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491123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下无线传感网络(WSN)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21 世纪是人类开始全面研究海洋特性并认识、开发、保护海洋的新世纪。海洋经济占各国经济的比重越来越高。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成为各国重点研究的方向。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已经广泛的应用在灾难预警、污染物监控、水文数据的监测和采集、海洋资源勘探、辅助导航和海洋军事等众多领域。无线传感器网络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二. 无线传感网络的简介(1)无线传感器网络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被认为是21世纪最重要的技术之一,它将会对人类未来的生活

2、方式产生巨大影响。麻省理工学院的技术评论杂志(Technology Review)评出了对人类未来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的十大新兴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位于这十种新技术之首。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借助于节点中内置的各种传感器测量所在周边环境中的热、红外、声纳、雷达和地震波信号,从而探测包括温度、湿度、噪声、光强度、压力、土壤成分、移动物的大小、速度和方向等众多我们感兴趣的信息。(2)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典型的体系结构下图所示。节点具有传感、信号处理和无线通信功能,它们既是信息包的发起者,也是信息包的转发者。通过网络

3、自组织和多跳路由,将数据向网关发送。网关可以使用多种方式与外部网络通信,如Internet、卫星或移动通信网络等,大规模的应用可能使用多个网关。节点由于受到体积、价格和电源供给等因素的限制,通信距离较短,只能与自身通信范围内的邻居交换数据。要访问通信范围以外的节点,必须使用多跳路由。为了保证网络内大多数节点都可以与网关建立无线链路,节点的分布要相当的密集。 传感器网络节点具有以下几个典型组件:无线电收发装置(带有内部天线或外部天线连接装置)、微型控制器、传感器、数据采集接口、存储器、水声通信器,以及电源(通常为电池或嵌入式能量收集装置)等。三水下无线传感网络通信的局限性水下传感器网络与陆地无线

4、传感器网络有很大不同,其中最为重要的在于通信方式的不同。虽然都属于无线通信,但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无线电实现通信,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使用水声通信。尽管无线信道相对于有线信道在通信速率、信道质量上都相差很多。由于海洋表面和海底的反射,以及由温度和盐度差异在海水中形成的虚拟分层具有不同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导致了声波传播的多径效应。因此,水下通信链路质量差、误码率高。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较慢,比空气中的无线电波传播速度要低五个数量级,大致在1500m/s。这样会因为节点自身的移动性而导致更加严重的定位误差。潮汐、水流、海面风浪等,甚至雷雨、船舶经过都会带来环境噪声。相对来说深海的噪声比较稳定,而在浅

5、海特别是近海、海湾和港口,随时间和地点的不同,环境噪声会有显著的变化,带来不对称的信噪比,影响节点的定位精度。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具有能量有限、通信能力有限、计算/存储能力有限、部署随机等特点。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还面临更多的困难。在水下无线电和光都无法传输,因此节点通过声波进行通信。四. 传统的水下传感器的使用在工业领域,已经有许多利用水下传感器收集水质、水温等数据的应用。传统的做法是部署一批水下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需要的数据,经过一段时间后,人工回收这些传感器,然后读取出传感器收集到的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和利用。效率及其低下,不具有实时性,检测的范围狭窄。五. 较为先进的水下无线传感

6、网络(1)现代水下无线传感网络优势与挑战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显著优势:首先,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可以实时采集数据,然后通过网络即时将数据传输到汇聚节点,数据的即时性使得灾难监测等应用成为可能;其次,由于数据被即时传输至汇聚节点进行分析处理,传感器节点无需长时间存储保留这些数据,从而解放了节点的存储空间;另外,还省去了人工回收传感器的工作。所以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具有相当大的技术优势,发展前景广阔。水下环境复杂,通信条件非常恶劣。第一:水下信道具有高时延、时延动态变化、高衰减、高误码率、多径效应、多普勒频散严重、高度动态变化以及低带宽等特点,被认为是迄今难度最大的无线通信信道;第二:水下节点和

7、网络具有移动性特点;第三:水下节点使用电池供电,更换电池更为困难。另外,节点发送信息耗能比接收信息往往大很多倍。第四:由于水下节点价格昂贵,水下网络具有稀疏性的特点.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这些特点,使得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不能直接应用于水下,必须研究适应水下网络特点的新协议。因此,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设计时必须应对通信高延时、高丢包率等难题。同时,由于水流等因素的影响,节点的位置往往不固定,这使得通信、定位、拓扑等技术在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变得更具挑战。( 2)现代水下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水下传感器网络根据具体应用不同,可以有多种体系结构.按其监测的空间区域不同大致可分为二维、三维和海洋立体监测网络三

8、种;1)二维(2D)监测网络:在该模型中,传感器节点被锚定在海底 , 监测信息可以通过 AUV 定时收集,或直接发往浮在水面上的基站,然后通过无线电与卫星、船舶或岸上陆基基站,最终将海底监测信息实时地传送给用户。2)三维(3D)监测网络:可分为固定3D监测网络和移动3D监测网络。固定3D监测网络可由带有气囊的水下节点锚定在海底,形成固定的监测网络。利用海面浮标,将节点下降到不同的深度,也可以形成 3D监测网络。移动 3D 监测网络可由多个 AUV、水下滑翔机等单独组成网络,或与固定节点形成 3D 混合监测网络.3)海洋立体监测网络:由水面上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水下传感器网络两部分组成,二者结合为

9、一个统一的网络如下图所示. 水下网络部分可以是 3D移动、固定或者二者混和的网络. 水面网络部分利用无线电进行通讯,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耗能低、可以 GPS 精确定位,直接与卫星通讯等优点.它还可以检测风向、波高、潮汐、水温、光照、水质污染以及负责与水下网络、陆基基站的信息传输等。海洋立体检测网络六水下无线传感网络研究的关键网络协议(各国不同时期研究现状)由于水下传感器网络的这些特点,使得陆地无线传感器网络协议不能直接应用于水下,必须研究适应水下网络特点的新协议。水下传感器网络协议栈按照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似的分法,可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1) 物理层主要解决数

10、字化调制与解调的问题。将采样到的感兴趣的信号转换为可以处理的信号形式。由于水下信道具有高度动态时变特性,物理层必须能够自适应水下环境的变化。物理层采用的技术主要有非相干调制技术、相干调制技术、正交频分复用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等。非相干调制技术,如频移键控(FSK)技术, 通过监测不同频率的能量确定接收信号,不需要追踪信道的变化。相干调制技术需要接收机估计发射机的载波频率和相位进行解调处理。主要有相移键控(PSK)、差分相移键控(DPSK)和正交幅度调制(QAM)。相干调制去除了保护时间,提高了数据传输率,但需要针对水下信道的高度动态性进行复杂的信道自适应均衡补偿。为了实现水下高速率通信,近几年开

11、始对正交频分复用和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进行研究。正交频分复用扩频技术是一种多载波调制技术。数据流被分配到多个载波频率上并行发射,降低了每个载波的传输率,减少了码间干扰,提高了总数据传输率,对多径干扰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多输入多输出技术是一种在接收端和发送端,使用多个接收天线和发射天线的调制技术. 它利用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 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率。80 年代使用非相干的 FSK 调制和相干的 PSK,这两种调制技术,使 MODEM 在两种不同的速率进行切换;90 年代初使用的是 QAM。由于信道恶劣,带宽低,为了更好地克服 ISI,OFDM 技术已经很好地在水下进行运用。水声调制解调器早先的

12、产品,比如美国 LinkQuest公司的 UWM 系列产品 , 体积大、耗能高、价格昂贵,主要用于点对点的远距离数据传输.随着水下传感器网络研究的兴起,许多厂商开始研制生产水下网络节点,如澳大利亚 DspComm 公司最新的 AquaNetwork 系列产品以及英国 Tritech 公司的 Micron Data Modem 已经具有初步的组网功能。Tritech 公司新推出一款体积很小、误码率和耗电量都很低的微型调制解调器:它的通信距离为 1000m,数据传输速率为 40bps. 另外,研究人员也对具有超低耗能,唤醒机制的水下节点进行了研究。(2)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主要解决媒体接入控制问

13、题,即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协议。水下高时延、时延的动态变化、低带宽以及低能耗的要求,对水下MAC协议的研究带来了挑战。水下MAC协议一般可分为基于竞争类和基于固定分配类两种。基于竞争的MAC协议:通过节点间的竞争获取信道的使用权,对网络自适应性好,典型协议有ALOHA、CSMA、MACA和FAMA等。基于固定分配的MAC协议:把共享信道分配给节点单独使用,避免了冲突造成的能耗,提高了信道利用率,但固定分配不适于网络拓扑频繁变化的水下移动网络。固定分配MAC协议主要有频分多址接入(FDMA)、时分多址接入(TDMA)、码分多址接入(CDMA)三种方式。美国海网Se

14、aweb早期使用FDMA。但由于水下传输信道带宽低以及信号衰减与频率成正比的原因,FDMA不太适合水下传感器网络。Seaweb 实验是最广泛而且周期最长的水声网络部署。由于 MODEM 的局限性,Seaweb98 和 Seaweb99 使用 FDMA。由于带宽有限,并且信道的频率选择性,使得这并不理想。最近的 Seaweb 实验使用的混合 TDMA-CDMA 并使用 MACA 型RTS/CTS/DATA 握手协议。虽然使用了集中的服务框架,Seaweb 已经超出 MAC 层,使用邻居发现进行路由选择。部署和配置网络需要花费几天,并且覆盖范围为 100,000 平方米。(我不懂海网这个协议,资料

15、来自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进展,中国海洋大学)(3)网络层网络层主要解决路由问题,即在数据源节点和目的节点间建立一条数据传输路径。水下传感器网络的三维移动性和稀疏网的特点是水下路由需要考虑的问题。水下路由协议一般可分为主动路由协议、按需路由协议和地理路由协议三种。主动路由协议:由基站周期性广播路由信息包建立路由。它实现简单,可以有效避免信道拥塞,保证传输质量。但对网络规模适应性差,节点频繁移动也会导致路由维护开销大。比如:利用浮在海面的基站对固定于水下的2D节点进行集中式主动路由。按需路由:根据需要临时建立路由,因此更适合大规模水下移动网络。有别的文献提出一种基于AODV的按需路由协议.还有

16、的文献提出一种适用于水面存在多个漂浮基站的、随海流漂移的3D网络路由协议。地理路由:利用节点的地理信息实现路由。它的路由效率较高、代价小,但需要知道节点的位置信息。有的文献提出由事件监测源点和浮在海面的基站构成路由矢量的地理路由VBF,其路由以路由矢量为中心形成圆柱形的路由通道,对VBF做改进,采用局部路由矢量代替全局路由矢量,以适应于稀疏网络。有的文献提出一种基于位置信息的AUV移动网络的路由协议,它使用TDMA帧估计距离形成整个网络的位置拓扑。最近有的文献给出了一种依赖于运行在岸台基站上网络中心管理者的路由协议,其自治的建立水下网络拓扑,控制网络资源,建立网络数据通道。感觉是一种比较不错的水声网络路由协议,但是文章并没有对其性能进行彻底研究。(4)传输层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性传输,包括差错控制、流量和拥塞控制等.水下信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