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专业教学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276631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针灸推拿专业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推拿专业教学(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匮要略教学大纲(供中医学专业骨伤方向、康复医学方向针灸推拿专业限选课使用)(金匮教研室修订)前言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著。它既有中医的基础理论,又兼具中医临床学科性质,是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主要课程。原著内容从基础理论到方剂,从内科、外科、妇科疾病的诊疗技术到临床思维方法,无所不及。其主要学术成就及贡献在于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杂病辨证核心,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不仅对方剂学和临床医学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充实与完善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本课程作为一门整体性和综合性较强的理论提高课

2、,通过讲授与技能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技能;掌握杂病辨证论治的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提高对疑难病证的综合分析与处理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古典医籍的阅读能力。根据中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及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基本知识,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注意如下几个环节:1在教学内容上,加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全书的基本内容,熟悉杂病的发病原因、病机变化,掌握防治原则及主要方剂运用等。做到概念明确,原理清楚。注意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区别与联系,力求由浅入深,不断深化。2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主要围绕金匮要略的重点、难点内容组织教学,注重启发式。要求学生在

3、理解原文的基础上,牢记重点原文,系统掌握金匮要略杂病辨证论治的要领,学会用前后联系、对比归纳的思维方法加深理解。3在教学手段上,穿插使用多媒体演示辅助教学,以提高课堂吸收率,减少板书,增加信息量,拓展知识面,启迪思维。根据课程内容,适当采用讨论或自学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自学的能力。4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选取适合的病例,开展技能实训课,对所学金匮要略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训练与考核,使学生学会运用脏腑经络辨证方法,成为高层次专门人才。本大纲根据“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学专业金匮要略教学大纲” 在教学内容和学时数上作了适当调整与修订。按教学计划要求,调整后总学时数为5

4、4,各篇学时分配可据不同授课情况再作调整。以理论课教学为主,技能实训课的学时另作安排。教学要求及内容绪论【目的要求】1 了解金匮要略的作者、性质、沿革。2 熟悉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编写体例。3 掌握金匮要略主要学术成就及其基本特点。【教学内容】1 金匮要略的性质:是最早诊治杂病的专书,属对临床有直接指导作用的临床基础学科。2 金匮要略的沿革:汉代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西晋王叔和加以编次,北宋王洙发现金匮玉函要略方,林亿校订成书。3 金匮要略的基本内容:全书共25篇,依次为总纲、内科、外科、妇科及杂疗方和食物禁忌;前22篇论述疾病40多种,载方205首。4 金匮要略的编写体例:以病列篇,脉因证治

5、合为一体,条文言简意赅。5 金匮要略的主要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首创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重视整体;据脉论理;辨证论治;治未病;治病求本;因势利导。创制了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方剂数多,应用广泛;组方严谨精练,灵活化裁;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服方法。6 简介学习方法及主要参考书籍。【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目的要求】1 了解本篇为全书的总纲及篇名含义、病因病机特点、四诊要领。2 熟悉病因致病的三种途径。3 掌握发病基本原理与相应的预防方法、治未病等治疗原则。【教学内容】一、发病与预防1 发病原理:正气虚弱,气候反常,病邪入侵。2

6、 预防原则:保护正气,避免邪气,注意饮食起居,及早治疗。3 病因致病三种途径: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二、病因及病机1 反常气候类型:未至而至,至而不至,至而不去,至而太过。2 五邪中人规律:风、寒、湿、雾、食侵犯人体有相应的特点。3 病机:阴阳失调。三、诊法示范 1 望诊:鼻部和面部不同气色能反映不同病症,并为推断预后提供依据。2 闻诊:病人声音强弱等变化反映不同病位。3 切诊:寸关尺不同位置的浮脉反映病位的深浅。4 四诊合参:四时脉色规律判断发病;脉症合参论述卒厥的病机与预后;推断疾病的轻重吉凶规律;病在外者易治,病在里者

7、难治。四、治病法则与饮食调摄1 治未病的概念与方法:根据病传规律,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传变,亦即已病防传。如,肝病传脾,当先实脾。2 虚实异治原则: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理论,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3 表里同病先后缓急治则:急者先治,缓者后治。4 痼疾加卒病先后缓急治则:先治卒病,后治痼疾。5 诸病在里与病理产物互结的治则:审因论治,随其所得而攻之。6 饮食调摄规律:五脏病各有喜恶,应据喜恶不同进行治疗和护理,并注意其饮食变化。【教学方法】发病与预防、病因病机、治疗法则课堂讲授;诊法自学。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目的要求】1 了解痉湿暍三病合篇的意义。2 熟悉痉病、暍病的概念、病因病机及证治。3

8、掌握湿病的概念,基本治法及证治。【教学内容】一、痉病1 痉病的概念。2 病因病机:过汗、误下伤津劫液,筋脉失养。3 主要脉症:颈项强急,口噤、背反张等为特征,主脉是弦紧。4 刚痉与柔痉的鉴别:有汗为柔痉,无汗为刚痉。5 痉病证治:柔痉用栝蒌桂枝汤治疗;欲作刚痉用葛根汤治疗;里实痉病用大承气汤治疗。6 痉病预后:痉病脉沉而细或伴患灸疮者,属津血亏虚,正气不足,均为难治。二、湿病1湿病的概念。1 湿病临床表现:一身痛重,发热,身色如熏黄等。2 湿病基本治法:发汗、利小便。3 湿病证治:头中寒湿用纳药鼻中方法治疗;寒湿在表用麻黄加术汤治疗;风湿在表用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治疗;风湿兼气虚用防己黄芪汤治疗

9、;风湿兼表阳虚用桂枝附子汤或白术附子汤治疗;风湿兼表里阳虚用甘草附子汤治疗。三、暍病1 暍病的概念。2 暍病证治:伤暑热盛用白虎加人参汤治疗;伤暑湿盛用一物瓜蒂散治疗;【教学方法】湿病、暍病课堂讲授;痉病自学。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目的要求】1 了解百合、狐惑、阴阳毒三病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2 熟悉阴阳毒的临床表现及其证治。3 掌握百合病、狐惑病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教学内容】一、百合病1 百合病的概念。2 百合病临床表现:一是心肺阴虚内热引起心神症状;二是阴虚内热所致的口苦、小便赤、脉微数等症状。3 百合病正治法:用百合地黄汤。4 百合病救治法:误治后用百合知母汤,误下后用滑石代赭

10、汤,误吐后用百合鸡子汤。5 百合病变治法:病久变渴用百合洗方,重者用栝蒌牡蛎散;百合病变发热用百合滑石散。二、狐惑病1狐惑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咽喉及二阴溃疡,其他尚有气血不和,心神被扰,脾胃失调之症。2狐惑病证治:内服甘草泻心汤,酿脓用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外用苦参汤洗前阴,雄黄熏后阴。三、阴阳毒1 阳毒用升麻鳖甲汤治疗。2 阴毒用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治疗。【教学方法】百合病、狐惑病课堂讲授;阴阳毒自学。疟病脉证并治第四【目的要求】1 了解疟病的主脉。2 熟悉温疟的证治。3 掌握疟母及牝疟的证治。【教学内容】1 疟病主脉:为弦脉,基本原则是据脉辨治。2 疟病证治:疟母用鳖甲煎丸治疗;温疟用白虎加桂

11、枝汤治疗;牝疟用蜀漆散治疗。【教学方法】全部自学。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目的要求】1 了解中风、历节的概念及合篇的意义。2 熟悉中风、历节的病因病机,中风与痹证的区别。3 掌握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的不同见症,历节的证治。【教学内容】一、中风1 中风的脉象及病机:脉微而数,正虚邪实。2 中风与痹证的区别:半身不遂者为中风,但臂不遂者为痹。3 中风口眼歪斜在头面部的表现特点:病侧呈迟缓状态,健侧呈紧张状态。4 中风在络、在经、入腑、入脏的不同见症: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重不胜,邪在于腑,不识人;邪在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二、历节1 历节病因病机:肝肾不足,水湿内侵;阴血不足,风邪

12、外袭;气虚湿盛,汗出当风;过食酸咸,内伤肝肾;胃有蕴热,复感风湿,从而导致外邪入侵,经脉闭阻,形成历节。2 历节与黄汗的区别:历节,身体羸瘦,独足肿大,发热,关节疼痛;黄汗,胫冷,全身黄汗出。3 历节证治:风湿历节用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寒湿历节用乌头汤治疗。【教学方法】全部自学。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目的要求】1 了解血痹、虚劳病的概念与合篇的意义。2 熟悉血痹、虚劳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3 掌握血痹、虚劳的证治。【教学内容】一、血痹1 血痹病因病机:气虚之人,风邪入侵,血行不畅,阳气闭阻,引起局部肌肤麻木不仁。2 血痹证治:轻证用针刺治疗,重证用黄芪桂枝五物汤治疗。二、虚劳1 虚劳病的概念

13、。2 虚劳总脉象:脉大无力或脉极虚。3 虚劳的辨证:阴血亏损、气血不足、虚劳脱气、虚劳无子、虚劳盗汗、虚劳脉大、虚劳革脉、虚劳与季节关系。4 虚劳证治:虚劳失精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虚劳里急腹痛用小建中汤及黄芪建中汤治疗;虚劳腰痛用肾气丸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用薯蓣丸治疗;虚劳不寐用酸枣仁汤治疗;虚劳干血用大黄庶虫丸治疗。【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目的要求】1 了解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的概念与合篇的意义。2 熟悉肺痿的成因、病机及与肺痈的鉴别。3 掌握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的证治。【教学内容】一、肺痿1肺痿的概念。2肺痿病因、病机及与肺痈的鉴别:津伤阴虚,内热熏肺,气

14、逆而咳,肺气痿弱不振形成肺痿。肺痿为阴虚肺热,以吐浊唾涎沫、脉数虚为特征;肺痈为实热壅肺,以咳吐腥臭脓血黄痰、脉数实为特征。3肺痿证治:虚热肺痿用麦门冬汤治疗;虚寒肺痿用甘草干姜汤治疗。二、肺痈1 肺痈的概念。2 肺痈病因病理与预后:风邪热毒,侵及于肺,形成肺痈;肺痈可分初期、成痈期、脓成期;初期预后较好,脓成预后较差。3 肺痈证治:邪实壅滞用葶苈大枣泻肺汤治疗;血腐脓溃用桔梗汤治疗。三、咳嗽上气1 肺胀的概念。2 上气虚实辨证及预后判断:肾阳虚衰气喘,脉浮大无根,预后较差;邪实气闭气喘,脉浮大有力,预后较好,发汗则愈。3 咳嗽上气证治:寒饮郁肺用射干麻黄汤治疗;痰浊壅肺用皂荚丸治疗;饮热迫肺

15、用越婢加半夏汤治疗;寒饮夹热脉浮者用厚朴麻黄汤治疗;寒饮夹热脉沉者用泽漆汤治疗;寒饮夹热肺胀气喘烦躁者用小青龙加石膏汤治疗。【教学方法】全部自学。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目的要求】1 了解奔豚气病的概念及成因。2 掌握奔豚气病的主症与辨证论治。【教学内容】1 奔豚气病的概念。2 奔豚气病成因与主症:奔豚气主要因精神刺激引起,也有外感病发汗太过,损伤心阳,寒气上逆或下焦饮动所致。主症为自觉气从少腹上冲咽喉,痛苦异常,冲气渐平后,一如常人。3 奔豚气病证治:肝郁化热奔豚用奔豚汤治疗;阳虚寒逆奔豚用艾灸和桂枝加桂汤治疗;阳虚饮动欲作奔豚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治疗。【教学方法】肝郁奔豚课堂讲授;阳虚奔豚自学。胸痹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