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557103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127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7页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7页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7页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7页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九年级下册(1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四川专用,公 输 墨子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 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 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 子墨子曰:“然胡不已乎?” 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 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 公输盘曰:“

2、诺。” 子墨子见王,曰:“今有人于此,舍其文轩,邻有敝舆而欲窃之;舍其锦绣,邻有短褐而欲窃之;舍其粱肉,邻有糠糟而欲窃之此为何若人?” 王曰:“必为有窃疾矣。” 子墨子曰:“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盘之攻械尽,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公输盘诎,而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

3、不言。” 子墨子亦曰:“吾知子之所以距我,吾不言。” 楚王问其故。 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二、重点句子翻译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吾义固不杀人。 我坚持道义,坚决不杀人。 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你坚持道义,不杀少数人却杀多数人,不可以说是明白道理。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五百里,这就好比华丽的车子与破车子比。 5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4、 公输盘一次又一次运用了攻城的巧妙方法,墨子一次又一次地抵挡了他。,三、问题探究 1文中哪一句交代了事件的起因(或揭示了全文的主要事件)?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2文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 几个动词是“闻”“起”“行”“至”。这一连串的动词反映了墨子焦急的心态和为了阻止楚宋之战不辞劳苦、见义勇为的精神。 3墨子是怎样一步步止楚攻宋的? 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以实力迫使楚王放弃攻打宋国。,4文章墨子的论辩有什么特点? 在逻辑上,墨子善于运用“比较法”“归类法”,善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在语言上,善用比喻、夸饰的方法

5、,语言形象,在说理中善用排比句,增强了说服力。 5从墨子的言行分析,墨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理想,不怕牺牲,不畏艰辛,他有勇有谋,言辞锋利巧妙,有雄辩的口才。,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生动地叙述了墨子为实现自己的“非攻”主张,所表现出的艰苦实践和顽强斗争的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公输盘和楚王阴险狡诈,从而说明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D,2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邻有短褐而(其人)欲窃之。 B王曰:“(此人)必为有窃疾矣。” C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公输盘)必取宋。 D虽杀臣,不能绝(宋城守御者)也。

6、,C,3翻译下列句子。 (1)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 公输盘替楚王制造云梯这种攻城器械,造成后,将要用来攻打宋国。 (2)胡不见我于王? 为什么不把我引见给楚王? 4你认为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实际,请你谈谈如何使别人接受自己的正确意见。 墨子能说服楚王的主要原因:善于将道义与实力结合,并运用了类比、对比及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劝说技巧,语气委婉等等。,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

7、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二、成语探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三、重点句子翻译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

8、靠武力的强大。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的帮助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得到的帮助就少。 4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家人和亲戚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四、问题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进行论证的? 论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论证:开头提出论点,以战争中的情况作为事例,论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然后对“人和”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得道”才会“战必胜”,从而阐明了“人和”的重要性。 2孟子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章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人

9、和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3文章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治国主张? 要施行“仁政”(“王道”),实现“人和”,使天下归顺。(或“要体恤百姓,凝聚人心”),五、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在战争中所起作用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的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是是否施行“仁政”。从而表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D,3用现代汉语翻译。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用天下人都归顺的力量,攻打连家人和亲戚都背叛的国君,所以,施“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要战就一定能胜利。 4“人和”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请你结合历史或现实,再举出一个相关的事例

10、。 含义: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相关事例如:抗日战争时期,全国人民紧密团结,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取得抗战胜利。1998年我国军民团结,取得抗洪救灾的胜利。2003年,我们万众一心,战胜“非典”。2008年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13亿中国人手牵手,心连心,共克时艰。(能举类似一例即可),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

11、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二、重点句子翻译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 2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一定先要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而消瘦,使他受到贫困之苦,让他做事不顺。 3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忍起来,增长他原来没有的才干。 4人恒过然后能改。 人常犯过失,这样以后才能改正。,5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以后才会明白,忧患(能激励人勤奋)使人生存发展,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三、问题探究 1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

12、特点是什么? 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2文章开头列举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经历艰苦磨难后都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很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列举一例。 司马迁在遭受腐刑后,忍辱负重,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史记。,3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常常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我认为一个人犯错是难免的,但犯错并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能改错。只有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断完善自我。 4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有人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说法已经过时,你认为它是否

13、还有现实意义?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认识。 忧患能使人和国家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因此磨难对人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现在物质生活优裕了,但我们仍需具备忧患意识。因为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没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能力素养就无法适应将来的社会发展,所以要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四、文章中心 本文通过列举事实和正反对比论证,阐述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若要成功,都应该经历磨炼的道路。,A,D,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句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翻译: 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外部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灭亡。 4短文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

14、达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的观点;运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使论证更充分。 5(2015安徽)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客观因素:艰苦环境的磨练。主观因素:思想斗争的折磨。,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

15、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二、成语探源 1舍生取义: 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2嗟来之食: 原指悯人饥饿,呼其来食。后多指侮辱性的施舍和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财富。

16、,三、重点句子翻译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是我想要的,大义也是我想要的,如果两者不能同时得到,(就)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如果一个人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有什么不可以采用呢? 3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能的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能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从前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华丽的住宅却接受了。 5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就叫作丧失了他的天性。,四、问题探究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舍生而取义(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义”)。 2本文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 比喻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用“鱼”和“熊掌”论证对生与死的抉择,这是比喻论证;用“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论证“义”重于“生”的观点,这是举例论证;用“乡”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