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7288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孩子心智成长的5个阶段培训总结第一阶段 0-1岁 (一)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0-1岁)1) 肚饿被喂食物;2) 受惊被拥抱;3) 哭泣被拥抱;4) 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二)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0-1岁)1) 孩子会觉得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2) 性格开朗。(三) 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0-1岁) 异乎寻常的极度害怕被遗弃。(四)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个性/特征(0-1岁)1) 表现一种出异乎寻常的极度害怕被抛弃的表现;2) 拼命地寻找一个依赖的对象;3) 需要别人照顾;4) 不能深信任何人。(五)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2、(0-1岁)1) 极力维持毁灭性的感情关系;2) 展示偏执狂的倾向,如暴饮暴食;3) 过分需要别人夸奖。(六) 其他补充(0-1岁)1) 关于孩子爱吃/咬东西:0-1岁是孩子的敏感期,他会通过嘴巴感受,抓到什么东西就放嘴里;如果这阶段怕他脏不让他啃,他就会啃手指头等;所以应该尽可能让它尝各种东西,保证东西是干净的就可以。2) 关于妈妈与孩子的分离:3岁以前妈妈不要和孩子分开,3岁前是孩子重要的安全感建立时期,也是孩子人格成长最重要的时期,孩子认的是血缘关系,这种关系爷爷奶奶给不了。3) 关于如何补偿安全感:如果已经过了这个阶段想给孩子增加安全感,可尝试以下行为:很慢地在孩子背后画8字形,正8反

3、8 不重要,速度越慢越好,不需要刻意为之,在氛围舒适且不经意的时候就给他画安全感从背部下手,常常给孩子做按摩,补他小时候缺的安全感。第二阶段 2-3岁 (一)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2-3岁)孩子开始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生理机能及注意到身体的能力及限制(如控制大小便)。(二)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2-3岁)如果有家长支持及受到尊重的对待,他会获得充满自主能力的感觉及觉得他自己对这个世界有一份影响力。(三) 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2-3岁)1) 经常觉得自卑、无庸及不可爱;2) 不相信自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由;3) 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必须依靠别人的人。(四)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

4、(2-3岁)1) 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些什么;2) 不能拒绝别人的要求;3) 害怕有新的经验(不敢做任何新的尝试);4) 害怕面对别人的愤怒。(五) 其他补充(2-3岁)1) 关于爬行:2岁开始的孩子会通过手脚学习,让他爬,爬的过程会增强孩子的身体协调能力;如果小时候没有爬够,以后注意力难集中。2) 关于摔倒:小孩子摔倒了磕碰了,有些大人会打桌子、打地等,这会给孩子造成“都是别人要害我”的感觉,应该让孩子自己爬起来;不要大叫,大叫会让孩子觉得摔倒是一件很大的事。3) 关于吃饭:吃饭是人的本能,老人带孩子会希望孩子多吃,这样老人看着高兴,但是由于时代背景不同,老人喜欢多吃是因为老人生长的年代物资匮

5、乏,现在让孩子多吃,孩子会对吃饭产生抗拒;正确做法是: 家里吃饭的时候,给孩子一个宝宝椅,给他适当的量,让孩子自己吃,时间一到,把孩子的碗也收掉; 把桌子擦干净,孩子吃饭的时候撒了脏了也没关系; 在饭桌上不要骂孩子,那一刻孩子会养成经验模式吃饭是会被训的;所以无论发生什么,饭后再说。4) 关于陪伴:孩子比大人敏感,孩子与妈妈互动时孩子才会觉得有陪伴。5) 关于恐吓:千万不要随便吓孩子,比如突然玩消失,孩子会觉得世界崩塌,妈妈会获得孩子没有我不行的满足,但孩子会留下创伤;孩子天生是不怕黑的,因为孩子在妈妈肚子里就是黑的,不要用黑吓孩子;不要吓孩子说“警察叔叔来抓你”、“再不过来就要喊老师”等,会

6、让孩子与警察、老师之间产生隔离。6) 关于说谎:孩子天生是不会说谎的,说谎是后天习得的,比如在检票时妈妈教孩子谎报年龄,结果孩子报真实年龄后被妈妈骂,这时候孩子会学到“当我说真话的时候我会被惩罚”的经验;还有的时候,孩子说了真话被打,他就会说假话保护自己;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孩子,比如父母约定好的事情没有真实做到,孩子会认为那我也可以食言。7) 关于挑食:人一定会选择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部分孩子可能是因为安全感不够,所以选择自己有安全感的。8) 关于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多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有条件的,条件是“你要听话”,经常会说“假如你不听话的话,我就要打你”之类的,而孩子对父母的爱是天生的、无条件的。9

7、) 关于心理暗示:不要说孩子不行,当你在挑孩子刺的时候,孩子就泄气了,所以要更多的给孩子认可的部分,不要用负面词汇,用正面词汇;心理学有一名词“妈妈的咒语”,“你怎么这么笨啊”“你怎么这么不自信呢”“你怎么这么内向呢”等会强化孩子的负面行为,所以这种话都不要说。10) 关于孩子的自我意识:2-3岁孩子也有自我意识,我是我,其他人是其他人。如果有亲戚家的小孩拿了玩具,父母训斥自己孩子,会混淆孩子自己和他人的角色,使孩子失去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时候要跟别人说“这是孩子的”,然后引导孩子,比如别人给孩子玩具时,问孩子 “哥哥给你玩玩具你开心吗”“那你是不是也要给哥哥玩”之类。如果父母开玩笑说“我喜欢亲

8、戚孩子”,孩子会当真。第三阶段 4-5岁 这一阶段是孩子为小学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的时期,也是孩子生活习惯建立的最好时期。(一)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4-5岁)1) 喜欢幻想、创造及按照自己的主意行事;2) 发展出主动性。(二) 在这一阶段孩子的需要得到满足(4-5岁)如果这个阶段受到家长的支持,他会说出他的想法及表达他的情绪,并且他会发展出一份健康的好奇心。(三) 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4-5岁)如果在这阶段,家长不支持他,反而因他做出新的尝试而处罚他,他会觉得内疚、有犯罪感,因而停止他的主动性,或会秘密的做。(四)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4-5岁)1) 不能认识或表达内心的感受;

9、2) 害怕说出内心的事情;3) 对感情关系负上过分的责任;4) 不断地去讨好别人。(五) 其他补充(4-5岁)1) 关于家庭关系:在有孩子之前,夫妻关系比较简单;有了孩子之后,如果母亲关注孩子忽略丈夫,丈夫就会寻找平衡,通常从“人、事、物”三个方面寻找,分别对应着“人-小三、事-工作、物-酗酒等”。2) 关于父亲的作用:3岁后孩子开始摸索世界,妈妈给的是保护作用,爸爸给的是力量让孩子去闯。如果家庭关系中妈妈是强势的,孩子会像爸爸身上某些妈妈所攻击的缺点;对女孩子来说,女孩子是通过与爸爸的关系来学习与异性的相处。小建议:女人如果你想你家庭过的幸福,就在节日让老公带孩子,爸爸与孩子之间的连接尤为重

10、要,决定了孩子未来能走多远,胆量会有多大。3) 关于孩子提问:比如孩子问妈妈“为什么会下雨?”,这时候妈妈不要告诉孩子标准答案,会让孩子觉得我有不懂都可以问你;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探索,比如上网、图书馆、科技馆等,会让孩子觉得遇到问题会有至少3个解决办法。4) 关于怎么让孩子停止哭泣:不是呵止他让他不哭,而是抚摸他的背,说“妈妈/爸爸知道你很难过”,并帮他处理难过的事情;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同理适用于男女之间。第四阶段 6-11岁 (一) 孩子的需要或行为(6-11岁)这一阶段孩子会开始与别人竞争及比较。(二) 未能在这一阶段满足孩子的需要(6-11岁)如果老师和家长经常严厉地批评或忽略了孩子

11、,孩子会不信任自己,或者不自觉地做事,他会产生不配做某件事或不及别人的感觉。(三) 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得到满足,长大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个性/特征(6-11岁)1) 觉得不如别人;2) 对自己和别人吹毛求疵。(四) 与此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障碍(6-11岁)1) 凡是要求完美;2) 经常拖延或耽搁;3) 不知如何达到目标。(五) 其他补充(6-11岁)1) 关于发育:孩子发育程度不一样,有的发育早有的晚(发育晚原因是吃饭没吃好),所以有的时候孩子的认知跟同龄人不一样,比如看汉字有的会看反,写汉字有的会写大写小,这个时候如果训斥孩子,孩子会对写作业产生抵触。2) 关于孩子不爱上学: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回去

12、后,家长会问“幼儿园开心吗?”,孩子上学回家的第一句话是“作业做完了吗?”,这种问题会让孩子觉得家长不在乎他的情感。3) 关于让孩子专心作业不拖延:办法是不要一回来就逼孩子写作业:孩子在学校压抑了一天之后能量需要释放,如果一直压抑他,他就会钻空子自己释放,比如做小动作或是开小差,或是假装要上厕所去厕所玩;如果孩子写作业不专心,可以规定孩子,每天让他先玩1小时才能进来,提前时间不能进来。4) 关于家长辅导孩子:有的家长辅导孩子做作业,孩子成绩上去之后,孩子很开心,结果妈妈会说“你看妈妈辅导你作业有效吧”,这时候孩子会觉得成就感被剥夺了,就不会产生好好做作业好好考试的心态。5) 关于补课:如果孩子

13、对学习不感兴趣,补课越多越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乐趣,并且会对孩子形成心理催眠,会觉得自己学不好学不会,失去对学习的信心。6) 关于批评:父母会在孩子上小学阶段看到很多孩子的缺点,通过批评的方式想让他改正,但是孩子会全是缺点。所以要减少批评,减少负面词汇,多说正面词汇。7) 关于表扬:表扬孩子的同时加上“但是”,就变成了批评;可以换成“同时”,比如“你考95分不错啊,同时你再想想怎么可以变成100分”。8) 关于小孩子发脾气打人:小孩子是在手的敏感期,他不知道对错,不要说“你怎么可以打人”,只要说“不可以”,也不能打回他;另外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有时候大人发脾气训孩子,孩子也就学到了发脾

14、气。第五阶段 12岁以后 (一) 关于成长关系:12岁以前是孩子成长重要的时期,也是亲子关系最重要的时期。12岁以前亲子关系搞得好意味着12岁以后叛逆期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就会好。(二) 关于叛逆期:12岁以后很多父母会焦虑,是由于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于是就想查孩子手机或电脑,但这种做法封锁不住孩子。因为这阶段孩子在追求独立,也是孩子成长的必须阶段。(三) 关于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如何应对孩子的逆反,有的时候可以反向而为之,比如孩子头发染了绿色,直接劝说孩子染成黑色孩子不会接受,但如果说“你这个绿色头发真好看”,孩子也许就会自己染成黑色了。(四) 关于亲子关系:亲子关系是世界上唯一注定要分离的关系,小时候是孩子离开父母会焦虑的阶段,中学阶段几乎是父母分离焦虑的阶段。(五) 关于对孩子的爱:趁孩子还小,好好享受和孩子的情感关系,多讲情感的部分。对孩子更多无条件的爱,即接受孩子所有的不完美。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