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教学大纲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271782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09 大小:32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教程》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传播学教程》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传播学教程》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传播学教程》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传播学教程》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教程》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教程》教学大纲(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目录前言 . 43 一、课程性质与基本教学内容 . 二、教学要求与方法手段 . 三、学时与学分 . 44 四、核心教材 . 44五、学时分配 . 44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3课时) 第一节总论 . 一、传播学兴起前的传播研究 二、传播学在美国的发展 三、美国传播学学科的建立路径四、我国传播学的发展传播学怎样成为了“当代显学”第二节传播学研究的对象第三节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传播的系统性.二、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三、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精神交往理论与传播学 一、在人类交往活动的大系统中把握传播 二、从物质

2、交往和精神交往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传播 三、研究传播学,为中国的社会发展服务 四、如何学好传播学第二章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 3课时)第一节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 一、动物社会的传播现象 二、动物传播的局限性三、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语言 四、人类语言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节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 一、口语传播时代 二、文字传播时代三、印刷传播时代 四、电子传播时代第三节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 .一、传播媒介的进化与社会发展 二、信息爆炸与信息社会三、迎接高度信息化社会的到来 复习与思考题本章拓展阅读书目第三章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3课时) 第一节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 一、符号的意义 二、信号与象征符三、语言符

3、号与非语言符号 四、符号的基本功能第二节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 .一、关于意义 二、符号意义的分类 三、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第三节象征性社会互动 一、人类的象征行为 二、象征性社会互动与传播.三、象征性文化与现代社会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3课时)第一节传播的基本过程一、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二、几种主要的传播过程模式 .第二节系统模式下的社会传播结构 第五章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3课时) 第一节人内传播一、人内传播的过程与结构 . 二、作为能动的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人内传播 三、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第二节人际传播第六章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3课时)第一节群体传播一、群体的概念 二、群

4、体传播及其内部机制 三、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第二节组织传播 一、组织与组织传播二、组织内传播的过程与机制三、组织外传播及其形态 .第七章大众传播( 3课时) 第一节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概念二、大众传播的特点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第二节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 二、电报、电影、广播三、电视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 二、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 第八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3课时)第一节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一、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二、利益群体和经济势

5、力的控制 三、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控制 第二节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一、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三、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四、发展中国家的传播制度和媒介规范理论 第九章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 3课时)第一节作为工具和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一、意义 二、原则三、马歇尔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四、媒介工具和技术的现实社会影响 五、新媒介的发展趋势及其冲击第二节作为社会组织的大众传媒 . 一、传播者与大众传媒.二、大众传媒的组织目标与制约因素三、传媒组织在信息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第十章大众传播的受众( 3课时)第一节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 .一、“大众”的概念二、大众社会

6、理论的形成和变化三、大众社会理论与传播学砰究 .第二节几种主要的受众观.一、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 二、作为“市场”的受众 三、作为权利主体的受众 .第三节“使用与满足” .一、受众的传媒接触动机和使用形态 二、传媒接触的社会条件因素 三、对“使用与满足”研究的评价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3课时) 第一节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一、传播效果的概念含义二、传播效果产生的过程 .三、传播效果的类型 .第二节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一、早期的“子弹论”或“皮下注射论” 二、“传播流”研究与“有限效果”理论 三、“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四、70年代以来的宏观效果理论 第三节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

7、 一、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二、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第十二章大众传播的宏观效果(6课时)第一节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理论”第二节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一、关于“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主要概念“舆论”二、“沉默的螺旋”理论涉及的主要作用因素 .三、“沉默的螺旋”理论的发展和意义 第三节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一、“文化指标研究”二、“培养”理论 .第四节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阶层分化“知识沟”理论一、“知识沟”理论的出现 二、对“知识沟”理论的否定 三、N.卡茨曼的“信息沟”理论 第十三章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3课时)第一节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

8、一、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 二、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 第二节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一、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二、“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 第三节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中的若干课题 .一、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 二、信息与国家主权 三、文化安全 第十四章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3课时) 第一节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传播学的主要流派.一、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二、经验性方法的意义及其局限性 三、传播学的批判学派.第十五章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6课时) .第一节传播学与调查研究 一、传播学调查研究的类型 二、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第二节抽样调查法 一、随机抽样 二、问卷设计 第三节内

9、容分析法一、内容分析的定义和特点二、内容分析的程序和技术 .第四节控制实验传播学概论 前言一、课程性质与基本教学内容本课程是新闻传播学学科的一门基础理论课。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将在教材的基础上适时采纳鲜活的传播动态和媒介资讯,又将揉进国内外传播学者的最新科研成果,具体内容可概括为:讲授传播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主题性理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等;也包括层面性理论:人际传播论、群体传播论、组织传播论、大众传播论等。基础理论还包括这些理论中的各种各样的理论形式,如受众研究中的社会分类论、社会关系论、社会参与论,效果研究中的魔弹效果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强效果论等

10、。既讲授传播学经验学派的各种研究方法,如内容分析法、实地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定量、微观分析问题的能力;又介绍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各种研究视角,如经济学视角、政治学视角、大众文化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定性、思辨思维的能力。介绍传播学批判学派的来龙去脉及其各个分支,如政治经济学派、文化研究学派和意识形态学派。同时,在传播学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案例和利用学术会议适当讲授一些传播学的前沿理论,如传媒经济学、媒介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符号学理论、话语分析理论、叙述理论、媒介生态学等等。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传播学知识审视新近出现的传播现象,如

11、博客、维客、摩客、手机短信等,洞察它们与传统传播方式、传播手段的不同之处,了解它们的利弊,探讨它们的发展趋势。以新近出现的媒介事件为切入点,对传播媒介、传播方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系进行适当分析,适当讲授,如“媒介朋友”、“新型人类悲哀”、“虚拟婚姻”。引导学生在“现代性”和“中国问题”这两大核心命题之下,把西方学理放在本土问题及其特殊现实语境中进行思考,引导学生用所学的传播学知识对中国的传播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既注重传播基础知识的教学,又将结合前沿理论对最新传播现象进行讲解,还将分析本土的、当今时代的传播现象和媒介事件;既把科学实证与人文反思相结合,又把工具理性和社会批判

12、相结合,还把微观事件的条分缕析与宏观语境的准确定位相结合。因此本课程的内容力求集知识的基础性与理论的前沿性、内容的多样性与理论的本土化、方法的操作性与知识的时代性于一身。二、教学要求与方法手段本课程要求学生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传播发生与发展的历史与规律;系统理解和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系统理解和掌握大众传播学基础理论内容,包括传播的一般原理以及关于大众传播者、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播的受众、大众传播的效果、大众传播的内容、大众传播活动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研究和分析大众传播活动的基本方法,具备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方法对大众传播活动进行分析研究的初步

13、能力。是教学方式和手段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力求做到: 多媒体课件教学。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 案例教学。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维创新能力。 研讨、互动式教学。对传播现象、媒介事件的案例分析,以学生研讨为主。 专题讲座的辅助式教学。传播学是一门鲜活的、与时俱进的学科,因此,本课程注重专题讲座的辅助教学,以便学生开阔视野,把握最新动态。新闻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三、学时与学分本课程 54学时, 3学分。四、核心教材本课程采用主教材为郭庆光著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另外胡正荣著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1997年版、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 美赛弗林坦卡德华夏出版社 2000年、Milestones in Mass Communicatio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