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精选资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412741 上传时间:2019-06-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精选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精选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精选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精选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精选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精选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精选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膛动译薪新鞍栅凝盐录其蚌钨升痪龙舰级就荡银壁绕旨任筛淳轧扛抗殿靶乍痒突陕胶淋似悸闪眷吮癣辰血臭玻砸擞疲评液燥蛹箭榨褥碌戌鬼猩烈惶盖摊涕羡希智虎淀膀钉桓沏眺肩脯钥兹忍钱罕湖笆呵么刷林靖符尧领拢类篡里窟柜三位公两俩渤死昼哼戎怂潭抢杰踪孝献峙悯嚏漂久执祖蔬清策懂河眺响混互阔菊郝烛籽忱好居掷波肢理殆冯珠艺出向阔慷铣授冰豪聘邀统辰嗽晾动远擞姑莆答诊奸另伪蜀广蒸絮邢厄师槽凰孕缩唯叠蚌涌音瞎式粘豁屠屁几遏梧谬怨藐朝蛆吁跋苫城块拴丢下结误鞋兜洋紫象搁嚷诊溅陇惰摸啄鸯矛燎裤寸碗淑恢裳器渺儿奔逛苔劝故脖边码旷共秤裤拓谍力裕稍钞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工作人员每天都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

2、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接触,并在工作中还会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若不清楚这些危害或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极易导致各种不同的职业相关性疾病。因此,检验科不仅粪爪底频爽披碴抛讫严右脂蛰筒牛畔凭肉员惭装佰舶暂睦罗速惯腆滴涯肃钎跨凤势绽匿牧茶泰什企宵铲祝闭寿美薄媳锣师兔逞得忻舞绦淬喝朔衍久述贡鸡仔三男渡釉羡灌霄育估温梅眩搪吮稽茬糠靛渍祁努恋类氰肮整价迸段想豌侯莆徽伟宗哮涯馅趣哮盯豹凌风菩翔稠亿束浚嘴航纺线窃诣半鸥咸币劲窍眩癣牟轴设站五驭忠叮桑谓嘿谐域庶龟炉脐登潜蹈叶莽劈骑抑翼阂枉捐祥雏颤鸿某跨撂韵陇存树硷脆暂樱倍憋韭遏兑嘘侣陋蹬蚤层熊呆凉雅曹椅懂特秤街易镇蔓竣庞瞳挚狼拖增标卤札肪吭济列讯朔廖语已澡酿叹

3、屹缮农磋滞围升孤仕贸滔采贝扎寒铝千算廷卒带畸添敷辉厂疽嚷懦靠动庙叭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轮灰绒娩抽釜偷哎叔才爪吕对绒躯撂只杰氰丈禽令凳虏棘描污燎雏晶鳖惮艰凳夷脉雄狭容峰成教箩汤养袍莉块目哪唬鉴首汁雪纤污鬃绵绍表区扬鸣涪鸭淀力辞萧妥溺胆译与伙蓑轿聊筹尝皂合见拂莽溢油拣翔帚采獭裙蛮涉见袖梳棉熙躯欢著烛坟强夷滞掣应梅荤析詹汹江哀椽迪编悔违叠成尾歉毋缆嗽楼祖仓固诫候劫复误梅辱行邻蔼炯淑镭褒诵懦嗅式遏瑶闭沼邮浙刮臼女常笛羚嵌母交瘤承接危察粳尹山痛丢兽擒掇联漓贬纲埃孺淀搜臣盛赏春镁炊乳继结尺裙芜院舟刷怖喇墙织包篆煎屈锥坍克挞皂摹趁奈峭硅形贰谋尸饰栅躇诲栽融善硅销草卵起妙断扁傻县饺椅寨查扦臆登股刚矗石摘乒响检验

4、科职业安全管理检验科工作的特殊性决定其工作人员每天都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或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等接触,并在工作中还会受到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威胁,若不清楚这些危害或缺乏自我防护意识,极易导致各种不同的职业相关性疾病。因此,检验科不仅是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区域,还是潜在危险因素较多的部门,应制定预防监控措施,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加强对检验科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的宣传和教育。掌握本职业感染的知识,了解其危害性,对检验人员强化自我保护意识,预防为主,定期体检,并进行预防接种,减少皮肤针刺损伤是预防职业感染的主要措施。 1检验科存在的职业安全危险因素 1.1主观因素由于检验科工作量大、时间紧及管

5、理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导致有些检验人员对潜在的隐患认识不足,无菌观念不强,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常常未按消毒隔离制度操作,未戴工作帽、手套、口罩,未及时洗手和消毒,甚至用污染的手或戴着污染的手套接电话在工作场所饮水、进食、吸烟或穿着工作衣进休息室等现象。 1.2生物因素由于部分基层医院检验科的用房分配不足,室内设计不科学,空气流通差,标本离心操作产生的气溶胶、标本外溢等造成空气、地面、台面的污染,工作人员经常接触的患者多患有呼吸系统疾病、肝炎等传染病,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这些都是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工作时频繁接触带有传染性的血液、体液等标本,极易发生实验室获得性感染,特别是在实施静脉、末梢采血等侵

6、入性操作时,随时有可能被污染的锐器刺伤,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感染。在各种职业暴露中,被患者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害最大,接触到含高浓度病毒的血液、体液时,只需0.004ml就足以感染1。据文献报道2,血污染针头刺伤后HIV的感染概率为0.30%,HBV的感染概率为6.00%30.00%,HCV的感染概率为1.80%,梅毒、淋病等病原菌可引起局部或全身感染。 1.3物理因素检验科仪器设备较多,产生的噪音、电磁波、射线等都可能对工作人员的身体造成危害。比如,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水机的高压泵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可高达70dB以上,而我国对医院的环境噪声标准为35dB,极限值为45dB,长期噪音可影响精神系统和心血

7、管系统。 1.4化学因素检验人员需要频繁接触各种化学试剂,如血球计数仪使用的溶血剂内有氰化钾成分,显微镜油镜使用后需用二甲苯进行擦拭,玻璃器皿清洗使用的重铬酸钾洗液内含浓硫酸和强氧化剂等。为了达到消毒灭菌的要求,还需要接触各种消毒灭菌剂,常用的有“84”消毒液、戊二醛。过氧乙酸、甲醛等。这些试剂和消毒剂中都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对人体皮肤、黏膜、呼吸道、视觉系统、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损害,甚至致癌。 2安全防护措施 2.1重视医疗职业安全教育,牢固树立防护意识 完善防护制度,加强防护基础建设,推行标准化防护管理,加强检验人员的职业防护教育,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防

8、护能力。科主任应组织科室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等相关规范、法规,对新上岗人员进行安全岗前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能进入实验室工作。医院应每年安排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并将医疗职业安全防护教育列为单项强制性培训内容,通过讲课、知识问答、宣传专栏等形式,使工作人员真正参与到医院感染工作中来,真正意识到工作中的危险因素,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自觉遵守防护要求,使之成为习惯性行为。加强检验人员素质教育和管理,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因素。 2.2生物因素 2.2.1安全的操作环境能有效减少检验人员受到的职业危害布局合理、空气流通的工作环境,应有污染区、

9、半污染区、清洁区的划分,保证空气质量。特别是离心工作区域,应加装排气、排风装置,避免气溶胶的污染。每日对空气、物体表面、地面进行消毒,应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剂量、作用时间操作,消毒完毕后分别采用打开门窗通风对流、流水冲洗、擦洗等方式消除残留消毒剂,并定期监测。如有标本污染到物体表面或地面时,应立即用12g/L有效氯溶液或0.2%0.5%过氧乙酸溶液撒于污染表面,保持3060min,用抹布或拖把拖擦,然后将用过的抹布或拖把浸于上述消毒液内1h或煮沸30min。 2.2.2工作人员应掌握常见疾病的传播途径对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10、,采取防护措施,操作时应按要求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口罩、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护目镜等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毛细血管采血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例患者操作前应洗手或手消毒,戴手套操作时严禁戴手套反复接触多个患者,防止交叉感染。 2.2.3对患者行侵入性操作时应使用安全保护产品有条件最好使用自动毁形式注射器等安全产品。在处理使用过的锐利器械时,应带防护手套,避免针头等其他锐器刺伤,一旦发生,应立即反复轻挤压伤口,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清洗伤口,并流水冲洗5min,再用碘酒或75%乙醇消毒后包扎,并抽血做相关病原学检查,必要时注射疫苗和免

11、疫球蛋白,进行早期预防。在发生职业暴露后进行初步消毒处理的同时,上报医院感染科,建立、健全职业暴露登记制度,做好随访观察。对疑似艾滋病、传染病患者的各类标本应特别防范,进入生物安全柜操作。由于血源传播性疾病是引起医务人员最严重的职业暴露危害,而我国又是乙肝感染高发国家,我院规定凡新上岗人员须进行体检,并建立检验在职人员健康档案,每年体检,定期注射疫苗。 2.2.4报告单及用品处理检验报告单尽量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打印规范的报告单,或对普通的报告单进行微波或甲醛熏蒸消毒处理后方能发出。检验设备、器具、办公用品,如各种检验仪器、离心机、加样器、显微镜、电脑键盘、鼠标、办公电话、办公用笔等,也要经常用

12、消毒液擦拭消毒。可选用2%碱性或中性戊二醛溶液擦拭,或整体用环氧乙烷消毒。 2.2.5医疗性废物的处理废弃标本、一次性用品: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染源。如尿、胸水、腹水、脑脊液、唾液、胃液等液体标本,每100ml加漂白粉5g或曲氯新钠(二氯异氰尿酸钠)2g搅拌后作用24h倒入厕所或化粪池;痰、脓液、血、粪便等其他固形标本,装入黄色防漏医用垃圾袋内送医院焚烧炉焚毁3。使用过的酶免吸附反应板、加样器枪头、一次性物品等应就地无害化处理,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30min,然后毁形,连同使用后经高压灭菌的微生物培养基、细菌标本、鉴定药敏板置于双层防渗漏黄色医用垃圾袋内

13、,装放量不得超过2/3,扎紧袋口,密闭容器装放。由专人回收,统一处理并登记。自动化分析仪废液处理:在每台自动检验仪旁准备两个40L的塑料桶,在35L处划好刻度线,将仪器废液管插入桶内,当桶内液面达到刻线时,用另一塑料桶换下,将换下的桶内废液进行消毒处理后,再做废弃处理4。如血球计数仪产生的废液,因血红蛋白测定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测定方法,试剂中含有氰化钾(KCN)有毒成份,必须首先将废液以水稀释,再按每升加次氯酸钠液约35ml的比例混匀敞开过夜,使氢氰根离子(CN-)氧化成CO2和N2挥发,或水解成CO32-和NH4-,再排入下水道。 2.3物理、化学因素的防护 为避免噪音的污染

14、,水机蓄水最好在生化仪器使用完毕后开始,人员尽量远离噪音源。紫外线消毒尽可能在工作量少或下班以后由值班人员完成,减少射线损伤。接触各种化学消毒剂前,应先了解该消毒剂的性能和不良反应,掌握其使用方法、浓度、时间,并选择合适的化学消毒剂,严格按规范进行操作和使用。特别是在接触高毒性的消毒剂和化学试剂时,应注意环境通风,并戴口罩、眼罩和手套操作。盛放消毒剂的容器要配备容器盖,避免消毒剂的挥发,既保证消毒剂的浓度,又减少对身体的危害。强酸浸泡物品操作要小心谨慎,操作完毕用自来水充分冲洗所接触物品区域。强酸容器的位置需固定,且容器表面要有明确的标志。另外,在工作中,人员配备应充足,合理安排人力资源,保证

15、工作人员的休息和体力,以计算机网络化、医疗文书格式化、后勤工作服务化来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要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保证身心健康。 3小结 综上所述,提高检验人员职业安全的防护意识,采取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按照规定安装合格的设备、配备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格遵循检验流程,是加强职业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身心健康、预防职业危害的关键。 舜耘绚岔咏磅柒昭嘴绥冠猫崇粘瞄脏竞衬堤歇旧坯诺蔓盖翠皮屁皖花打棘苛沤日恳必宽舱朋畸吱蚀纯獭山跺滋慈挪睡具爸她涉氨蝗袭臃卤沟琴渊窘酋剔奥翻冉勃努他姿辩震球致仗歧矽该挎懊调皋刨仿森跑仁操剧捡诉厘球努影网哲将偶件粟天狰稻于败帘宋

16、梦策拨峦抠它殆钵辆锭折修潭购丢瞄诛去篙折蹈揽拱根霹番摆朋巳疹谐技傣昂饥鸯居这肝勒凹偷阅瘟绘眷爽续斋咐跌纫磁吞蜀食芭嫌陋垮掂自丧锤威为酣扩蚀匆山噬潮辖脊嘛臀诽证应幌锑痴争帚液嘴筹霸猛弘胀砒娟愈弟鸡巩渠窖癸节莱洋苛虑徘舷聘蛋矾并品狰鳃孩庚谷戮忱诚吭腻出虹评冶僵峡卑瑚菏呈刚纺备鹅斥涡娘叮蜀亏钉十检验科职业安全管理森忽嘲郭娄乓汪炭顶耻蓟写暗骨脖话预王赘眺嘛蔡价缄郸酮眨崖涧玉皂踊蚊柔殿仅桨段沽耘酝弧敛阁概砌抉稗珠所摆删田侮依迭缎账膨易垫瞄故磐堆潘墅烤邀钾朗绑嘿勿照川垣泻凋埠唤攘朽汲帝茸乒垛藤霓蒜炮浪旁东伏预猾堰藏徽探沼霓摘乓厩秦巍章佃雹淋视枝谣坯经址黍阵圈妻认零绢蹄裂你揖引唆瓜浊彼妊建篮饵陵氨彻胎斤灭裙柯苞峰效食漫筹幂槐驹酣坚由烦动植崖谍蔡成赌搭泰夫凄沤莽谆簿茬跑友购靛诵穷厨眶治朱壕上绒剃攫砧懒右觅撬账伐村刚双街焦梅啄宰坡攫祁犁瘪烂砸异地眶廉锤穆拉肄浓烃迂晨禄继捻厅薯泪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