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279925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万里长城第2课时教学设计本教案是万里长城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是:学习课文第二、四、五小节,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气魄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课的基调:挖掘课的情感信息,创设情境,感受长城的雄伟英姿和古代人民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这虽然是一篇说明文,但文中多处穿插抒情歌颂长城,赞扬中华民族的不朽精神。而且,在所有华夏儿女的心中,长城是一座永不倒的丰碑。因此,我并没有简单地按一般的说明文的教学方法,而是挖掘其情感素材,把学生与长城的距离拉得更近,激起学生对长城的无限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课的模式:以读悟形,以读悟情,以读悟理。学生对课文的领悟是否深入,要看学生对课文的钻研是否深入。读

2、是最传统的方式,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本课中,我有层次到运用了多种读的方式,读中理解语句的深刻内涵,读中启迪智慧,懂得道理,读中产生丰富的联想。、主题的开掘,体现三层递进:长城伟大修筑长城的人的伟大爱我长城,兴我中华。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步到位,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进入到课的精髓。在这堂课中,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物到人,逐步开掘,实现三个跨度。、注重学生情绪的调动,课堂氛围有起伏。教师应该是一堂课中氛围的调节者,以努力创设一个学生最愿意学习的环境。在这节课中,我通过课件的视觉刺激、阅读方式的变换、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等,努力使课有起伏,出现情感性的高潮,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充实的情绪中。、

3、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注重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学生只有真正地动起来,才能获得真知,提高能力。在这节课的设计时,我就特别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量和方式,注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时间的协调,还特别注重研究性学习 在课堂中的渗透。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 设计意图说明1、 引导学生回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对长城有了哪些了解?2、教师谈话:引入新课。1、交流上节课学过的知识?1、 长城是我国最伟大的建筑物

4、。2、长城建筑年代久远。 巩固上节课的知识,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了解长城的兴趣,引入新课。1、 出示课件。激情引导。2、 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3、 教师巡回,指导学生个别学习。4、教师引导学生在品读语句中找理解。疑难处适当点拨。、倾听学生谈自己的感悟。、适时出示课件:反映长城“长、宽、高”|等特点的图片。、演示“长城东西贯穿活动线”,辅助学生谈“巨龙”这一比喻的形象、生动和确切。、教师可作示范朗读,运用气声体现情不自禁地流露内心的感叹。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 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

5、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3 、 学生自学。4、 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朗读体会。,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全体有感

6、情地朗读。6、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 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听觉认识。重点语句的感知。1、从“巨龙、横卧、崇山峻岭、高高低低、蜿蜒曲折、6500多公里”等词的读悟中感受长城的伟大。“啊,确实了不起!”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注重学生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视觉听觉获得感性的冲击,既而在语言中搜寻与感性信息相对的文字,使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充分地使学生各种感官动起来。学生之间具有个别差异,用最擅长的方式与人交流,相互弥补。这一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学生在交流中,遇到不够深入的,教师鼓励学生反复读,细体会,逐步使句子所含包的深刻内涵和广泛的信息

7、量得以呈现。而教师在其中的“鼓励”、“出示图片”、“演示动画”等,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从内心叹服长城的伟大,使学生的内在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读这个环节中,设计了多种“读”的训练方式,改变前面以议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师生之间的评价,逐步加深对语句情感的把握和表达。情感的激发,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一个关键的动力,教师随着课文内容,采取相应的措施,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小高潮1、教师谈话,引入下文:举目远眺,崇山峻岭上,长城腾越起伏,呼啸着奔向远方。同学们。此时,你除了由衷地赞叹,你还在想些什么呢?2、教师巡回,进行个别指导。3、引导学生在自我读悟中,理解词语中包含的深刻内涵。、

8、引导学生善于从文字中提炼或在具体的语言中求证。、出示长城的横截面图,使学生加深印象。、创设问题情境:如果你是古代的能工巧匠,想一想,该怎样将XX多斤中的大条石运上崇山峻岭呢?、参与评价。、小结假想,出示课件:古代工匠运输原料的方法。、课件播放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故事。4、课件出示第二节最后一句话,引发学生思考:“啊,确实了不起!”你对这句话有什么新的认识? 1、 学生谈自己内心最想了解的问题。例:长城是怎么修筑而成的呢?2、 指名读第四小节,思考:哪一句话你最有感触?3、交流。重点句举例:得用多少巧妙的办法去克服一个个困难,得有多少人为它付出血汗和生命。、细读句子,反复琢磨:你读懂了什么?、交流

9、。、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评价。、自由朗读,感叹古代工匠们的智慧,并深入思考,还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听故事后再读句子,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这一小节。5、学生 深思,交流。一个个困难:困难多,运输难,艰苦。*条石多;*山高路险;*机械简单;1、巧妙古代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2、得用多少人付出血汗和生命:长城是用古代劳动人民的生命累积而成的。长城的了不起,不仅仅在于它的气魄雄伟,更在于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用血汗、生命、智慧换来的长城是伟大的,人民更伟大。边学边思,边思边学,这使学生研究的意识不断加强课文的内容有时是散在无序的,学生的回答有时也比较散,并且不够深入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集中、深入地研读,以自主获得更多的信息,也使研究性学习的过程真实、具体。“创设问题情境”和“课外知识”的插入,旨在强化获得感悟的实践过程,使学生的领悟是由衷的,自然的,这种超文本的学习,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文的内容。故事激情,激发情感,为阅读奠基。这个环节,应该说,是课的又一个高潮,也使学生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1、 此时,如果你站在长城上,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2、 教师总结。3、 出示课件:歌曲长城长。1、学生交流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2、学生怀着满怀的激情朗读课文最后一节。3、学生同唱长城长。 长城祖国:“爱我长城,兴我中华”。 这个环节,使课的主题得到升华。学生的情绪达到最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