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281899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言学概论习题(课堂习题)答案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学概论习题1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_元音_和_辅音_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_辅音_充当的。2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_舌位的高低_、_舌位的前后_、_嘴唇的圆展_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7汉语的调位可分_阴平_、_阳平_、_上声_和_去声_四类,其音质分别是_55_、_35_、_214_、_51_。8汉语的音节可分为_声母_、_韵母_、_声调_三部分,其中_韵母_又分_韵头_、_韵腹_、_韵尾_三部分。9常见的语流音变主要有_同化_、_异化_、_脱落_、_增音_四种,例如汉语的豆腐,实际音质是toufu,但人们说话时常说成touf,这种现象是_脱落_。1. _语法规则_是大家说

2、话的时候必须遵守的习惯,不是语言学家规定的。2.语法的_组合规则_和_聚合规则_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3.从形式上看,句子的最大特点是_有一个完整的语调_。4.句子按其语气可以分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不同的类型,例如“他谁都认识”是_陈述_ 。5.句子里根据表达的需要临时作出组合的词组叫_自由词组_ 。6.固定词组中的成份一般不能_更换_、_增删_ ,次序不能_颠倒_ ,它在语法结构中的作用与词完全一样。7.从意义和作用看,词可以分为_实词_和_虚词_两大类。8.语法研究通常以词为界,词以上的规则叫_句法_ ,词以下的规则叫_词法_ 。9.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_词根_

3、 、_词缀_ 、_词尾_ 三类。10.一个词,除去它的词尾,就是它的_词干_ 。 11.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我们可以把词根和词缀叫作_构词_ 语素,把词尾叫作_变词_语素。12.汉语语素中,大部分是_词根_ 语素,词缀不多,没有词尾。这是汉语的特点。有的语法著作中常常把前缀、后缀叫作“词头”、“词尾”。13.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 _构词法_,它和词的变化规则合在一起叫作_词法_ 。 14.由词根语素按一定的规则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复合词_ 。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称为_派生词_ ,其构词规则又叫作_派生构词法_ ,或叫_附加法_ 。15._ 主谓结构_ 、_动宾结构_ 、_

4、动补结构_ 、_偏正结构_ 、_联合结构_ 是语言里最基本的结构格式。_主谓结构_ 的意义是“陈述”,_偏正结构_ 的意义是 “修饰”,_动宾结构_ 的意义是“支配”,_动补结构_ 的意义是“补足(述语)”,_联合结构_ 的意义是“并列”或“选择”。16.同样的结构可以层层嵌套,这就是结构规则有“_递归性_”。17.语法的聚合是多种多样的,最普遍的是_词类_和_词形变化_。 18.各种语言里都有_兼词类_ ,就是说一个词既可以属于这一类词,也可以属于那一类词。19.变换是_语法格式_ 的有规则的变化,它能超越一个_语法格式_ 的范围,揭示有关格式之间的关系。变换还对解释句法同义和句法多义有重要

5、的作用。20.几种句子格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结构意义,称为_句法同义_ 同一个句子表示几种不同的结构意义, 称为_句法多义_ 。21.语法结构虽然花样繁多,但可以归纳为少数的类型。一般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 _孤立语_、_粘着语_ 、_屈折语_ 、_复综语_ 四种类型。22.孤立语的主要特点是缺乏 _词形变化_ ;屈折语的主要特点是有丰富的 _形态变化_ ;粘着语的主要特点是每一个变词语素只表示一种语法意义,而每种语法意义也总是由一个变词语素表示;复综语的特点是一个词往往由好几个语素编插粘合而成。 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_基本词汇_。2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_一般词汇_,它

6、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3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_语音形式_和词的_意义_联系起来。4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_语法意义_,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_词汇意义_,简称_词义_。5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_理性意义_,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6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_附加色彩_。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

7、映,而_一般性_、_模糊性_ 和_全民性_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8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单义词_,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多义词_。9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_本义_,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10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_派生义_。1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_中心意义_。 1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_等义词_。1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_方言词_或_外来词 _的结果。14_同义词_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15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_附加色彩_两方面。同义词

8、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16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_对立_的方面。17词义所概括的现实现象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同义是_重叠_关系,反义是_对立_关系。1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_意义领域_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_对比_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19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_搭配_来实现的。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_制约_。20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_惯用法_”。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_附加色彩_和修辞效果。21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_环境_补充确定的。22所谓“环境”还可

9、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_社会文化历史_背景也包括在内。23在日常生活中,像婉转的告诫,含蓄的言辞,辛辣的讽谕等,都很注意留下意思上的空白让听话人自己去领会、补充,这种现象可以用_言内意外或言不尽义_来概括。1文字是语言的“意与声之迹”,是在 _语言_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 _书写_符号。2 文字的发明克服了语言交际在_时间和空间_ 上的局限,使一发即逝的语言可以“传于异地,留于异时”。3文字除了音、义之外,还必须有自己的 _字形_。文字是用“_形_ ”通过“ _音_”来表达“_义_ ”的。4每一种文字都必须适应自己所记录的语言的_结构_ 特点和_语音_ 特点。5文字就其性质来说,和 _

10、语言_一样,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不是哪一个阶级、阶层的专利品。6改进或改革文字的目的,恰恰是要使文字能更好地记录_语言_ ,而不是要改变_语言_ 。7文字从无到有的创造是群众智慧的结晶,决不可能是_一个人_ 的功劳。8古代记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 _实物_记事,一种是用 _图画_ 记事。9实物记事与文字的产生没有什么关系,而记事的_图画_ 却是文字的前身。10记事的图画经过简化,使一个图形记录语言中的一个_语素_ 或 _词_,那就产生了真正的文字。11早期的文字是 _原始_文字,它不能全面地完整地记录语言。12处于原始状态的文字,它的字形没有和_语词_ 完全挂钩(对应)。13世界上独立

11、形成的古老的文字体系都是 _意音_文字,即兼有_表意_ 、_表音_ 两种方法的文字。14古埃及的_圣书_ 字、古美索不达米亚的 _钉头_字、中美洲的 _玛雅_文和我国的汉字都属于意音文字。15汉字大概在 _商代_后期就已经形成为能完整地记录汉语的文字体系。16从表意到表 _音位_是文字造字方法发展的总趋向。 _音位_文字是语言中最简明、最方便的文字。17文字有很大的保守性,语言变了,文字写法可以不变,这样就形成文字的书写形式和语言的实际_发音_ 的矛盾。18局部改进文字的拼写方法,属于文字的 _改进_,从表意文字或意音文字改为拼音文字则是文字体系的_改革_。19汉语拼音方案是一套合理、简便的_

12、标音_ 工具,不是替代汉字的拼音文字。20口语和书面语言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的 _风格_变异。1.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_词的借用_。2.意译词里还有一种_仿译词_,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_内部形式_也移植过来。3.汉族自古和其他民族交往,从外族语借入词语。如“葡萄”“苜蓿”“狮子”是汉代从_西域_借入的词,“菩萨”“罗汉”“和尚”是汉代后从_印度_借入的佛教用词,“胡同”“蘑茹”是元代时借入的_蒙古_语词。4.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_日语_和_汉语_之间。5._借词_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

13、但_语音_、_语法_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_相近_的音去代替。6.壮语的构词规则原来是“受定成分+限定成分”,现在已广泛地使用和汉语相同的“限定成分+受定成分”的规则,这属于_语言结构规则_的借用。7.“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这是语言结构规则的_仿造_。8.在_双语现象_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_语言_中留下自己的痕迹。9._洋泾浜_和_克里奥尔语_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10.“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破碎外语的_中国_名称,不是_中

14、国_所特有。11.洋泾浜不会被任何一个民族作为_母语_来学习,而_克里奥尔语_在一定条件下被社会采用作为母语来学习。判断题汇总1、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2、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3、在现代社会,文字比语言更加重要。()4、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6、语言和思维互相依存,共同发展。()7、任何一种符号,都是由内容和意义两个方面构成的。()形式和意义8、从本质上看,语言其实是一种符号系统。()9、人类选择语音而不是色彩、手势作为语言符号的形式,是因为语音比较好听。()10、语言符号的约定俗成是指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结合是社会成员共同约定认同的。()1.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类型。2.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总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3.语言的融合就是两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的排挤和替代4.“洋泾浜”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