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母亲与孩子的关系1章节

上传人:E**** 文档编号:9127186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5.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母亲与孩子的关系1章节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6母亲与孩子的关系1章节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6母亲与孩子的关系1章节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6母亲与孩子的关系1章节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6母亲与孩子的关系1章节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母亲与孩子的关系1章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母亲与孩子的关系1章节(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分析理论与临床之六,母亲与孩子的关系之一,本讲内容,客体关系理论的代表人物 假性自体和真性自体 母亲对孩子的恨 过渡性客体,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相互仇杀的关系,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安娜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自我功能很弱,在给儿童做精神分析治疗时,需要有更多的教育引导的味道。,梅兰妮克莱因,认为儿童的自我功能不弱,给成人是怎么样做的,就怎么样给孩子做。,温尼科特,温尼科特说实际上没有婴儿这种东西,婴儿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你如果看见一个婴儿,你就一定同时看见他的妈妈,这也说明了母婴关系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温尼科特有非常独特的里程碑式的视角,他关注的不再是母亲或者孩子她们

2、单人的状态,他关注的是母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怎样促进或者是阻碍孩子的发展的。,真性自体和假性自体,假性自体:有点像包裹在真性自体外面的一个壳。 来源:在这个人早年的生活环境中有很多危险,需要建立一套保护的系统,让真性自体不受外面的风吹雨打。,真性自体,真性自体怎么来? 在非常早年的时候,母亲如果能够非常细腻的感受孩子的感受,并且能够给孩子提供及时的需要的话,孩子的真性自体就可以成长的很好。 但如果母亲是一个非常忽略婴儿的人,或者自己处在产后抑郁的状态中间,她没有能力去触及并且满足婴儿的细腻的幻想的话,这个孩子就不可能形成完整的心理上的自体。他的人格就可能是一种破碎的状态。,自 体(s

3、elf),定义:一个人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特质。 自我:每个人都有,自我功能的程度不同。 自体障碍的人无法形成自己独有的一整套的心理特质。,为什么要强调母亲对孩子的恨 如果一个母亲她只能够觉察到孩子的爱,而不能够觉察到她对孩子的恨和抱怨的话,她就可能会把这个孩子吞噬。,过渡性客体,不是主体,不是客体,是主客体间的地带。 在婴儿与妈妈的关系中间,既不是妈妈或者妈妈的乳头,又不是婴儿自己,而是婴儿跟妈妈之间的一个存在物。,客 体,一个人的情感所指向的对象。 情感:爱或恨。 对象:人、物品、地方、观念、幻想、,为什么相爱容易相处难?,我们对一个对象倾注的情感越多,他(她、它)离真实的状态就越远。 恋爱时理想化对象,彼此对缺点视而不见,越亲密越投射。,过渡性客体的意义,小孩需要对过渡性客体有绝对的控制权,自己能够无所不能的控制某一部分东西的状况,对婴儿的人格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绝对的控制权:抓住毛毛熊的尾巴在桌子的桌沿边上用非常的的劲摔打。 就似对妈妈的、乳房的控制,是婴儿对环境的控制的无所不能的感受。,控制自己就能满足我们全能的需要,在孩子可以自由的控制自己的手脚,自由的控制自己的大小便的时候,就不再需要一个身外之物作为过渡性客体。,足够好的妈妈,恰到好处的挫折,完美的妈妈是最糟糕的妈妈,温尼科特心理治疗要点,下期预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