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下)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386093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3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下)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下)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下)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下)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下)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下)(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汇率制度(exchange rate regime)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作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 (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按照汇率变动方式,汇率制度被分为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金本位制度下的固定汇率制是典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是人为规定的,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这一汇率可以进行调整,实际是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第三节 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按照政府是否干预,浮动汇率制分为自由浮动(或清洁浮动)和管理浮动(肮脏浮动);按照浮动形式,浮动汇率制分为单独浮动和联合浮动。 (二)19

2、99年3月以前的汇率制度安排 自1982年起,IMF根据汇率变动的灵活程度将成员国的汇率安排分为三类:钉住制;有限浮动;较自由的浮动。据此标准,世界汇率制度安排在时间上的演进为:,1981-1998年间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第三节 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三)1999年3月以后的汇率制度安排 根据汇率的形成机制和政策目标的差异, IMF在1999年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分为八大类:,1999年IMF新的汇率制度分类,第三节 汇率政策,一、汇率制度的类型 结论:汇率制度演化有两个趋势:从相对固定向更加灵活的安排转化;从中间制度向两极制度转化。,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

3、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1、单一性 以本国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例(PeP*),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只需听任汇率e调整,调整的时间快、成本低;而在固定汇率制下,必需通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调整本国价格体系,牵涉到许多变量,尤其是价格调整存在粘性时,浮动汇率的优势更为明显。,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1、单一性 以本国产品价格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例(PeP*),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对本国价格体系的调整是非常必要的,完全通过汇率变动调整是不合理的。例如,本国产品国际价格竞争力

4、下降是由于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缓慢导致成本过高造成时,货币贬值只能在短期内增加出口,而在固定汇率制下,相关产业被迫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成本,提高技术水平,这一价格调整往往是不可回避的。,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2、自发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只要一国国际收支出现失衡,货币就会自动贬值或升值,从而对国际收支自发调节;而在固定汇率制下,国际收支失衡一般都需要政府制定出特定的政策组合来加以解决,这一过程中存在的时滞等问题使其效率较低。,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

5、率比较 2、自发性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1)导致汇率变动的因素很多,汇率未必能按照平衡国际收支所需要的方向进行调整。例如,一国经常账户出现较大赤字时,如果存在大规模资本流入,本币升值;(2)汇率只能通过价格因素影响到国际收支,而国际收支是受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如在一国产品由于其高质量而很少有其他国家产品能替代时,汇率变动并不能改变对其的需求;(3)汇率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往往需要国内政策的支持,如贬值刺激出口时,必须有国内相应的紧缩政策才能避免通胀抵消贬值作用。,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3、微调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在浮

6、动汇率制下,汇率可以根据一国国际收支的变动情况进行连续的微调而避免经济的急剧波动。而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往往是问题积累到相当程度时才进行的,这一调整一般幅度较大,对经济的震荡比较剧烈。,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3、微调性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并不否认固定汇率制下的调整较为僵硬,但是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汇率调整,尤其是当这些调整是货币性干扰所造成的时候。在资本流动对汇率形成产生决定性影响时,浮动汇率的无谓调整是很剧烈的,对经济的冲击也是非常大的。,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

7、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4、稳定性 浮动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首先,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主要是一种稳定性投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是稳定性的,倾向于降低市场价格波幅。其次,投机性资金不易找到汇率明显高估/低估的机会,而固定汇率制下,政府较少调整汇率,所以给投机性资金找到汇率错误定值的时机;在政府承诺对汇率水平进行支持时,投机性资金可以在不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进行投机,从而不稳定。,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一)实现内外均衡的自动调节效率比较 4、稳定性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首先,由于投机者心理往往非理性,浮动汇率制下盛行的是非稳定性投机,扩大了市场价格波幅,而固定汇率制下,由于投

8、机者预期汇率将向固定水平调整,在现实汇率水平与平价存在差异时通过缩小差异获利。其次,固定汇率制下政府的介入至少使市场交易者心理上存在名义锚,可以通过改变投机者预期对汇率稳定施加影响,消除不确定性。而浮动汇率制下对未来汇率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外汇市场完全成为投机者的乐园。,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 1、政策自主性 要求实行浮动汇率制的重要理由之一就是货币政策可以从对汇率政策的依附中解脱出来,让汇率自发调节实现外部均衡。并且,浮动汇率制下一国可以将外国通货膨胀隔绝在外,独立制定本国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政策。因为如果PPP成立(PeP*),汇率不变

9、时,P*上升必然带来P上升,一国无法控制本国的通货膨胀。,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 1、政策自主性 固定汇率的支持者指出,首先,完全利用汇率政策解决外部均衡,就意味着政府准备接受任何的汇率水平,显然不可能;其次,汇率调整必须有相应的国内其他政策的配合才能发挥效力;再次,浮动汇率制不可能真正隔绝外国通胀对本国的影响,本国货币的贬值会通过各种途径对国内物价水平产生影响。,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 2、政策纪律性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指出,浮动汇率可以防止货币当局对汇率政策的滥用(如

10、故意高估或低估)。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固定汇率制可以防止对货币政策的滥用(如扩张的货币政策会对固定汇率制构成威胁)。,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二)实现内外均衡的政策利益比较 3、政策放大性 浮动汇率制下货币财政政策对收入等实际变量的影响比固定汇率制下的效应一般要大,因为汇率的调整增强了原有政策的效果。 固定汇率制的支持者认为,政府在对固定汇率制的维系中,会获得执行政策始终一致的声誉,这样在政府的政策实施过程中,会通过影响人们的心理预期而受到额外的效果。,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1、对国际贸易、投资等活动

11、的影响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浮动汇率有利于国际间经济交往。首先,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使得固定汇率制下政府为维持固定汇率而采取的种种直接管制措施失去必要;其次,浮动汇率的不确定因素可以通过远期交易等方式规避风险,国际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使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 赞成固定汇率制的人认为进行各项规避风险的交易本身有成本;而且,很多经济活动是无法规避汇率风险的,例如跨国的实物投资、人力资源投资等。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不发达,缺乏远期交易等规避风险的工具,浮动汇率制是特别不利的。,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2、对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的影

12、响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浮动汇率有利于隔绝通货膨胀的国际传递。 主张实行固定汇率制的人认为,浮动汇率下同样存在通货膨胀的传递问题,并且这一传递具有不对称性。当本币贬值时,进口成本上升,物价上升,而当本币升值时,进口成本则因价格刚性而不容易下降或下降不足,其净效应是物价的上升。扩大到两个国家的相互关系看,一国货币的升值便是另一国货币的贬值,贬值国的物价上升幅度要超过升值国家的物价下降的幅度。其净效应便是世界物价水平的上升。这称为不对称效应或棘轮效应。,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三)对国际经济关系的影响 3、对国际间政策协调的影响 一般认为,在浮动汇率制下,由于缺乏

13、关于汇率的有约束力的协议,各国将国内经济目标摆在首位,易于利用汇率的自由波动而推行竞争性贬值这一以邻为壑的政策,会造成国际经济秩序的混乱。 浮动汇率制的拥护者认为,首先,汇率本质上是个具有“竞争性”的变量,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都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其次,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的大幅度波动往往会引起各国关注,进而形成国际间的磋商协调,这在某种程度上反而会加强各国的政策协调。,第三节 汇率政策,二、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比较 就本质来说,两种汇率制度的比较实际上意味着在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中,对“可信性”(credibility)与“灵活性”(flexibility)的权衡,这两者常常是不可兼得的。

14、 这一争论本身沿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条件下固定(浮动)汇率制度更合理最适度货币区理论;一个方向是研究什么样的汇率制度可以较好地结合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点产生了诸如爬行钉住、汇率目标区等新的汇率制度设计。,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所谓货币区指的是:区域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保持钉住汇率制,对区外各种货币实行联合浮动。究竟依据什么标准来确定货币区呢? (一)要素流动性分析蒙代尔(1961) 需求转移是一国出现外部失衡的主要原因。调节需求转移的机制是汇率或生产要素流动。生产要素流动性与汇率的弹性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生产要素流动性越高的国家,越适宜组成货币区;而与国外生产

15、要素隔绝越大的国家,则越适宜组成单独的货币区,实行浮动汇率制。,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二)经济开放性分析麦金农(1963) 他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经济开放性与可贸易商品的比重成正相关关系,该比重越高,经济越开放;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越应实行固定汇率制。他认为,一个经济高度开放的小国难以采用浮动汇率的理由是:由于经济高度开放,市场汇率稍有波动,就会引起国内物价的剧烈波动,物价变化会抵消汇率变化对贸易收支的影响。,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最适货币区理论 (三)赫勒对影响汇率制度选择因素的总结 经济开放程度 经济规模 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 国内金融市场

16、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 相对的通货膨胀率,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一)原罪论(doctrine of the original sin) 原罪是指这样一种状况:一国的货币不能用于国际借贷,甚至在本国市场上,也不能用本币进行长期借贷。因此,一国的国内投资不是出现货币错配,便是出现期限错配。这不仅仅是由于该国货币不可兑换,而且更是由于该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全。 这种“原罪”的直接后果是:汇率或利率稍有波动,便会有一批企业应声倒地,进而银行也被拖入。于是整个金融体系变得十分脆弱。,第三节 汇率政策,三、汇率选择理论的新发展 (一)原罪论(doctrine of the original sin) 这一理论揭示了,为何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较易发生金融危机。非常关键的是,货币和期限的错配之所以出现,不一定是因为公司和银行不谨慎。 (二)害怕浮动论(fear of floating) 由Calvo和Reinhart(2000)提出。“害怕浮动”指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归类为实行弹性汇率制的国家,却将其汇率维持在对某一货币(通常为美元)的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