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肢体残疾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557978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8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肢体残疾人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肢体残疾人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肢体残疾人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肢体残疾人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肢体残疾人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肢体残疾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肢体残疾人(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残疾人专职委员培训教程肢体残疾人 主讲 徐凤建中国肢残人协会主席第一节 概 述各位学员,大家好!这一讲,我们将给大家介绍与肢体残疾人相关的知识。首先我们来学习什么是肢体残疾人,哪些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的内容。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肢体残疾包括:上肢或下肢因伤、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缺失、畸形或功能障碍;脊柱因伤

2、、病或发育异常所致的畸形或功能障碍;中枢、周围神经因伤、病或发育异常造成躯干或四肢的功能障碍。肢体残疾致残原因三瘫一截偏瘫脑血管意外,脑损伤,脑肿瘤,病毒、细菌等脑部感染性疾病,中毒等致脑内病变所引起。脑瘫妊娠期病因宫内感染,孕妇自身疾病,用药不当,中毒或有毒环境影响,遗传因素等导致婴儿脑损伤分娩期病因难产,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导致婴儿脑损伤出生后病因婴儿核黄疸,脑部感染,头部外伤,高热等导致婴儿脑损伤截瘫外伤性脊髓损伤交通事故、工矿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暴力行为中直接或间接外力作用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损害非伤性脊髓损伤肿瘤、结核、畸形等造成脊髓结构与功能损害截肢严重外伤,动脉闭塞性疾病,肢体

3、严重感染,肢体肿瘤,肢体严重畸形和发育异常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儿麻后遗症)经消化道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致脊髓灰质炎所留后遗症,可引起肢体不对称性弛缓性瘫痪,以影响下肢运动功能为常见。软骨发育不全,成骨不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裂手裂足,抗维生素D佝偻病,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脊柱裂人类遗传物质(染色体与基因)发生异常,导致胎儿在出生时或出生后出现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的疾病。具有家族性,先天性和终身性。大骨关节病,地方性高氟肢体残疾与所在地方土壤,水质作物中某种物质缺少或含量过高有关麻风病肢体畸形残疾由麻风分支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侵害肢体导致常见肢体残疾及致残原因一级肢体残疾人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

4、动;二级基本上不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三级能部分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四级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截至2012年,我国有肢体残疾人2472万人,占残疾人总数29.07%。在上面一段,为大家介绍了肢体残疾的定义,那么有的学员就会问既然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为什么看到有的肢体有残缺的人却不能构成肢体残疾呢?还有的人已经经过了工伤鉴定,认定为伤残但在残联办理肢体残疾人证时不能通过相应的医学鉴定呢?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以下情况不属于肢体残疾范围:1.保留拇指和食指(或中指)而失去另外三指者。2.保留足跟而失去足的前半部者。3.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小于5厘米者。4.

5、小于75的驼背或小于45的脊椎侧凸。按以上标准鉴定肢体残疾时,一些肢体结构存在缺陷或在工伤鉴定或道路交通事故中被认定为伤残的人员,就不一定符合发放残疾人证的标准,这是基层工作中经常遇到且容易被前来办肢体残疾人证的人员误解,甚至产生矛盾的情况。还有就是,现在有些地区将低保、动迁补贴等政策与残疾等级捆绑在一起,不同残疾等级给予的待遇不同,使得一些残疾人在办理残疾人证时要求给残疾等级定得高一些等等,都是基层常遇到并容易产生矛盾的问题,这就需要基层残疾人专职委员不仅要熟悉肢体残疾的定义、鉴定标准(这些在残疾人概述一课中会有详细介绍,这里不多说),还要了解相关的知识,比如工伤鉴定等与发放肢体残疾人证标准

6、之间的差别等,将问题解释清楚,避免误解和产生矛盾。第二节 肢体残疾人身体、心理特点肢体残疾人不仅有残疾程度的区别,致残年龄、致残原因和身体残疾部位也存在很大的差别,而这些差别会最终影响到他们的康复需求、身心发展、个性形成、回归社会方式等。比如侏儒症和袖珍人身体在活动能力上比儿麻、截瘫、偏瘫的肢体残疾人限制要少。这种不同的身体特点,使他们在生理障碍上、社会活动范围及社会关注度层面上会受到不同的限制和影响,从而使得其心理特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之处,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别。下面我们以年龄阶段为分类指标对肢体残疾人的身心特点做一个总体上的了解。一、身体特点1婴幼儿期:肢体残疾婴、幼儿多是先天性的残疾。轻

7、度肢体残疾儿童的身体只是部分失去功能,其他肢体器官还能发挥功用;而重度肢体残疾儿童会出现全身瘫痪的症状,失去一切活动能力。一般来说,肢体残疾婴、幼儿的生理发育还是和正常婴、幼儿一样,只是残疾部位不能发挥正常功用。2儿童期:轻度肢体残疾儿童的身体发育在这一阶段一般与正常儿童一样,在智力、思维、语言方面没有明显的缺陷,他们的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这些活动要逐渐度过直接经验阶段,以间接经验为主。他们的思维初步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具备思维的完整结构。不过,部分中重度肢体残疾儿童由于身体虚弱,精力有限,感知会受到一定影响。3成年期:大部分肢体残疾青年身体除残疾部位以外,其他部位都能正常

8、发育,他们都会经历身体的快速增长与心理发育相对迟缓的矛盾期,除部分脑瘫患者及伴有综合残疾的肢残人以外,其他肢体残缺的青年大脑发育正常,智力发展速度和正常青年基本一致。4中老年期:中老年期的身体的认知活动产生退化,身心都有逐渐衰退的表现,各器官出现老化现象,更加容易出现退行性病变。5老年期:老年期肢体残疾人,行动上更加不便,社会交往减少,处处需要家人的帮助,老迈感会逐渐产生,以往性格上偏执的人会更加固执己见,性格也会变得多疑,容易发脾气,容易“上火”。二、心理特点1婴幼儿期:肢体残疾婴、幼儿一般仅有肢体上的残疾或缺陷而心理上并无明显缺陷,他们在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与正常婴、幼儿并

9、无明显的区别,只是在个性特征方面存在着不同于正常儿童的突出特点。肢体上的残疾,给他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巨大困难,在这样的困难面前,肢体残疾幼儿会感受到自己的特殊,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减少,缺乏与人交流、沟通的机会,心理上会出现矛盾,既想和同伴玩耍,但是自己又没有能力,不能从那里获得快乐,由此而产生自卑感,行为拘谨,感到处处不如别人。部分严重的肢体残疾婴、幼儿由于身体缺陷,生理上的发展会受到影响,比如严重脑瘫等病症,他们大脑发育不及正常儿童,感知觉发展缓慢,感受性低,反应迟钝,导致他们的思维发展也相对迟缓,精力有限,注意力不稳定。加之他们的身体缺陷,使他们的活动能力有限,只能进行单独的游戏,同伴群

10、体之间的游戏无法体验,从而影响他们思维、个性、道德品质、人格的发展。2儿童期:儿童期的肢体残疾人的个性发展特征会明显受到所处环境的限制和挫折的影响。这一时期,肢体残疾儿童已经完全体验到自己身体带来的痛苦,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不能像正常儿童一样进行,生活范围受到限制,学习时间不能保证,这种情况导致他们缺乏与人交往、沟通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孤独感。身体的残缺给他们心理上带来负担,常有不安全感,敏感、焦虑,害怕给别人造成麻烦而受人冷落。因此,他们心理上对关心自己的人充满愧疚与感恩,总想通过行动表明自己的心迹,但往往失败居多,事与愿违。他们比正常儿童面临更多的失败,所以容易出现退缩与过激行为,容易将自己的

11、消极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3成年期:由于肢体残疾,他们的身体发育可能落后于正常青年,身高、体重可能不及正常青年,但他们也会出现青春期性的发育,也会有第二性征的出现,心理上也会有成人感和幼稚感的矛盾。肢体残疾青年年龄越大,心理越敏感,身体缺陷给他们带来的挫折感越强, 因为身体的发育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缺陷,本来青春期的青年对外表十分关注,当他们与正常人比较发现自己没有健康与美丽时,自卑感和失落感便会更加强烈。4中老年期:在中年期除伴有智力残疾的肢体残疾人,会更多的表现出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对生存到这个阶段的肢体残疾人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求生存的技能,并能灵活处理

12、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他们会将更多的技能展现并传授给下一代,以起到示范作用。5老年期:到老年期,智力会减退,记忆、感觉降低,心理上的消极情绪会逐渐增多,性格也可能会产生变化,如坚持己见,沉默寡言等。由于社会角色不断改变,丧偶、独居、离退休使他们的人际交往减少,社会及家庭地位改变,心理上容易产生失落感。此外,由于担心患病使原有的残疾加重,尤其是担心本来与健全人有差异的自理能力下降,行动上更加不便,产生忧虑、恐惧等心理负担。第三节 肢体残疾人的需求一、不同年龄段肢体残疾人的需求婴、幼儿期(06岁)肢体残疾人的需求其医学康复主要是抢救性康复,矫形手术等手段使肢体功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恢复,为未来的生活和康复

13、打下更好的基础。这个时期的肢体残疾孩子,社区和社会康复需求主要是康复训练,社会和家庭应该尽全力对他们的身体进行康复训练,消除他们的行动障碍。对于不能利用的身体部位,应尽早引导其学会有效利用正常肢体部位,比如:手臂残疾的孩子,应更多地学会用脚和腿来代替手部的运动,许多手部残疾的孩子学会了用脚写字,甚至还能在书法上有所造诣,这都是社会、家庭和孩子共同努力康复的结果。儿童期的肢体残疾儿童(715岁)的需求主要是接受教育,良好的教育可以开阔肢残人的眼界,掌握更多的知识和生活、职业技能,为下一步的就业做好准备。如果在这个时期,社会、家庭、教育工作者能够对其提供更多的关爱,积极地进行教育和引导,采取科学、

14、有效的教育措施,通过宣传改善社会环境,从而使他们改善残障程度,提高肢体应有的机能,就能帮助他们及时克服消极的影响,促使其个性品质向着好的方面发展,提高自我社会适应能力,让其将来也能参与社会建设,成为身残志坚的人。成年期肢体残疾人(1659岁)的主要需求是就业,就业不仅关系到肢体残疾人个人独立生活和自信心的养成,还关系到肢体残疾人家庭、婚姻等。我们了解了成年期肢体残疾人的主要需求和身心特点,在工作中就能比较容易地发现影响他们康复和参与社会的问题,就能及时地给予他们需要的帮助。比如通过组织心理辅导、各种肢体残疾人参与的活动,给予他们正面的影响,帮助树立肢体残疾人的自信,克服他们的自卑感,让自我意识

15、、独立能力增强。可以经常鼓励他们要自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不足之处,正常人是这样,残疾人也一样。如果一个人既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对自己能一分为二,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就能较现实地做自我评价并扬长避短,化劣势为优势,战胜自卑感。其次,要学会自爱。一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如何,对自己抱什么态度,会直接影响其情感生活和行为模式,与其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息息相关。看到自己的优点,主动与人交往,真诚相待、坦然面对,展现真实的自我,生活就会充满希望。还要自强自立,过适合自己的生活,干自己能干的事情,能为社会有所贡献,在面对诸如爱情、婚姻、事业时,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正确认识自己,面对现实的同时努力追求美好,找到自己可以拥有的幸福。老年阶段的肢体残疾人(60岁以上)的主要需求为养老,这时的肢体残疾人既要面对已有的残疾,又要面临老龄带来的失健、失能给其晚年带来的各种问题,比如老年肢体残疾人的腰背痛发生率更高,更难解决,高血压高血脂等健康问题也会更多,因此会有比非残疾人更多更复杂的需求。因此,对老年阶段的肢体残疾人生活环境的无障碍需求更加强烈,心理保健成为对其晚年生活,回归社会具有深远影响的关键。二、肢体残疾人对无障碍环境和辅助器具的需求对无障碍环境和辅助器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