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2讲古诗词赏析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557001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3.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2讲古诗词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2讲古诗词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2讲古诗词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2讲古诗词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2讲古诗词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2讲古诗词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部分古诗文阅读第12讲古诗词赏析(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讲 古诗词赏析,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古诗词的体裁特点及相关常识,能够从内容、形象、情感、语言和技法等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一、(2016兰州)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 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煞看花人! 【注释】辊(gn):像车轮般很快转动。 1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 2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煞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_ _,【答案】1.江面的绿色 满城的飞絮 2.示例1:春光正好,百花盛开,游人目不暇接。示例2:人们在明媚的春光中

2、,驾着香车,扬起轻尘,陶醉在美景中。,二、(2016武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杜 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乌江亭:在今安徽省和县东北的乌江浦,相传为西楚霸王项羽自刎之处。 1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同属于_诗。 2在赤壁一诗中,作者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很可能赤壁之战是曹操取得胜利。在本诗中,作者也对已有结局的战争做了假设性推想如果_,也有可能_。,【答案】1.咏史(或:怀古咏史) 2.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 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或:楚汉之争是项羽取得胜

3、利),一、第1小题考查诗歌常见意象。“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煞看花人!”词人从三个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首先是春风拂面、水波荡漾的春江,词人仅用一句就把有形之物、无形之声和鲜明之色集合调配绘制成一幅水上音乐会的图画。“绿”,乃是春天的颜色,是生命力的象征,它既写水色,亦状春色,它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一样,一下就将生机勃勃的江南春色概括无余。其次,词人又把目光转向陆地,抓住春风杨柳、飞絮满城的典型景色,进一步写出江南春景之美。最后,词人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是“忙煞看花人”,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第2小题考查在通读全诗的基础上

4、,结合具体的诗句对诗歌画面进行描述的能力。“忙煞看花人”:春是百花盛开之时,观众赏花是件赏心悦目的快事,所以,写春很难不写花。但词人却不直接写群花如何美丽动人,而用一个“忙煞”,则百花之美、看花人兴致之高、人之多、场面之大,尽在其中。,二、此诗议论战争成败之理,提出自己对历史上已有结局的战争的假设性推想。首句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次句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三四句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这句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不善于把握机遇,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第1小题考查了古诗词的分类。从题材上看,这首诗与杜牧的赤壁都是通过对古

5、代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这是典型的咏史诗(或:怀古咏史诗)。第2小题考查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从古诗中的“包羞忍耻是男儿”“卷土重来未可知”两句可以得出诗人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项羽能“包羞忍耻”,渡过江去重整人马;卷土重来,甚至打败刘邦。,中考古诗词赏析所用的材料大多是唐诗、宋词,课内基本篇目和课外诗词兼顾。常见的考点有:对诗句内容的理解、鉴赏;感知古诗词中的艺术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理解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品析古诗词凝练的语言;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品

6、析古诗词的写作技法。,一、推敲字词 1考查题型 (1)某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2)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某字能否改为另一字? (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2字词类型 (1)动词 在欣赏诗词时,我们要重点注意动词所具有的特殊韵味。如“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字很有表现力,传神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生机勃勃,鸟类争相占领向阳树木的情态。 (2)表示修饰的形容词 如“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中的“乱”字写出了春天来临,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的景象;“浅”字写出了早春的勃勃生机。“枯藤老树昏鸦”中的“枯”“老”“昏”等词语,渲染了深秋悲凉的气氛,蕴含着诗人悲苦的秋

7、思。 (3)数词或量词 在古典诗词中,为了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常常使用数词,一般情况下都不是确数。如“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作者描写碧苔时用“点”而不用“团”或“块”,“点”使画面具有水墨画般的韵味。,(4)表颜色的词 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欣赏时,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画意。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从视觉角度看,红绿映衬,色彩鲜明,春意盎然。 (5)特定名词意象 诗是意象的表现,是形象的艺术。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所谓“意”,就是诗人的主观情思;所谓“象”,就是诗中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考生可以通过它理解作者的思想或感情

8、。古诗词中,诗人常常赋予一些意象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 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及其内涵: 月:思乡怀人。浮云:在外漂泊的游子。菊、兰:隐逸高雅之士。梅:高洁。莲:超凡脱俗。松:坚贞不屈。竹:正直、虚心。柳:送别、思念。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3解题步骤 (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句中的意思 (2)结合所在诗句分析该字的表达作用(有无修辞或描写手法,若有则指出其作用;对相关意象或意境的作用;对诗人感情表达的作用) (3)围绕准确鲜明、形象生动、凝练含蓄、音韵和谐、风格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4答题格式 这个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是_,它运用了_的修辞,生动、准确、形象地写出了_的景象(情态),表达了诗人_的思

9、想感情。,5题型示例 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问题:古典诗词讲究炼字,末句中的“闲”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解析:“闲”字面应为“清闲、闲适”的意思,但不能孤立地分析这个词的作用,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这首诗描绘的是妇姑浴蚕的劳动生活情景,事实上没有一个人闲着,是栀子花“闲”着,用了反衬、拟人的手法,因而答案为:妙在它不从正面着墨,而从侧面落笔,以“栀子花”的“闲”来反衬人们的“忙”,巧作对照,情趣盎然。(或: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蚕妇们去浴蚕后,庭中栀子花的闲适自在。),二、赏析名句 1考查题型 (1)

10、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请谈谈对诗歌中千古传诵的名句的理解。 (3)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请分析原因。 2名句类型 名句是整首诗的精华所在,它们往往在景、情、意(理)方面被人称道。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因此应关注诗词中的写景句、抒情句和哲理句。,3解题步骤与答题格式 (1)写景类 解题步骤: A先找准描写的特色(细节描写、白描、正面与侧面描写,还须考虑动静、虚实、上下、远近、高低等顺序和修辞手法)。 B再对诗句简要解说(展开联想和想象,再现所绘之景)。 C最后对作用进行分析(表达的情感或烘托的意境)。,答题格式

11、: A这句诗成功地运用了_描写,写出了_(所绘之景),烘托了诗人_的感情。 B这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点是_,这样的描写使景物_(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题型示例: 问题:赏析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回答:这句诗将近景和远景完美地结合起来,逼真地写出了秀美的山村风光,表现了诗人偶逢故人、暂适农家的怡然喜悦之情。,(2)抒情类 解题步骤: A先确定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若是间接抒情,则再确定具体又是哪一种。 B后结合诗句简要解说所写内容和所抒感情。 C最后点明这种抒情方式的作用,要用到术语,如含蓄蕴藉、淋漓尽致等。 答题格式: 这句诗运用了

12、_的抒情方式,抒发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这种方式使诗人情感的抒发显得_(用术语)。,题型示例: 问题:“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回答:愁绪本是抽象的,但诗人却说用船都载不动。诗人化抽象为具体的事物,巧妙地表现了她愁情的深重,以“舴艋舟载不动愁”的艺术形象来表达悲愁之多。,(3)哲理类 解题步骤: A先理解句意。 B再结合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 C展开联想与想象,分析诗句揭示的道理及给人的启示。 答题格式: 这句诗的意思是,告诉(启示)我们_。 题型示例: 问题: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哲理,请作简要分析。 回答: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快迷路时

13、,忽然发现了一个村庄,启示我们:困境中往往蕴含着希望。,三、体会情感 诗必言情。阅读诗歌,就是和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要设身处地地体会作者的创作情怀,把握作者流淌在诗句里的情感,理解诗歌的主旨。 要弄清作者的情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结合背景理解 有些诗词,仅仅从字面意义去理解还难以真正把握作者的情感,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如:陶渊明一生坎坷,最后归隐田园。他的诗作或描写田园风光,表达闲适的情怀,或反映农村的凋敝和农民生活的贫困,或表现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了解了这些,我们就不难读懂他的归园田居饮酒等。,2从题材上把握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我们应该把握住不同题材的诗词相对

14、固定的内容和情感。 (1)送别诗:或诉说友情,表达依依不舍的思念之情,或劝慰和祝愿,表现旷达刚健、乐观向上的志趣。 (2)咏物诗: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或表达自己的志向和心愿,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咏史诗:往往将史实和现实结合在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4)写景诗:以山水田园诗居多,这类诗主要以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之情,或表达作者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5)行旅诗:主要以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6)战争诗:以边塞诗居多,主要

15、写边塞的苦寒和寂寞的生活,或表达渴望国家安宁和为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或表达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四、把握技巧 1从修辞和句式入手 (1)常用修辞、句式的作用: 比喻。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起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要说的事物。作用:托物起兴,引起下文。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叫拟物。作用: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更形象生动。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 排比。作用: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用多个意象组合来渲染某种氛围。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 秋思),反问。作用: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如: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长歌行) 设问。作用:开头设问,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 夸张。作用:突出、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