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总需求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模型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281176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公司总需求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某公司总需求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某公司总需求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某公司总需求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某公司总需求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公司总需求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公司总需求经济管理与财务知识分析模型(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理论 (AD-AS模型),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理论,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及其构成 总需求是指社会在一定价格水平下所愿意购买的产品和服务的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因此,总需求反映了价格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包括国内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国外需求,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二、总需求函数与总需求曲线 总需求函数:是指在保持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下,价格水平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产量。,总需求曲线与微观意义的需求曲线基本相同。 总需

2、求与一般物价水平反方向变动。 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价格水平上升,导致利率上升,国民收入水平下降,1. 总需求方程的推导,IS:r=(a+e)/d - (1-b)y/d LM:r=ky/h - m/h,若物价水平P1,则M=Pm,或m=M/P LM为:,代入r= ky /h - M/(Ph),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2. 总需求函数的机制 实际货币: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量,即以实物形态衡量的货币 如果名义货币供给不变,价格水平变化,会影响到实际货币财富,利率效应: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向变动的现象。价格水平()利率()总需求量()。 财富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得

3、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固定货币价值衡量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消费水平相应减少的现象。价格水平()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 ( ),消费水平和总需求量()。,进出口效应 :价格水平() ,外国人眼里的中国商品相对() ,购买 (),中国出口需求 ();同时,国内认为外国商品变得相对 (),购买外国商品() ,使得进口() 。两项相加,中国净出口 (),进而总需求量 ()。,3. 总需求AD曲线的推导图示,价格水平为P1时,均衡总支出总收入y1,y1,y2,y,P,P1,P2,y1,y2,y,r%,r1,r2,LM(P1),LM(P2),IS,E1,E2,D1,D2,价格水平为P2

4、时,均衡总支出总收入y2,两点连线。得到总需求曲线。,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3. 总需求曲线的经济含义 从形状上看,总需求曲线与微观分析中的需求曲线很相似,但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 微观分析中的需求曲线是指单个消费者根据自己的收入水平和对某一特定商品的偏好程度对该商品价格变动所作出的反应,表示的是特定商品的需求量与其价格的关系,简单地反映了需求法则 总需求曲线AD则表示的是全社会总需求量与物价水平的关系,反映了价格水平实际货币供给利率水平投资水平收入水平变动这样一个复杂而迂回的传导机制,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三 、AD曲线的变动 沿AD曲线变动。只有价格变动导致总产出沿着AD移动。 AD曲

5、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AD曲线旋转移动。涉及AD曲线斜率,表示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敏感程度。 斜率(绝对值)越大,总产出对价格水平变动的反应越迟钝。反之,则越敏感。 影响AD曲线斜率的主要因素是d、k、h、b等参数。,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四、AD曲线的移动 具体来说,影响总需求曲线平行移动的因素既有来自产品市场的,也有来自货币市场的。它的移动主要取决于IS和LM曲线的斜率和移动幅度。 财政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刺激消费、改变税收、转移支付和政府购买等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税收减少、转移支付的增加、政府购买的

6、增加均可增加总需求。,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货币政策 当经济中货币总量增加时,即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一方面,人们会支出其中的一部分用于购买产品和劳务,从而总需求相应增加;另一方面,货币总量的增加会引致利率下降,居民将计划购买更多的消费品,而企业则会增加其投资,从而导致总需求的增加。因此,扩张性货币政策必定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第一节 总需求与AD曲线,预期 人们预期的改变会对总需求产生影响,这些预期包括人们对收入、通货膨胀率、资本的边际收益率、利润率等,它们通过对IS曲线、LM曲线产生影响,从而造成AD曲线的移动 当预期收入增加、利润率提高和资本边际回报率提高时,经济主体将增加当前的消

7、费和投资需求,从而增加总需求,引起AD曲线向右上方移动,从而导致均衡产出向右移动。反之,当预期收入减少、利润率下降和资本边际回报率下降时,经济主体将减少当前的消费和投资需求,从而减少总需求,引起AD曲线向左下方移动。,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一、总供给及其一般说明 总供给: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和政府向国内和国外提供的,供最终使用的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总供给总收入GDP 总供给主要由劳动力、生产性资本存量和技术决定。,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1. 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一个国家的资本存量很大,新的投资流量在短期内对于资本存量的影响很有限。可把资本存量作为外生变量处理,将K作为常数处理。 yf(

8、N,K),表明:一定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下,经济社会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 总产出随着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是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照递减的比率增加。,为潜在就业量,为潜在产量,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2. 长期生产函数 所谓潜在就业量或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就业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潜在就业量通常被看作是一个外生变量,它不取决于产量、消费、投资和价格水平等经济变量。但它又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人口的增长而稳定增长。 所谓潜在产量,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潜在产量不受价格水平等经济变量的影响,当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达到

9、了其潜在产量时,意味着该经济社会充分利用了现有的经济资源。,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1. 长期宏观生产函数与短期宏观生产函数的不同之处 长期生产函数所包含的三个自变量都可能会发生改变 (1) 由于时间充足,技术水平会有很大的进步; (2) 人口增长能够影响充分就业的劳动者的数量; (3) 资本存量也会随着积累的增加而发生很大的变化,长期宏观生产函数,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 为各个短期的资本存量,宏观生产函数表明,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总供给将主要由经济的总就业水平决定。,劳动市场,设名义工资是W,实际工资是W/P,劳动需求: 与实际工资反方向变动,劳动供给,劳动市场的均衡,在有伸缩性的

10、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 此时,产量始终等于潜在产量。,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关于劳动市场,还需要做出两点说明 (1)在工资和价格具有伸缩性的条件下,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从而使劳动市场处于均衡的状态在宏观经济学中被称为充分就业。 (2)根据前面的分析,在任一时点上,资本存量K是由以往的投资所决定的,短期内比较稳定。将就业水平N和既定的资本存量带入到短期总量生产函数中即可得到产量水平。这表明:劳动市场在经济的总供给方面处于主导地位,它决定着经济的总供给或产量。,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情况下,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时的产量或潜在产量,古

11、典总供给曲线,总供给函数:价格水平与总产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货币工资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所需要的时间的长短,分为三种总供给曲线: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 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假设:实际工资能随时调整,使劳动市场达均衡。就业不随价格变而变动,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产量位于潜在产量、或者充分就业的水平上,不受价格影响。,潜在(充分)就业量,潜在(充分)就业量:在现有激励机制下,一个社会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 潜在产量,即充分就业时的产量: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下,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取决于资源配置情况,不

12、取决于物价。,古典总供给曲线的政策含义:增加需求不能增加产出,只能造成物价上涨。,凯恩斯总供给曲线,货币工资的刚性:工人会对工资的下降进行抵抗,工资只能上升,不能下降。但由于货币幻觉,工人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下价格水平的提高。 价格水平上涨到P1,实际工资下降到W/P1,劳动需求供给。提高工资到原实际工资W/P0,就业为N0。物价上涨,不影响劳动供求均衡N0。,价格水平下降到P2,实际工资上涨到W/P2。,劳动供给需求,失业。实际工资太高,只能雇佣N2。货币工资不可能降低,导致就业不均衡,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由垂直和水平线组成的“反L”曲

13、线,假设: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不能进行调整。 萧条时,劳动力和资本大量闲置。收入增长,货币工资和物价水平保持不变。,在到达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前,能以不变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yf之后,不论价格水平高到何种程度,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常规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AA:古典总供给曲线 B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 CC:常规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CC位于两个极端之间。 普通的常规总供给曲线为CC,古典与凯恩斯学派在总供求方面的区别,总供给曲线的经济含义,微观分析中的供给曲线表明的是生产者在既定的生产规模及生产要素的价格下,在追

14、求利润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所实现的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产品数量 宏观经济学中的总供给曲线反映的是一般价格水平通过影响实际工资,进而影响劳动市场的供求关系以及就业量而最终影响总产量这样一个迂回而复杂的过程,它并不是简单地体现供给法则,第二节 总供给与AS曲线,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水平影响总产出的基本过程: 首先,价格水平的变化影响实际工资,假定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成反比; 其次,实际工资的变化又影响劳动市场的供求,一般来说,劳动供给与实际工资的变化方向相同,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变化方向相反。劳动供求决定了实际的就业量。 最后,就业量的变化影响总产出。,总供给曲线的移动,长

15、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长期,一般情况下,如果没有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资本存量是不断增加的,同时生产技术水平也是不断提高的,因而可以认为长期总供给曲线是不断地向右移动的;反之,长期总供给曲线就会向左移动 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在短期,影响总供给曲线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成本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AD-AS模型,它既可以反映三个市场均衡和不均衡的状况,同时又能决定均衡的收入和物价水平,总需求曲线AD0与总供给曲线AS相较于E0点,决定了均衡的收入即为充分就业收入yf,物价水平为P0,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产品市场、

16、货币市场、劳动市场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即宏观经济长期均衡的情况 当总需求曲线AD1与AS相交于E1时,决定了国民收入仍为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yf,但物价水平P1 要大于P0,此时,三个市场也同时达到均衡。但在这种情况下,当政府采取增加总需求的政策时并不能增加产出,只能使价格水平上升。 当总需求曲线AD2与AS的斜率为正的部分相交于E2时,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为y2,小于充分就业的收入yf,物价水平P2小于P0。此时,由于货币工资呈“向下刚性”,使劳动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所以,虽然总需求等于总供给,但三个市场并没有同时达到均衡。,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如果货币工资存在“向下刚性”,那么,在总需求等于或大于AD0时,存在着充分就业和充分就业的收入yf,三个市场同时达到均衡;在总需求小于AD0时,存在非自愿失业,均衡的收入小于充分就业的收入yf ,三个市场不能同时达到均衡。,第三节 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与变动,二、宏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