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斯 第122页 这是对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思维方法所作的很好的说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出色地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也同样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从而建立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体系。反杜林论中唯物辩证法的逻辑思维结构大致是这样的:辩证法史,思维与存在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社会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概论。唯物辩证法的这一逻辑思维结构正是逻辑和历史统一原则的生动体现,也是对自然、人类社会与思维形式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正确反映。 恩格斯将辩证法史作为唯

3、物辩证法的“绪论,。反杜林论的“概论”扼要地叙述了辩证法在人类认识的发展中所经历的三个基本发展阶段:古代朴素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和唯物辩证法。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史的叙述,为从思维的范畴体系本身的发展历史上理解认识史开辟了道路。 唯物辩证法首先必须回答的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编”第三章中,恩格斯揭露了杜林在哲学分类上的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总体上论述了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恩格斯通过对思维一与存在关系的历史考察后指出,思维和存在不是一开始就绝对对立的,思维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坚持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根本原理。

4、但是,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总是在实践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意识作为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规律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能够“被应用于世界”。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42页 以下相同出处,只注页码,不写书名。),即能动地改造世界。这又坚持了物质与意识关系上的辩证法。如果说,“概论”中关于辩证法史的概述是唯物辩证法的“绪论”,那末,第三章中恩格斯对思维与存在辩证关系的阐述,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纲”,为解决唯物辩证法的其他问题提供了一个总的指导性原则,以后各章则表现为这个“总纲”的逐步展开,表现为对思维一与存在关系的具体解决。 “哲学编”第四章至第八章叙述了自然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系统的第一层次)。恩格斯

5、第一次提出和论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物质及其存在形式的理论。在这个基础上,恩格斯运用从抽象到具体的逻辑思维方法,依次论述了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劝、生物运动等运动形式,从而把自然界这个现实的整体在思维进程中作为思维具休再现出来,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由低级到高级的辩证发展。 “哲学编”第九章至第十一章,阐述了历史辩证法与思维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系统的第二个层次)。恩格斯是将历史辩证法与思维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阐述的。这种叙述方式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运动与认识运动的内在统一性付于认识的北休与客体、相对真理与绝对真理、真理与谬误,自由与必然等辩证关系的考察。都是从人类实践与

6、认识的辩证运动中考察的。 关于社会历史辩证法,恩格斯批判了杜林脱离人类的历史发展。抽象地谈论法、永恒道德、绝对平等的非史的方法。 从法、道德、平等观念的考察来看,这些观念从根本上说是依赖于社会的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的发展,依赖于阶级斗争的发展。但它们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又有相对的独立性,恩格斯对它们的考察,是严格地按照历史发展的自然过程来进行的,从其逻辑形式和内容来看,是符合历史发展的;但又不是简单地跟随历史,而是摆脱了历史的形式以及起扰乱作用的偶然因素,是对历史的概括和总结。 恩格斯在论述了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和思维辩证法之后,在“哲学编”第十二、十三章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木特征、基本规律作了集中

7、的和全而的阐述。这一部分可称做唯物辩证法的概论,它是唯物辩证法系统的最高层次。恩格斯指出了唯物辩证法的定义,即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154页;着重论述了唯物辩证法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从而与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划清了界限;精辟地阐述了唯物辩证法三大t本规律的主要内容。 以上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卜所阐述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就其逻辑结构来看,:是符合逻辑和历史辩证统一的原则的。 首先,这种叙述方式体现了逻辑和客观实在发展的历史过程的统一。物质的运动总是从低级形态到高级形态发展的,是从自然运动(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运动)到社

8、会运动(包括思维运动)不断地发展的,人们只有到社会运动的一定发展阶段上才能达到对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认识。恩格斯关于唯物辩证法逻辑系统的三个层次:自然辩证法-一社会历史辩证法(思维辩证法)-一唯物辩证法概论,就反映了唯物辩证法的“逻辑”和客观实在发展过程的统一。 其次,这种叙述方法也体现了逻辑和人类认识发展历史的统一,体现了人类认识从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无限的过程,:是对人类认识发展史的逻辑概述。譬如,恩格斯关于辩证法史的阐述,就突出地表现了逻辑思维同认识发展历史的统一。恩格斯还强调了辩证思维的发展史和科学史的一致性,他说,真实的思维(辩证思维)“它也一仃长期的经验的历

9、史,其时期之长短和经验自然科学的历史正好是一样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 第17页 再次,在唯物辩证法逻辑起点的选定上也体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恩格斯批翅了杜林从“f则”出发的唯心一胜义先验论,划清了在哲学出发点上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思格斯说:“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这是对事物的唯一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 第38页 这就正确地解决了哲学研究从何出发的间题。按照这一原则,我们在哲学出发点上,就只能从物质出发,而

10、不能象杜林那样从“存在”出发;在社会历史观_匕我们只能从人们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出发,而不能象杜林那样从抽象的人、人性出发,只能用人们的社会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能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仲在。只有这样选定哲学体系的逻辑起点,才符合逻辑和历史辩证统一的原则,才能真正做到历史从哪里开始,思维进程也应从哪里开始,才能使逻辑的内容符合历史的发展。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正是这样做的。关于唯物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恩格斯是这样地确定的:总的说来,唯物辩证的逻辑起点是联系,因为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第弓个总的特征,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由于唯物辩证法系统的一各个层次的内容不同,各个层次也就相应有不

11、同的逻辑起点,但都体现了联系这个总原则。白然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机械运动。历史辩证法的逻辑起点是生产方式。唯物辩证法概论的逻辑起点是矛盾。这些逻辑起点是最抽象的概念,但这是对事物本质的抽象,是和历史的起点相一致的,只有从这种抽象出发、才能达到思维的具体,达到对复杂的矛盾的总体一一事物的认识。二、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统一于客观物质世界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也表现了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一致口无疑,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从其研究对象上看是有着相对的区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在承认其相对区分的同时,又把它们作为统一的整体加以阐述,从而大大地丰富了辩证法理论的内容。 首先,恩格斯揭示了辩证法、认识论

12、、逻辑学三者一致的基础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 恩格斯把辩证法区分为两个系列的观律: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二者在表现形式上不同,但在本质上是同一的,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都不是把辩证法的规律从外面注入自然界、人类社会,而在于从自然界、人类社会中找出它们,从自然界、人类社会里阐发它们。思维的任务就在于通过一切迁迥曲折的道路去探索这一过程依次发展的阶段,透过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这一过程的内在规律性。 坚持主观辩证法是对客观辩证法的反映,坚持二者统一的基础是客观物质世界的辩证发展,也就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认一识论恩格斯坚决批判了以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成事物的唯一尺度的

13、唯心主义观点,指出不能使思维脱离唯一的真实的基础,即脱离人和自然界,而在我们看来思维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39页 逻辑范畴和逻辑规律也不是从纯粹观念的领域中产生的,而是从外部世界中吸取和引伸出来的,哲学的内在逻辑次序,只有在它符合客观世界的历史发展时才是正确的。恩格斯在“哲学编”第三章中,批判了杜林的所谓逻辑模式主观自生论以及用原则来构造现实世界的杜林式系列的“内部逻辑次序”,坚持了逻辑和客观实在的辩证统一。 总之,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是从不同的方面反映物质世界辩证发展的,这就决定了三者是统一的 其次,恩格斯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论述了辩证法和认识论的一致:离开

14、了辩证法,就没有科学的认识论;离开了认识论,也就没有科学的辩证法。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以相当多的篇幅阐发了认识的辩证法。这一阐述是立足于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一致,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基础之上。恩格斯从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入手,深刻地阐述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法,真理发展的辩证法,自由与必然的辩证法,这就使认识论摆脱了形而上学的侄桔,获得了科学的形态,成为科学辩证法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样,辩证法也不能脱离认识论。思格斯批判了杜林把唯物辩证法诬蔑为单纯的证明工具的谬论,明确指出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工具,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的最好的劳动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唯物辩证法的真理性和力量

15、需要用人类认识发展的全部历史来证明,也只有在通晓思维的历史和成就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唯物辩证法。 再次,恩格斯揭示了辩证法和逻辑学的一致性。 恩格斯把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比喻为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关系,辩证法是比形式逻辑更高级的方法,“因为辩证法突破了形式逻辑的狭隘界限,所以它包含着更广的世界观的萌芽。”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147页 又说:“研究人类思维的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和辩证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第99页 这里说的“辩证法”,是指辩证逻辑。一般辩证法所揭示的规律同时也就是辩证逻辑的规律。辩证逻辑所反映的概念间的矛盾转化关系,就其实质内容来说,是对客观世界矛盾运动的反映。就是

16、辩证逻辑的形式和方法,本质上也是辩证的,是辩证规律的逻辑表现 恩格斯辩证地考察了原因和结果、自由与必然、真理与谬误、有限一与无限等范畴,揭示了这些范畴间的关系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作为辩证思维的方法的分析和综合、归纳和演绎、从抽象到具体也是对立统一的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割裂分析和综合的关系,只要综合,不要分析,并使综合脱离现实原型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说明了分析和综合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思维既把相互联系的要素联合为一个统一体,同样也把意识的对象分解为它们的要素。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0卷 第46页另一方面,唯物辩证法本身就是科学的逻辑体系,是逻辑思维的产物恩格斯在对唯物辩证法的阐述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