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导游词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19544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县导游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礼县导游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礼县导游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礼县导游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礼县导游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礼县导游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县导游词(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礼县概况 各位领导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先秦故里,天嘉福地礼县参观游览,很荣幸能 够为大家服务,希望我的讲解能够为大家本次的礼县之旅带来些许收获。在这里我借此机会,将礼县大概情况向各位领导做以简要介绍。 礼县是中华原生文明的摇篮、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东方太阳神车的发现地,也是世界首个国家制度的诞生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秦朝时为天嘉、北魏称做兰仓、西魏改作汉阳、隋朝称做长道、宋朝见大潭、明朝成化九年(1473年)定名礼县至今。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共辖4镇25个乡,

2、总人口52万多人。礼县是全市农业大县,也是生态建设重点县。全县地处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和长防、长治工程重点实施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城市建设是我们礼县近年来最突出的一大亮点。立足独特的先秦、三国文化资源和广阔的城市发展空间,建成了甘肃省秦文化博物馆,秦汉大道、西汉水风情线、秦都大酒店、会展中心 等一大批特色建筑,城市规划面积由5.1平方公里扩大到10.2平方公里,人口容量达10万人,城市容量不断扩展,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礼县地处关陇古道与蜀陇古道的结合部,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文明,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先秦、仰韶、三国等历史文化

3、和绚丽多彩史前文化。这里曾是华夏民族在陇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富庶一方,而盛名于九州。2700多年前,先秦十二公从这里发迹,扬鞭跃马,驰骋千里,瞰视中原,统一六国,完成霸业,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礼县大堡子山秦西垂大型墓葬的发掘,被誉为20世纪继敦煌藏金洞、秦兵马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被国务院列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现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遗址考古发掘和出土大量国宝级珍贵文物翔实佐证了礼县是秦文化的历史源头。我县新建的甘肃秦文化博物馆和秦文化广场位于礼县东新南路西侧,占地面积约44000 ,博物馆

4、为仿古式主体 三层建筑,建筑面积8350,馆内设有展厅、多功能厅、库房、学术厅等。广场的北侧,和南侧以休闲集会,绿化为主,主要建设秦阕、音乐喷泉、旅游用品商店、浮雕墙、秦公湖、秦公鼎雕塑、回廊、花架、如意型水景等建筑。免费向社会开放,集中收藏展示以先秦为主的珍贵文物、历史资料和文化书籍等资源,集中展现礼县独特的先秦文化特色,并为开展先秦文化研究提供史料和场所。礼县为历代名人云集荟萃之地,东汉辞赋家赵壹的辞赋、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盐井留诗、五代诗人王仁裕的文辞、元代重臣赵世延、明朝礼部尚书门克新的才学均载于史册,流芳千古。古老的兰仓大地物宝天华,人文荟萃。许多文人骚客在这里留下了传世佳作,比如杜甫

5、的盐井留诗全县地域广阔,光照充足,气候温润,山川秀美,林果、药材、水能、矿产等资源相对富集,人民勤劳朴实,素有“陇上药乡”之誉和“天嘉福地”之美称我们县境内有534种中药材,白河镇铨水一带生产的大黄出口量曾占全国的56%,被誉为“中国铨黄” “大黄之乡“礼县种植苹果面积为46.5万亩,排名全省第二、全市第一;核桃25.2万亩,花椒11.1万亩,年产量产值初具规模。礼县苹果色香味美享誉省内外,礼县大黄、苹果经国家原产地认定并列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苹果,花椒,大黄多次获得省内外大奖。礼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主要矿藏有金、锑、铅、锌和花岗岩等,已探明黄金储量80吨,远景储量200吨以上,花岗岩大理

6、石地质储量400万立方米,远景储量1200万立方米以上。我县蔬菜种植适宜面积10万亩,已发展5.1万亩,畜牧产业发展,有天然草场144万亩,年产草量9亿多公斤,载畜量可达800多万个羊单位,农民有养畜,种菜的优良传统。水能资源优势。水力资源总蕴藏量15.7万千瓦,可开发利用4.75万千瓦,现仅开发0.76万千瓦。礼县有翠峰观、秦皇湖、原始森林,赤土山园林、祁山武侯祠,上坪草原144万亩,大香山 ,秦西陲林园等风景名胜区,我们永兴的乞巧、红河的跑灯杆,盐官的井盐、龙林的春官、红河高台,等人文风情,根雕书法,泥塑,等手工制作在全省都是非常有名 ,其中“井盐制作工艺”、“春官歌演唱”已经申报为省级非

7、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礼县的小吃也要好多,面皮(凉皮)可以说全国各地都有、但是我们礼县的吃法不同,兰州人早点喜欢吃牛肉面,我们早点喜欢吃刚出锅的热面皮,如果有时间我可以带大家去品尝,猪油饼、热凉粉,洋芋丸子,浆水散饭,浆水漏鱼子,酸菜饼子,洋芋扁食,暖锅子,荞面凉粉等等都是我们的特色小吃.(我们的小吃好吃在什么地方,就是制作过程,比如说玉米面的散饭,在制作时有一句口诀“要的好就得360搅”)好了在不说小吃了,在说我口水都流出来了。近年来,在国家、省、市的大力支持帮助和兄弟县区的关心关注下,中共礼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富民强县为目标,突出发

8、展与和谐“两大”主题,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稳定,政通人和,一个文明、开放、自信、和谐的新礼县展现在大家面前。各位领导一路辛苦了,我很荣幸为您担当这次参观沿途的讲解员,热情好客、勤劳朴实的礼县人民真诚期待各位领导更加关心,关注礼县改革与发展的明天。最后祝愿在座的各位领导万事如意,合家欢乐!谢谢大家!礼县盐井祠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卤城盐井祠参观游览,很荣幸能够为大家服务!现在请大家随我进入院内参观。盐井祠位于礼县城东30公里的盐官镇,此地南接祁山堡,北临天水关,以出产井盐和繁荣的骡马交易闻名于甘、陕两省。盐官并非盐关,而是因设置管理井盐生产的盐官而得名。盐官井盐生产历史悠

9、久,据水经注记载,早在西汉时期,这里就设有管盐之官。唐时,井盐生产规模更大。杜甫经过盐官时,有感而发,作诗记述了这里“卤中草木白,轻者官盐烟。官作既有程,煮盐烟在川。汲井岁猾猾,出车日连连”的繁荣景象。相传盐井一度涸竭,尉迟敬德行军至此,见一白兔跳跃马前,敬德用箭射之,白兔带箭钻入盐泉,掘之,泉水涌出,于是井盐又复大盛。基于此呢,对于盐井究竟是什么时候发现的就有了多个版本,有早秦发祥说,汉代置官说,还有玉兔显迹说。早秦发祥说认为盐井发现于周代秦人占据之时。汉代置官说认为盐井是因为在汉代在此设立专门管理盐业生产的官员而被发现。玉兔显迹说呢就是前面我跟大家提到的那个故事了。那么综合以上三种说法,在

10、查阅了一些正史以及地方史志后,我们人为盐井发祥于早秦时期是符合史实的。现在我们看到的盐井院共一进三院,全部是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建成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为前院,称做汉龙阁,也就是汉水龙王的殿堂。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处产盐之地却要设立一座龙王庙呢?这是因为呀我们的母亲河,西汉水在古代经常泛滥成灾殃及两岸百姓,也影响着盐的熬煮。当时的盐民建汉龙阁就是为了请汉水龙王降福百姓,保全盐井,保证盐的产销。现在请大家随我到中院参观。中院也叫盐井院,因为在院子中间有一口井,就是我们的盐井了,说到我们的盐井,它与早起秦人的发祥是有着密切联系的。根据史记的记载我们了解到,秦人的祖先非子是因为养马有功而被周天子封

11、为附庸的。而非子之所以善于养马就是因为骡马喜欢舔吃这里的盐土,饮用卤水,再加上西汉水两侧鲜嫩的牧草,所以才能长的膘肥体健。我们眼前这口井口方为二尺八寸、深五丈一尺,至今盐水仍然向外不断涌出,而现在所渗出的盐水就是通过一道暗渠而流进了旁边的另一口井之中,当地人经常会利用盐水的方便去制作一些土特产,如腌制咸菜等。从这里直接腌制出的咸菜,经久不坏,味道十分鲜香可口。说了这么多,大家肯定想知道这井盐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呢?现在就请大家跟我一起来感受一下这门古老的工艺吧!井盐的制作大致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拌土,其次是淋水,最后才是熬制。现在请大家随我到第三院参观,第三院叫做盐神阁,里面供奉的是我们的盐神

12、,盐婆婆。左右两边墙上两处的两块碑文,是记载明嘉靖年间和民国年间重修盐井祠的记事碑。话说盐婆婆在这里还有一段浪漫往事呢。在甘肃的漳县也有一处盐井,那里供奉的盐神是盐爷爷,据说我们这边的盐井每隔一段时间就不产盐了。人们都说这是盐婆婆找盐爷爷去约会了。于是人们为了不让盐婆婆带走盐,竟然用绳子将盐婆婆拴在了盐神庙内。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井盐在市场的退出,我想盐婆婆肯定是能和盐爷爷长相厮守了吧!盐井祠内所提碑文匾额众多,但其中尤以杜甫的盐井诗最为著名,公元759年,杜甫弃官离开京城,寓居秦州,遇到与他有一面之缘的同谷知县邀请他去同谷做客。于是杜甫举家西迁,途经盐官时看到煮盐青烟弥漫着整个平川,盐工们正

13、在幸苦劳作,而官商却在不劳而获,杜甫满怀愤怒,于是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盐井诗。时至今日井盐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作为当时历史文化遗迹,其历史悠久、意义深远,与先秦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秦人对西垂包括盐井的开发,为秦国的发祥从经济上做了奠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礼县盐文化一定会做为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走出礼县,走向世界的。谢谢大家!大堡子山导游词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到礼县大堡子山参观游览。礼县大堡子山遗址位于礼县城以东13公里,地处西汉水北岸,永兴乡境内。1997年,大堡子山秦公墓被甘肃省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又公布其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

14、甘肃省文物部门在礼县专门成立了文物保护站。这里因发现大量先秦文化遗址而文明国内外。公元前221年,是秦这个诸侯国消灭了其余6国,一统四分五裂的疆域版图,从此,改变了中国历史运行的轨迹。而一个国家的强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当我们翻开历史寻找秦人源头的时候,却扑朔迷离、不见其踪影。据司马迁史记秦本纪记载:秦人先祖“在西戎、保西垂”,“庄公居其西犬丘”,以及“秦仲、庄公、襄公葬西垂”。从文献来看,西垂应该就是秦的发源地。但是西垂究竟位于何处,一时间又无人能够知晓,竟成了千古之谜。那么西垂到底在哪里呢?带上这个疑问,请大家随我进陵区参观,我们一起寻找答案。关于大堡子山遗址的发现,颇具讽刺意味。1993

15、年秋,当地村民在此挖土方时不经意挖到几块古生物化石,说是中医讲的龙骨,能治病,还能卖钱。一时间聚集了很多人在此挖龙骨。龙骨自然不可多得。但传言有人在此挖到了几百斤重的大鼎。就这样,一场轰轰烈烈盗挖文物的邪风刮起了。此事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甘肃省文物开始在大堡子山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探明有“中”字型大墓四座,“瓦刀”型车马坑三座,中小型墓葬200座以上,重点清理发掘了三座大型墓葬和九座小型墓葬,共清理各类文物100余件。但是由于墓区严重被盗挖,造成相关珍贵文物资料的严重流失,使得我们难以确认墓地的性质和时代。直到94年以后,大堡子山的文物在海外市场出现以及考古专家对墓葬形制的判断,最终确认

16、大堡子山就是千百年来人们苦苦寻觅的秦人第一陵园-西垂陵园。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一座大型乐器坑,位于被盗秦公大墓M2的西南部,相距约20米。长8.8米,宽2.1米,深 1.6米,坑口距地表深约2.1米,东西方向。于2006年发掘,坑内南排木质钟架旁依次排列3件青铜镈、3件铜虎和8件甬钟,镈和钟各附带有1件青铜挂钩;北排磬架下为2组10件石磬,均保存完好。青铜镈一大二小,最大的一件通高65厘米,舞部及镈体部以蟠龙纹为主要装饰;四出扉棱为透空的纠结龙纹,造型华美;鼓部素面,有铭文20 余字,尚待清理释读。该镈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秦公镈以及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近似,年代为春秋早期。 与乐器坑同时发现的还有人祭坑4座,每坑埋人骨架12具,肢体屈曲,其性质当为杀人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