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复习:明清时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557141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6.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复习:明清时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复习:明清时期(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时期(1368-1840年),明朝,1368年朱元璋建立,1644年明亡。,清朝,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1912年清帝退位,清朝统治结束。,阶段特征,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的时期。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经济:封建的自然经济进一步发展,出现“康乾盛世”。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起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政府重农抑商阻碍其发展。 思想文化:传统的科学技术仍有缓慢发展,近代的科学技术未能产生。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理学走向极端,反封建的早期启蒙思想产生,市民文学勃兴,戏剧和小说成

2、为文学主流,古典文化进入总结时期。,一、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加强,1、中央官制:废宰相,设内阁,(1)原因 直接原因:丞相胡惟庸骄恣擅权 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以致皇权不稳 根本原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2)措施: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胡惟庸案大捕杀,胡惟庸任丞相七年。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被杀的官员贵族达3万余人,史称“胡狱”。,(3)影响: 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个人决断,难免偏颇、草率;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 内阁制应运而生

3、。,2、内阁的出现,1)原因: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机构,而是皇帝的咨询的内侍机构。,2)形成和发展:,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内阁首辅 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票拟权 :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的意见,内阁权力提高,为牵制内阁设司礼监,4)评价,内阁没有行政权:不能统领百官 内阁权力来自于皇权:阁臣升迁由皇帝决定,内阁制与宰相制的比较:,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法定,制度赋权,非法定,咨询机构,“内阁首辅” “宰相”,明朝的内阁制度与西方近代

4、的内阁制度?,明朝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产物,无决策权。不能对皇权制约。,西方近代的内阁是分权民主的象征,总揽行政。有助于防止专制。,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探究思路,3、制定大明律,加强法制建设 4、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5、八股取士,文字狱。,地方三司分权,三司分立互不相属相互牵制,(民政财政),(二)地方行政制度:废行省设三司,一、明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二、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一)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清初中枢机构,内阁:沿用明朝内阁制,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 议政王大臣会议:保留满洲贵族议事机构(最高权力机关) 南书房(康熙时设

5、):替皇帝起草诏令,军 机 处,南 书 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皇权受到限制,皇权得到扩大,皇权到达顶峰,皇太极,康熙,雍正,互相制约,集权于帝,特点:简、精、速、密,(1)时间:清雍正年间。 (2)原因:直接原因办理西北军务的需要; 根本目的加强君主专制。 (3)职权: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4)特点:简(机构简单)、精(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较高)、密(政治决策封闭性)。 (5)作用:提高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二)清朝

6、地方行政制度,1、密折制度 雍正创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 2、地方管理:设督抚制 总督专兵制;巡抚专吏治 3、边疆治理,3、清朝实行 “改土归流”的区域和作用 (1)实施地区:西南地区(雍正时大规模实行,乾隆时大部分土司被废,改为流官统治。) (2)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1、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 2、理藩院: (1)性质:中央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 (2)管辖地区:蒙古、西藏、新疆,趋势: 1. 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2. 17、18世纪的欧

7、洲在政治上通过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 认识: 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延伸: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历史的不同发展趋势及认识,材料一 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 材料二 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1)

8、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1)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3分)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

9、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用。 摘自凤凰网,(2)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2)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6分),明清时期的经济,一、明清时期的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1.水利灌溉的发展: 明清时期,出现风力水车,风力水车,2.耕作技术,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一、明清时期的农业(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3. 农作物种类玉米和甘薯等高产作物引进和

10、推广,明代蚕桑和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4. 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增强,并出现了专业生产区域,5.徐光启农政全书,6.人口的大量增加 (1)原因 (2)影响:增加了劳动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造成人地矛盾,二、明清时期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 制瓷业:明清瓷器种类丰富: 明代:斗彩和五彩瓷 清代:粉彩和珐琅(fa lang)彩;景德镇成为瓷都 丝织业:发展进入鼎盛期。苏州、杭州出现织造局,是丝织中心; 棉织业:明代后期棉花成为主要衣料;,2. 民营手工业 地位:明中叶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使用花楼机;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原因:生产力提高,

11、商品经济发展)。,3.资本主义萌芽: 背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丝织等手工业部门; 特征:商品生产和雇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状态:长期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地位: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影响:冲击自然经济;出现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缓慢发展原因:,国家 政策,劳动力,国际 市场,国内 市场,资金,土地买卖制度和高额地租吸引商业资本买田置地,影响了资本的积累。,农民极端贫困,无力购买商品,缺乏国内市场。,农民被局限在土地上,缺乏自由劳动力,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国际市场的扩大,国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发展必须具

12、备那些条件?,阻碍其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地租重,农民贫,无力购买工业品。 征重租,制规章,商人地主置田庄。 行闭关,禁外贸,资本发展很渺茫。,3.资本主义萌芽: 背景: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 出现:明朝中后期江南丝织等手工业部门; 特征:商品生产和雇佣劳动(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状态:长期处于萌芽状态,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地位: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 影响:冲击自然经济;出现了早期反封建的民主思想; 缓慢发展原因: 政治上:君主专制,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使其在资金、市场和劳动力上先天不足; 文化上:儒家传统重义轻利观

13、念和歧视商人的文化心理 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海禁”政策) 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14、15世纪,西欧也是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只比西欧晚了一两个世纪。历史同样赋予我们发展自己的机会,可遗憾的是几百年后,中国的资本主义仍处在萌芽状态,已经衰落的封建王朝最终败倒在欧洲资本主义脚下。 为什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命运与西欧截然不同?,想一想:,中国和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比较,宽松,受压制、阻碍,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工商业贸易,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资本主义发展,新航路开辟后,积极对外贸易,对外殖民扩张,闭关政策,禁止或限制海外贸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文化专制禁锢思想,

14、农业中采用资本主义经济方式,农民购买力低地主投资土地不扩大再生产,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快。 出现地域性“商帮”:徽商和晋商 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明朝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清开始兴办票号。 对外贸易由盛入衰:明朝郑和下西洋; 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广州一口通商。 出现许多工商业市镇(运河沿线、江南);,三.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四、明清时期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产生:战国(商鞅变法),含义:重视农业,限制商业、手工业的经济政策。,原因:,经济(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决定,政治(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评价:,封建社会初期, 有利社会秩序稳定,

15、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从根本上说重视农业是正确的。,明清时期,不仅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表现:实行专卖制度,垄断盐、茶等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1、含义: 海禁政策: 指明清两代严禁人民出海贸易 对外贸易在官方主持下进行(郑和下西洋) 闭关锁国政策: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闭关政策则主要是对外的消极防卫,海禁主要是对内的防范,严格限制,绝对禁止,2、“海禁”与“闭关锁国”,材料二:自今以后,各该督抚镇,著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逆贼(指郑成功等抗清势力) 贸易

16、者,或地方官察出,或被人告发,即将贸易之人,不论官民,俱行奏闻正法,货物入官。本犯家产,尽给告发之人。 清世祖实录卷102,材料一: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明太祖实录卷139,倭寇的侵扰,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材料二:乾隆皇帝在给英王乔治二世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丝帛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统治者的盲目自大,海禁”政策,2、原因: (1)明初统治者担心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3)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决定的,闭关锁国,清朝时期的 广州商馆区,清朝时期 广州十三行, 是唯一准许与 外商打交道的 商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