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理论测试题

上传人:luobi****88888 文档编号:91276609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理论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理论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理论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理论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理论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理论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理论测试题(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赣州市检验医学技术大比武分组答题风险题 发布时间: 2009-8-28 11:31:31 被阅览数: 347 次风险题10分题1、简述血小板止血功能有哪些? A、粘附功能B、聚集功能C、释放反应D、促凝作用2.人感染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主要有哪几种? 主要有经口感染、经皮肤感染、经胎盘感染、自体感染和其他途径(如卡氏肺孢子虫、阴道毛滴虫经阴道、弓形虫和疟原虫可经输血等)。3.人体寄生虫由哪几部分组成?由医学蠕虫(包括线虫、吸虫、绦虫三类)、医学原虫和医学昆虫(即医学节肢动物)三部分组成。4简述红细胞的起源及发育过程。 (1)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2)发育过程:红系定向干细胞原红细胞早幼红

2、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5. 简述红斑性狼疮细胞的形成机理。 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6. 简述粒细胞的成熟过程。粒细胞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定向干细胞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细胞分叶核细胞7. 简要说明渗出液与滤出液的区别? 渗出液:由局部组织发炎所致的炎性积液,是炎症病灶血管中的液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滤出液:是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非炎症性组织液。8.何谓“标本流”?是指从标本的采集开始,经保存、输送、分析前处理、分析、分析后留验

3、直至销毁处理的全过程。9. 何谓“检测系统”?完成一个检验项目的测定所涉及的仪器、试剂、标准品、质控品、消耗品、操作程序、质控程序、维护保养程序等的组合,称为检测系统单个细胞理化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新技术。 11.描述镜下所见蛔虫卵的形态特征受精卵未受精卵形状短椭圆形或圆形长椭圆形大小约69um*45um约90um*41um蛋白质膜厚,厚薄均匀薄,厚薄不均匀内容内含一个细胞,两端有新月型空隙或有蛔蚴卵黄颗粒12.灭菌:杀灭物体所有上病原微生物(包括病原体、非病原体,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法。要求比消毒高。13.菌群失调:正常菌群之间的数量和组成发生明显的改变即为菌群失调

4、,多见于长期使用抗生素。14.病毒(virus):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15侵袭力(invasiveness):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与细菌的表面结构和产生的胞外酶有关。16.鞭毛: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菌和螺菌。17.菌毛:是存在于细菌表面,有蛋白质组成的纤细,短而直的毛状结构,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多见于革兰阴性菌。18.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

5、,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见于革兰阳性菌,如需氧芽胞菌和厌氧芽胞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的休眠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风险题20分题 1.室内质量控制与室间质量评价有何关系?由于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是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回顾性检查,而不能控制实验室每天所发出的报告质量,故不能代替室内质量控制。相反,只有首先搞好室内质量控制,保证检验结果达到一定的精密度,才能得到较好的室间质评成绩和达到室间质评结果可比性的目的。当室间质量评价中某一项目出现明显差异时,又要从室内质量控制中寻找原因,订出改进计划,确切地保证本实验室检测结果质量。2.什么是室内质量控制?其目的是什么?室内质量控制系各实验室为了监

6、测和评价本室工作质量,以决定常规检验报告能否发出所采取的一系列检查、控制手段,旨在检测和控制本室常规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本室常规工作中批间和标本检测的一致性。3、简述网织红细胞的检测意义。答:网织红细胞计数是简单实用的反应骨髓红系造血活力的参数,可用于区分高增生性及低增生性贫血。不但对贫血性疾患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是必要的,而且对估价射线及化学药物对造血功能的影响也十分重要。特别是近来由于化疗、放疗及骨髓移植的广泛开展,低比率网织红细胞计数的准确度及精密度变得非常重要。4、简述脑脊液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答: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增加,提示患者血脑屏障受到破坏,常见于脑、脊髓及脑膜的炎

7、症、肿瘤、出血等以及脑软化、脑退化性疾病、神经根病变和引起脑脊液循环梗阻的疾病等。当脑脊液中蛋白质在10g/L以上时,流出后呈黄色胶冻状凝固,而且还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临床上称为Froin综合征,是蛛网膜下腔梗阻所致梗阻性脑脊液的特征。5、简述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答:2-微球蛋白测定可作为肾小管性和肾小球性蛋白尿的鉴别,因为近端肾小球是2-微球蛋白在体内处理的唯一场所,近曲小管轻度受损时2-微球蛋白排泄明显增加,故测定尿液2-微球蛋白是诊断肾近曲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此外还可估计某些药物对肾脏的损害,如用庆大霉素后,2-微球蛋白增高。急性或慢性肾盂肾炎时因肾脏受累,尿排泄2-微球蛋白增高

8、,而在单纯性膀胱炎时尿2-微球蛋白正常,因此可作为上或下尿路感染的鉴别。6. 什么是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在抗凝血浆中,加入足够量的组织凝血活酶(组织因子,TF)和适量的Ca2+,即可满足外源凝血的全部条件。从加入Ca2+到血浆凝血因子所需的时间,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的凝血状况的筛选试验。7.尿量多少主要取决于什么?何谓多尿、少尿和无尿? 尿量主要取决于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重吸收以及浓缩与稀释功能。 24小时内尿量超过2.5L为多尿,少于0.4L或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儿童0.8 ml/kg)为少尿,少于0.1L或12小时内完全无尿称为无尿;排不出尿

9、为尿闭。8.ABO血型系统有什么独特性质?血清中常存在反应强的抗体,而红细胞上缺乏相应的抗原。许多组织细胞上有规律地存在着A、B、H抗原,以及分泌型的分泌液中存在ABH物质。这两种独特的性质,使ABO血型成为输血和器官移植中最重要的血型系。9.什么是肥达反应?有何意义?(1)肥达反应是指用已知伤寒杆菌菌体抗原、H抗原及甲、乙副伤寒杆菌H抗原测定可疑病人血清中特异性抗体含量的定量凝集试验。(2)意义: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10.简述消化性溃疡的实验室检测有哪几项?胃酸测定;幽门螺杆菌检测;促胃液素、胃动素测定等。11引起低钙血症的原因有:低白蛋白血症,虽然血清总钙降低,但游离钙多正常;慢性肾功能

10、衰竭使1,25(OH)2D生成不足,导致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PTH分泌不足;维生素D缺乏;电解质代谢紊乱。12.机体抗凝系统分哪两类,各指什么?抗凝系统分为细胞抗凝和体液抗凝。细胞抗凝主要指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和网状内皮系统细胞通过清除血循环中的抗凝物质而完成的抗凝作用。体液抗凝包括抗凝血酶(AT-),蛋白C系统(PC-S)和组织因子抑制物(TFPI)。13单核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吞噬能力:病原微生物、组织碎片、衰老细胞、抗原抗体复合物;(2)传递免疫信息;(3)激活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功能。14.简述巨噬细胞的功能包括哪些?(1)产生溶酶体酶(2)分泌多种细胞因

11、子(2)参与抗原加工、递呈 (4)直接吞噬、杀伤病原体、肿瘤细胞15钾在人体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1)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2)维持细胞内容量、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3)、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4)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16.菌群失调的发病机制如何?发病机制有:(1)长期使用抗生素,特别是长期使用广谱看抗生素,在抑制致病菌的同时也抑制了正常菌群中的敏感菌,使耐药菌过度增殖,出现菌群失调。(2)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内分泌失调:恶性肿瘤、长期糖尿病等疾病使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正常菌群中某些菌过度生长,形成菌群失调。17. 沉淀蛋白质的主要方法有几种? (1)盐析: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2)重金属盐

12、:与蛋白质结合成盐。(3)生物碱及某些酸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盐。(4)有机溶剂:破坏蛋白的胶体性。(5)加热凝固。18.肾脏疾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项目有哪些?答:尿液检查:一般性状检查、生物化学检查、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尿液细菌学检查;肾功能检查:肾脏泌尿功能检查和肾脏内分泌功能检查;尿蛋白和尿酶检查、肾脏免疫学检查等。风险题30分题1.何谓中性粒细胞核左移、核右移?有什么临床意义?核左移: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更幼稚细胞(包括原始粒细胞),称为核左移。核左移的粒细胞常伴有中毒颗粒、空泡变性、核变性等质的改变,常见于各种感染,特别是急性化脓性感染和白血病,也可见于急性中毒和急性溶血。核

13、右移;正常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为主,若五叶核以上者超过3%,则称核右移。核右移为造血功能衰退或缺乏造血物质所致。常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抗代谢药物应用后。在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为预后不良之兆。但在疾病恢复期亦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现象。2.形成尿管型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管型是肾小管、集合管中管状铸型样蛋白聚体。形成管型的必要条件是:1、原尿中少量的清蛋白和肾小管分泌的T-H糖蛋白是构成管型的基质。2、肾小管有浓缩和酸化尿液的能力。浓缩可提高蛋白质的含量和盐类的浓度;尿液酸化后能促进蛋白质的沉淀。3、要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管型的形成,需要让具备形成管型的尿液在肾单位的下部有足够

14、的停滞时间,以便蛋白质得以浓缩、沉析并凝集成管型。当形成管型的肾单位重新排尿时,已形成的管型即随尿排出。3.解释连续监测法。说明本法为什么要在线性反应期进行测定?(1)连续监测法是指在适当的仪器上,在不终止酶反应的条件下,多点监测整个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引起的产物或底物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在反应速度恒定期间,以单位时间酶反应初速度计算酶的活性浓度。由于本方法测定的是反应速率,故又名“速率法”;又由于测定是在酶促反应动态期进行的,故又称“动力学法”(也曾称为“动态法”)。但IFCC文件建议避免将本法称为“动态法”,而应称为“连续监测法”。我国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亦推荐使用“连续监测法”。(2)酶促

15、反应的线性反应期是指在最佳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保持恒定(零级反应期)的时间内进行的反应。此时反应产物的生成量与反应时间呈正比例,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值亦与酶活性成正比例。这样就能保证测定结果较为准确可靠。4、何谓本周氏蛋白?用什么方法检测?答:本周(Bence-Jones)氏蛋白是一种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单体或二聚体,属于不完全抗体球蛋白,分为性和型。本周氏蛋白在一定pH条件下加热至4060时发生沉淀,接近100时沉淀消失,在冷却时又重现沉淀。故本周氏蛋白又称为凝溶蛋白。过筛检测即用热沉淀反应法。确诊则必须用电泳免疫分析,即将尿液进行电泳,本-周氏蛋白可在-球蛋白间出现一条浓集的区带。为进一步确诊,可将尿液与抗轻链及抗轻链进行免疫学测定,以区分轻链类型。一般认为,当浆细胞恶性增殖,50%多发性骨髓瘤及15%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尿中可出现本周氏蛋白;肾淀粉样变、慢性肾盂肾炎及恶性淋巴瘤病人尿中亦有阳性反应。5、简述保存尿液有形成分的方法 答:冷藏做生物学试验的尿标本,一般不宜加化学防腐剂,应放4冰箱,可保存6h8h.400g/L甲醛为细胞固定液,用于管型细胞防腐。用量为每100ml尿液0.3ml0.5ml.由于甲醛具有还原性,不适于尿糖、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