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1893 上传时间:2017-05-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整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年整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整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整理]第2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青州一中历史导学案必修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1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 2 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编写人:秦元红 审核人: 签批人: 时间:2015 年 3 月【课标要求】知道中国的土地制度,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重点】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学习难点】从土地制度和经营方式角度看农业经济的特点.知识深化 预习学案【知识梳理】一 .土地所有制的演变:(一)原始社会: (二)奴隶社会: 1.内容:井田制中有公田.私田之分,其中公田由 占有,由 集体耕种,产品归 ,私田是 的份田,产品归 只有 权.2.性质: 3.发展历程: 代出现, 鼎盛, 瓦解

2、, 废除.4.瓦解:原因:根本原因: 生产力的发展 直接原因: 税制改革表现: 5.废除:战国时期的 正式从 上废除了井田制.(三)封建社会: 1.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 (了解每种土地所有制形式的含义)2.土地私有制下存在的问题:-土地兼并(1)产生、发展的原因:产生的根源: 土地私有制的存在 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封建政府的政策,商品货币经济的繁荣 (2)土地兼并产生的影响:(读课本引用的汉书的材料和课本大字内容思考) (3)封建王朝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 . .典型:北魏的均田制时间: 目的: 内容:按 . 把 土地分配给农民.授田农民必须向国家缴纳 ,并 .这些土地的主要部分只有 权,没有

3、权.性质: 土地国有 青州一中历史导学案必修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2影响:意义:使无地和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局限:不能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二. 租佃关系:(土地经营方式的变化:自耕农租佃关系)1.租佃关系的含义:地主把 出租给别人耕种,收取 作为收益,这种经营方式称为 ,于是 与 之间形成租佃关系.2.租佃制的发展演变:产生: 时期发展:汉代: 宋代: 明清时期: 3.租佃关系发展的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4.作用:在租佃之下,地主和国家的 相对减弱,租佃农民 得到提高,这有利于 .【小结】:从本节课看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4、:土地制度角度:以 为主的土地制度是我国农业经济的一大特点.土地经营方式角度: 是小农经济的一种重要补充.【预习自测】1.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2.商鞅变法中“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措施的最重要意义是( )A.从法律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B.增强了秦国的经济实力C.打破了原来的土地疆界和灌溉系统 D.扩大了农民的占田份额3.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主要形式是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贵族土地所有制( )A. B. C. D. 4.史学家认为,公元前 594 年鲁国的“初税亩”

5、是一次重大变革,因为 ( )A.承认了私田的合法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扩大了井田制的规模5.关于租佃方式的土地经营方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它产生于战国,是土地兼并的必然结果B.到宋代,租佃经营成为超过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C.租佃制下佃农对地主的依附关系相对减弱,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明清时期佃农与商品经济发生关系,促进农业的发展【重难点阐释】分封制和井田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制度。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2)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与之相适应的上层建筑。(3)两种制度

6、都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使西周走向强盛。 青州一中历史导学案必修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3课堂学案【合作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天子经略,诸侯正封,古之制也.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故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1) 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政治制度?它体现了怎样的土地制度?材料二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民得买卖”.平毁井田中间纵横的阡陌封疆,进一步破坏井田制.按土地多少征税,以法令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并可买卖.聂玉海中国古代史(2)材料二体现的是商鞅变法中的什么措施?具有怎样的影响?(3)上述土地私有制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社

7、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田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4)据材料三说明出现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堂检测】1.春秋时期井田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增加 B.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发展C.各国推行税制改革 D.贵族之间争田现象严重2.统治者经常采取措施限制土地兼并,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解决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主要矛盾 B.安抚农民,保证国家税收,稳

8、定统治C.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3.下列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B.“耕豪民之田,见税十五”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D.“上米贸银,别以中下者抵租”4. 自宋代以来租佃经营已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这一方式( )A. 使政府对百姓的控制加强 B. 农民完全脱离了政府的剥削 C. 农民生产自主权大为加强 D. 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5春秋后期,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其导致的后果是: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A. B. C. D.【体系构建】 青州一

9、中历史导学案必修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4课后练案必做题1、理解并记忆以下基础知识1、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变。2、土地兼并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均田制的性质,影响。3、租佃制的原因、演变、影响。二、选择题1.土地兼并与集中,是我国土地私有制的突出特征.宋代尤为突出,主要原因是( )A.宋代实行“以军功行田宅”的制度 B.采取田庄式生产经营模式C.实行“田制不立”和“不抑兼并”的政策 D.宋代采取均田和限田的措施2.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是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 B.是导致阶级矛盾尖锐的主要原因C 是封建社会的偶然现象 D.兼并导致政府收入减少3.均田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土地制度,

10、推行该制度的朝代有西周北魏唐朝明朝( )A. B. C. D. 4.北魏首创均田制,隋至唐初一直沿用。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经营的主要形式是( )A.众人集体生产 B.田庄规模生产 C.个体农户耕作 D.官府募民耕作5.史载:明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陇亩,夕贸市廛”。上述材料能够说明佃农: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与商品经济发生了关系 摆脱了佃农身份成为自耕农 扩大了生产自主权( )A. B. C. D. 选做题:材料题 材料一 唐律中对地主官僚“占田过限”、“妄认盗卖公私田”、“在官侵夺私田”等不法行为,也定有惩治律条。州、县、里正地方官须依均田令进行土地还授,“若应受而不授,应还而

11、不收”,也要依法治罪。地方官“诸差科赋役法及不均平,杖六十”,擅自加重赋敛的,以坐脏或枉法论罪。材料二 唐代均田令对贵族官僚业田的规定不仅全面,而且数额很高,对土地买卖的限制也比较松弛,皇帝对贵族官僚无限制的赐田,到玄宗时期,一方面因为商品经济空前发展,从事兼并的富商大贾愈来愈多,另一方面,官僚集团也空前膨胀。“兼并之弊,有愈于汉成(帝)、哀(帝)之间。”材料三 安史之乱以后,贫富分化更加悬殊,“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大地主的土地多阡陌相连,他们把相连在一块的土地组成一个生产单位,当时通称为田庄。在唐后期,官府、皇室、官僚、豪富以至寺院,都拥有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田庄。摘自中国古代史(1)据材料一指出唐律为保证均田制的顺利实施作了哪些具体规定? 青州一中历史导学案必修二 班级: 姓名: 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