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篇三】

上传人:k*** 文档编号:91491076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篇三】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年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篇三】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年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篇三】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篇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篇三】(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安全生产月工作方案【篇三】根据2019年*省“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方案(浙安委办201918号)和2019年*市“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活动方案(温安委20196号)的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以下方案。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安全生产的重大决策部署,以“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为主题,组织开展专业性、文艺性、新闻性有机结合、富有实效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应急安全意识,提升公众安全素质,推进社会共治,为推进我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营造良

2、好的宣传舆论氛围,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二、“安全生产月”活动主要内容“安全生产月”活动将于2019年6月1日至30日在全县各乡镇和有关单位同时开展。各乡镇和有关单位要认真开展好我县“安全生产月”活动,营造“安全人人抓,幸福千万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安全生产月要紧扣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思想为中心,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通过召开专题学习会、研讨会、党课等形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牢牢把握精神要义,进一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结合“安全生产月”现场宣传活动、“

3、七进”活动等,向服务对象赠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论述摘编等重要论述读本,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精神宣贯工作。(二)聚力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一是围绕典型事故案例,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中开展广泛传播,强化警示教育效果,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二是以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日志、重大安全隐患报告和重大事故举一反三制度为重点,剖析典型事故和灾害案例,认真组织高危行业开展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教育专题培训,集中组织相关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警示教育展,做到举一反三,严防类似事故。(三)聚力安全生产科普教育。一是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在“*县应急管理局”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媒体

4、展播一批安全教育片、公益广告、动漫等作品。安全生产月期间,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在系统内网站和微信公共号统一链接全国“安全生产月”官网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知识网络有奖答题,充分宣传,组织发动人员参与。二是以全民应急管理知识读本普及自然灾害、消防安全、企业安全、公共场所安全、社区家居安全、校园安全、交通安全、自救互救常识等应急避险和安全自救知识。三是鼓励各类安全应急体验场馆和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广泛开展体验式安全教育活动,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应急意识和安全素养。(四)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主题,组织开展宣讲活动。一是开展一次专题访谈,县级层面围绕安全生产重大

5、部署和重点工作,结合“安全生产月”重点活动安排一次专题访谈,为我县“安全生产月”顺利举办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各乡镇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主要领导带头开展宣讲,特别是面向高危等重点企业和管理团队开展宣讲,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意识。三是各相关企业主要负责人面向全体职工宣讲党中央、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的决策部署、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知识技能,特别是要深入生产一线倾听一线职工安全生产需求,交流安全生产心得体会。(五)开展“安全生产月”宣传咨询日活动。全县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设主会场。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紧扣“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认真组织好安全生产宣传咨询日活动。设立现场咨询台

6、,通过有奖问答、分发宣传资料、发放宣传品、播放宣传片等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地宣传“安全生产月”主题内容,面对面解答群众关心的安全生产问题。(六)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一是广泛深入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各乡镇要选择高风险行业领域,重点区域,开展应急演练活动。二是将演练活动与加强安全知识教育和应急结合,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完善优化预案,加大装备物资投入,注重专业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方面的培训等活动,提高全民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七)抓好“五个一批”,切实提升“安全生产月”活动实效。1.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围绕“防风险、除隐患、遏

7、事故”的主题,聚焦安全生产战线,从安全生产第一线、服务群众最前沿遴选出事迹特别过硬、贡献特别巨大的先进典型,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全县应急管理先进典型库,并向省、市推送两个先进典型(集体或个人)评选。2.曝光一批安全生产违法典型案例。通过主流媒体和应急管理微信公众号等途径曝光一批安全生产违法典型案例,形成全县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反面典型案例库,真正发挥事故警示作用。重点乡镇和部门至少报送1例安全生产违法典型案例。3.跟踪一批挂牌督办安全隐患。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在“安全生产月”中对挂牌督办企业进行跟踪,对于市、县挂牌督办企业,必须跟踪督促每个挂牌隐患的整改过程,切实取得挂牌督办整改实效。4.推进一批

8、应急管理宣教示范点建设及验收。挂牌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群众受益广的应急管理宣教示范点,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应急安全宣教示范点品牌,推进全县应急安全示范点的建设和推广使用工作。5.评选一批优秀安全生产文化作品。结合地域、行业特点,重点围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创建,安全社区创建、安全文化精品创作等活动,征集书画、摄影、宣传画、文艺节目方案创意以及公益广告、专题片、微电影或微视频等安全生产文化作品,通过评选,形成内涵深刻、通俗易懂的安全文化精品体系。各乡镇和县安委会成员单位要积极做好选送工作,投稿不少于2幅(张、篇、个)。(八)推进“七进”活动,全面提升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覆盖面。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围

9、绕“安全生产月”活动主题,在集中力量组织参加全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七赛”活动的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七进”活动。一是安全宣教进企业,通过开展开展“三送安全进企业”、“安康杯”竞赛,推动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各类事故特别是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安全宣教进学校,通过安全生产主题现场书画、演讲比赛等校园宣传教育手段,普及安全生产知识技能;三是安全宣教进机关,把安全生产内容纳入到机关业务工作中,提升机关党员干部安全生产理论业务水平,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四是安全宣教进社区,利用社区安全体验场馆、应急避难场所等开展宣

10、传,促进广大社区居民将“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转化为强烈的自觉意识;五是安全宣教进农村,通过安全文化示范村居创建、应急避难知识讲座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六是安全宣教进家庭,提升家庭应急安全自救技能,以“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创建为载体,形成有效的安全生产社会秩序;七是安全宣教进公共场所,通过公益广告、标语等宣传手段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宣教,提升社会公众安全防范意识、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七进”安全宣传教育要加强与群众互动,充分发动群众,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查找安全生产事故隐患,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三、工作要求(一)加强组织领导。县安委会将成立“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由县

11、安委会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安委会成员单位分管领导担任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应急管理局,负责统筹协调县“安全生产月”具体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确定活动联络员,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建立健全多部门合作,组织协调安全生产月各项活动顺利进行。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月”活动,切实把“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部署动员,确保组织到位、责任到位、经费到位。(二)注重宣传效果。要发挥新闻新媒体作用,把握好时、度、效,推出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新闻报道,推动形成多形式展现、多媒体传播的安全生产报道格局,在全社会营造关心安全生产、

12、参与安全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三)注重典型示范。县安委会成员单位要发挥好示范带头作用,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各乡镇、各有关单位要挖掘总结一批典型做法和特色活动,并报送县“安全生产月”领导小组办公室,切实推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向纵深发展。(四)强化长效机制。要把“安全生产月”系列宣传活动和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安全生产宣传教育阶段性与持续性的统一。确定“安全生产月”活动联络员,确保沟通渠道畅通。建立督导考核制度,确保活动不走样、不走过场。各乡镇、各有关单位5月30日前报送“安全生产月”活动联络员(见附件1)和活动方案;6月份每周四报送本周活动开展的视频、图片、文字及其他相关工作开展情况(电子版)资料;7月5日前报送2019年“安全生产月”和“安全生产万里行”的活动总结和统计表(见附件2),统计表将作为“安全生产月”考核重要依据。活动期间重大活动随时报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