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554064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3.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第2讲近代化的起步(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2 讲 近代化的起步,考情呈现,洋务运动 T12,2分 辛亥革命 T30,9分,洋务运动 T13,2分 辛亥革命 T33,12分,辛亥革命 T12,2分,戊戌变法T12,2分 辛亥革命 T28,9分,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戊戌变法 T11,2分,洋务运动 T12,2分,(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1.2016,河北下图是某报刊登的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其内容表明当时知识界流行的思潮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B,阅读题干可知,图片反映的是“上海广智书局的新书广告”。根据图片中内容

2、“日本维新三十年史”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明治维新是1868年,三十年后就是1898年,正好是中国的戊戌变法时期,该时期流行的思潮是维新派的变法图强。故选B。,(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2.2014河北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的下列活动与该评价无关的是 ( ) A.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轮船招商局 D.设翻译馆,大量翻译刊行西方书籍,A,A项明显与题干中的“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化迈出第一步的代表人物”的信息不符。,(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

3、3.2012河北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上疏清廷:“自海上用兵以来,泰西各国火轮兵船直达天津,藩篱形同虚设欲筹海防,非整理水师不可;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同治皇帝准奏后,左宗棠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京师大学堂,B,通过题干中的有效信息“1866年”“左宗棠”“设局监造轮船”,可判断出是洋务运动时期左宗棠的活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B。,(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4.2012河北学以致用,解决问题。 辛亥革命大事记(1912年部分),(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2016

4、-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1)大事记中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集中体现了三民主义中的哪一主义? (2)由以上大事记可见,南京临时政府时期,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实现这一主义进行了艰苦的斗争。其斗争形式有哪些?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践行这一主义的重大历史意义。,(1)民权主义。 (2)发表通电(或宣言);进行谈判;制定纲领;立法等。 (3)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意思相近即可),返回,(2016-2008年),真题演练,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返回,此题以大事记的方式呈现了1912年辛亥革命的重要进展。解答第(1)问要注意把握大事记中所述的中华民国临时约

5、法的规定,这些规定体现了中华民国的性质;第(2)问注意问的是“斗争形式”即斗争所采取的方法、手段,而不是具体的斗争内容;第(3)问要注意“践行这一主义”所指的内容。,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一 洋务运动,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一 洋务运动,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一 洋务运动,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一 洋务运动,评价: 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没有触动封建制度。(消极评价) 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客观上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积极评价)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扩

6、张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积极评价) 特别提示: 1.洋务派和顽固派同属于地主阶级,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出发点都是维护封建统治。 2.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区别在于对待外国事务的态度不同。 3.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改变封建制度。,命题点:洋务运动的作用。,(1)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2)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对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3)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中国近代迈出的第一步)。,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一 洋务运动,考点二 戊戌变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1.

7、背景:(1)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中国侵略瓜分加剧,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3.领导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 4.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5.时间:1898年。,考点二 戊戌变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6.经过: (1)序幕:1895年,“公车上书”。 (2)发展:康有为、梁启超创办报刊中外纪闻,组建政治团体强学会。 (3)高潮:1898年6月到9月,百日维新。 (4)结果: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变法失败。,考点二 戊戌变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

8、破,变法内容:,考点二 戊戌变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7.评价: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考点二 戊戌变法,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命题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启示。,1.评价:(1)进步性: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是近代探索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开始。 (2)局限性:以反帝为目的,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及措施;维新派没有实力,又不发动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所以自上而下的变法注定要失败。,考点二 戊戌变法,梳理教材

9、夯实基础,考点突破,命题点:戊戌变法的评价及启示。,2.启示:(1)戊戌变法的失败暴露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三 辛亥革命,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1)兴中会: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办兴中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同盟会:1905年8月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3)理论: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推翻满清政府)、民权主义(创建民国)、民生主义(主要经济措施),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

10、导思想,后来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三 辛亥革命,1.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2.辛亥革命,(4)评价: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国近代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 (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基础。 (2)目的: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三 辛亥革命,2.辛亥革命,(3)武昌起义:时间:1911年10月10日;主力:湖北革命党人;经过: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起义军占领武

11、昌城,接着起义军攻占了汉口和汉阳。武汉三镇光复。 (4)结果:武昌起义后,近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5)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6)意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中国的脚步从此不断向前。,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三 辛亥革命,2.辛亥革命,(7)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失败原因: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充分依靠

12、和发动人民群众;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8)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三 辛亥革命,知识补充:中华民国 (1)成立: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国旗:五色旗;首都:南京)。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颁布时间: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南京颁布。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三

13、辛亥革命,内容: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权利的规定;三权分立的政体;责任内阁制。 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意义: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三 辛亥革命,1.地位: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中国近代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2.意义: (1)进步性: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巨变。 它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第二次

14、伟大尝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命题点:辛亥革命的意义。,第一部分,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考点三 辛亥革命,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 它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奋斗。 辛亥革命在相当程度上改变着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 (2)局限性: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依然没有改变,民主革命的历程依然艰难曲折。,命题点:辛亥革命的意义。,考点四 新文化运动,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1.背景 (1)新思

15、潮的传入:中华民国成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 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2)旧思想的复辟:袁世凯为实现独裁和专制,颁布中华民国约法,在思想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3)进步知识分子认真思考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考点四 新文化运动,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2.兴起: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4.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5.口号:民主、科学。 6.内容:(1)前期: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

16、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攻击。 (2)后期:十月革命后,宣传马克思主义。,考点四 新文化运动,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7.评价:(1)积极性: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2)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知识补充: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及其核心主张:戊戌变法(君主立宪)、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考点四 新文化运动,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命题点:四次探索的比较。,考点四 新文化运动,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命题点:四次探索的比较。,考点四 新文化运动,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考点突破,命题点:四次探索的比较。,返回,梳理教材 夯实基础,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