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级交流放大电路(有数据)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535412 上传时间:2019-06-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有数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有数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有数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有数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有数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级交流放大电路(有数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二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1、 实验目的 1、掌握如何合理设置静态工作点。 2、学会放大电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 3、了解放大电路的失真及消除方法。2、 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数字万用表。 3、信号发生器。3、 实验电路原理图2.1 两级交流放大电路 阻容耦合式的多级放大电路是多级放大器中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它们的各级直流工作点相互独立。可分级进行调整;它只能放大交流信号不能放大直流信号。由于各级大多采用工作点稳定电路,使得整个放大器的性能比较稳定。 在阻容耦合多级放大器中,由于输出级的输出电压和输出电流都比较大,因而输出级的静态工作一般都设置在交流负载线的中点,这样能获得最大动态范围或

2、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逐级对输入信号进行放大,前级的输出电压作为后级的输入电压,即两级放大器的总电压放大倍数等于各级放大倍数的乘积。 在两级阻容耦合放大器中,放大器的放大倍数将随着信号频率的变化而变化。当信号频率升高或降低时,放大倍数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放大器的通频带表明放大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适应能力。放大器的通频带越宽,表明对信号频率的适应能力越强。4、 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设置静态工作点 (1)按图接线,注意接线尽可能短。 (2)静态工作点设置:要求第二级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尽量大,第一级为增加信噪比,工作点尽可能低。 (3)在输入A端接入频率为1KHz

3、幅度为100mV的交流信号(一般采用实验箱上加衰减的办法,即信号源用一个较大的信号。例如100mV,在实验板上经100:l衰减电阻衰减,降为lmV),使Vi1为1mV,调整工作点使输出信号不失真。2、按表2.l要求测量并计算,注意测静态工作点时应断开输入信号。表2.1静态工作点输入/输出电压电压放大倍数第一级第二级第1级第2级整体VC1/VVb1/VVe1/VVC2/VVb2/VVe2/VVi/mVV01/VV02/VAV1AV2AV空载10.530.5907.242.271.630.680.0222.4532.353602.943570.59带载10.560.5907.252.271.630

4、.680.0221.25632.351847.061814.70 空载: 带载: 3、接入负载电阻RL=3K,按表2.1测量并计算,比较实验内容2,3的结果。4、测两级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5、将放大器负载断开,先将输入信号频率调到1KHz,幅度调到使输出幅度最大而不失真。6、保持输入信号幅度不变,改变频率,按表2.2测量并记录,7、接上负载、重复上述实验。表2.2 Vi=0.068Vf(Hz)1050100250500100050001000050000100000VORL=0.1630.3760.6931.4292.0512.5182.7162.6592.0651.182RL=3K0.0900

5、.1780.3270.6841.0151.2731.4711.3891.1860.775 1、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用电容作极间耦合有何优缺点? 答:优点:隔离直流信号,使得V1,V2的静态工作点相互独立,互不影响,可以分别选取V1,V2的最佳工作点; 缺点:对低频信号产生很大的容抗,使得信号一部分衰减在耦合电容上。 2、多级放大器各级放大器对直流工作点设置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答:调节两个放大器直流工作点,使它们都处于放大状态,并且第二级在输出波形不失真的前提下幅值尽量大,第一级为增加信噪比,工作点尽可能低。 3、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有何意义?如何测试? 答:1)放大器的频率特性会影响放大器的放大倍数; 2)测试方法:上限截止频率和下限截止频率指的是当放大倍数降为0.707A时信号的频率上线和下限。你只要用运放接一个反相器,然后改变信号源的频率,当输出波形开始失真的时候那个频率就是截止频率了。 4、实验测试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的误差其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1)耦合电容对低频信号产生很大的容抗; 2)温度对电阻大小的影响,使产生的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