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件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483795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PPT 页数:119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课件(1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政治制度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原始社会是没有政治制度的。政治制度是政治的载体和规则,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政治制度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它的确立和变更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服务的,是与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相适应的。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有奴隶主贵族专政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两种类型;就政体而言,有分封制与中央集权制两种主要形式。,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早期国家 政治制度,夏商的 政治制度,西周的 政治制度,起源,夏朝,内容,中央,地方,王位世袭制的形成,相、卿、师的设立

2、,侯、伯的设立,分封制,宗法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知识整合,(封建社会),(BC2070年 BC476年),(BC221年 AD1912年),(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形成,夏朝,发展,商朝,强盛,西周,瓦解,春秋,BC2070年BC16世纪,BC16世纪BC11世纪,BC1046年BC771年,BC770年BC476年,王位世袭制,1形成:夏朝建立,启即禹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2含义: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3方式: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4发展过程: 夏朝:王位世袭制确立 商朝:兄终弟及、父死子继 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确立,5影响: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后世君主传承的正统方式,后演变成皇位世袭

3、制。,禹死之后,由他的儿子启以世袭制而不是“禅让制”的形式继承了王位。这是禹太自私了呢,还是社会的进步?原因何在?对后世的有何影响?,原因:世袭制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发展的产物,其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不是个人自私与否的问题。,想 一 想 :,影响:启继禹位,标志着中国“家天下”的首创,也是中国历代盛衰兴亡的一系列链条之第一环。它不仅具有立国创制的作用,即首建王朝、首行世袭,同时也开了历代篡夺政权的先例。,为什么说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繁荣时期?,(1) 奴隶制制度完备(井田制、分封制、宗法制),(2)是一个地域空前广袤的国家,国内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加强,在世界的东方具

4、有重要地位。,(3)奴隶制经济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4)奴隶制文化发达(天文历法、文字、地理),奴隶社会的分封制,1定义:分封诸侯的制度。,2发展过程:,夏商:逐渐形成(商代地方封侯、伯),西周:从发展完备到破坏(从其内容和作用把握“完备”,从周王室的衰微理解“破坏”),春秋战国:逐渐解体,(1)原因:受封诸侯独立性很强,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西周后期王室衰微,(2)表现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公开挑战分封制 大国兼并小国,同姓国彼此争战,4内容: (1)规定了周王与诸侯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和现代贵族 诸侯应尽的义务:政治:听命,朝觐述职;经济:纳贡;军事:守

5、土,随征。 (2)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根据宗法制逐级分封: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天子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卿大夫与士的关系:政治上:上下级关系。宗法上:血缘关系;姻亲关系。,5特点: (1)周天子是国家的最高元首; (2)分封对象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3)“土地和人民”“义务”是联系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 (4)分级立宗,层层分封。,6影响: (1)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2)有利于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 (3)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如何看待分封制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上的

6、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 西周初期,周王有较高的权威,周王对诸侯国有较强的号召力、向心力;受封的诸侯服从周王的命令,并朝贡财物和派兵随从周王作战。诸侯国对周王起到拱卫作用,使周朝不仅巩固了统治,而且扩大了疆域,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但事物的发展往往有两重性。一方面,诸侯听命于周王,另一方面,诸侯国受分封之后,在其境内自成一体,有其相对独立性。随着西周阶级矛盾的尖锐,王室衰微,权威下降,各诸侯国便常常不向周王朝贡,尤其是自身经济实力增强之后,更不甘心听命于周王。这种相对于中央朝廷的独立性逐渐增强,为分裂割据提供了条件。以后,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及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又演变为争霸战争。 这种制

7、度是与当时经济水平低,政治不平衡、文化差异大的状况相适应的(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如何理解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联系这两种制度的纽带是土地和义务。,(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井田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都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分封制、井田制与奴隶制国家的盛衰,分封制和井田制是西周时期完善的奴隶制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分封制起到维系、调整奴隶主阶级内部关系,保证奴隶制国家对奴隶和平民进行统治的作用。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强盛的政治保证。,

8、井田制规定了奴隶制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是决定奴隶制经济形态存在、发展和西周政治统治的经济基础。分封制和井田制相互影响,二者的存在成为西用奴隶制国家兴盛的支柱。,西周末年以后,王室衰微和大国争霸局面的出现表明分封制的瓦解。在丧失政治保证和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取代,奴隶制度度存在的经济基础最终瓦解,新的封建经济基础随之产生。井田制的瓦解标志着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社会的分封制 -西汉分封诸侯王,(1)背景 1)楚汉相争时出于战略需要,分封异姓王,造成异姓王威胁中央的局面。 2)刘邦等认为秦亡原因是缺少封国的帮助,因而在铲除异姓王后,决定实行封国制。,(2)实行目

9、的: 拱卫汉室,稳固刘姓王朝的统治,(3)影响 1)地方行政制度上出现了郡县制和封国制并存的特点 2)形成王国问题,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影响国家统一和安定。,(4) 王国问题的解决 汉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5)认识 分封制不适合封建社会(封建自然经济具有分散性和独立性),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不许诸侯王招结宾客,限制诸侯王的活动,诸侯王只能衣食租税,不得参与政事。,宗法制,1定义: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2起源: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3发展过程: 夏商:逐渐形成 西周:发展完备 春秋战国:动摇破坏

10、,4特点(也是内容): (1)核心内容(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2)规定了相对的大宗、小宗之别。 (3)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5影响 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宗法制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干部职务终身制,西周宗法制,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思考:如果正妻无子,该如何继承?,思考:如果嫡长子死,该如何继

11、承?,答:如嫡妻无子,则依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可在妾所生之子中立最年长的一个为长子。长子是家族正统所系,同被称为庶子的其他诸子相比,具有特殊的地位。,答:如嫡长子死,则由嫡长子的嫡长子来继承。,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周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儿子二夫人所生,二儿子大夫人所生,三女儿大夫人所生,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巾帼不让须眉,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父王一定会挑我的。,王位之争,王位应该

12、由谁来继承呢?你的依据是什么呢?,分封制和宗法制比较,巩固统治,维护统治集团利益。盛行于西周时期,以周天子为核心。施行前期维护社会安定,促进了社会发展,影响以后中国社会发展。,直接目的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周王把土地和人民授予“三种人”,诸侯拥有义务和权利。始于商,周公平叛后大规模推行,西周后期受破坏,春秋时期始瓦解,战国时期周天子完全失去分封大权。,直接目的是巩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中地位,以保证王权的稳固。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分大、小宗,小宗须服从大宗。嫡长子与众子具有血缘上的兄弟关系和政治上的君臣关系。诸侯和大夫等具有双重身份。,作用:前期巩固和扩大统治,促进边疆开发,形成交通网络;后期引

13、起割据混战。,作用:防止了贵族内部的争斗,巩固了分封制,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思想内容之一。,互为表里,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相辅相成,夏、商、周创造了我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 据此回答: (1)从内容看,夏商周政治制度有何特点? (2)孔子说:“殷因(沿袭)于夏礼,所损益(删减或增添)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1) 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2)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3)以宗法制、分封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和一定的专制色彩,含

14、义:商继承夏的制度而稍有变化,周继承商的制度而略有调整。,说明:夏商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的影响。,(3)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各起到怎样的积极作用?为什么这种积极作用不能维持长久? (4)秦朝郡县制是对西周分封制的否定,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积极作用: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宗法制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原因:诸侯和卿大夫在自己的封地内有相当大的权力和独立性,便利其势力的增长,随着其力量对比的变化,旧的统治秩序难以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必然遭到破坏。,西周分封制主要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受封贵族“世卿世禄”;秦朝的郡县制则通过中央对地方官员的任命实现统治。,专制

15、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产生原因,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内容,特点,内部矛盾,演变过程,发展过程呈现的总趋势,影响,对专制主义的冲击,中国近代反对专制主义的努力,君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从秦到清,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从秦至清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汉武帝)中朝 和外朝;(光武帝)尚书台,三省体制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二府制(中书门下和枢密院)分割相权:参知政事(副相,分割行政权)三司使(副相,分割财权),通过成立新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三省制的形成实际上是在皇帝集权的原则下大臣分权的表现形式,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16、宰相的行政权、财权遭到分割,宰相的权力进一步被削弱,皇帝得以总揽大权。,中朝:皇帝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参与军国大事决策。尚书令权力日显重要。,外朝;以丞相为首三公九卿组成。且布衣为相。,废丞相,权分六部;内阁制度,中书省;枢密院;宣政院,在加强皇权方面又有了新发展。中书省的长官是元代的宰相,权力相对较大。,君主专制达到新的高度,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增设军机处(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皇帝,御史 大夫,太 尉,丞 相,三公九卿制度,皇帝,中书省 (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 (执行命令),门下省 (审核政令),六部,政事堂,六部为尚书省下设机构,A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B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等;,C礼部主管国家的礼仪制度;,D兵部主管军政;,E刑部主管刑法;,F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