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植物嫁接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8291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植物嫁接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转】植物嫁接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转】植物嫁接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转】植物嫁接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转】植物嫁接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植物嫁接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植物嫁接学(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植物嫁接学 園藝師學院:植物嫁接學 一、嫁接的意義和作用: 在生產實踐中,果树、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的各种嫁接方法,已得到了廣泛應用。 而近年来发展的茎尖嫁接、离体茎段嫁接、试管苗嫁接、愈伤组织嫁接、细胞嫁接和模式植物拟南芥嫁接技术,也正越來越受到重視; 植物學家对嫁接体发育过程的细胞学、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接穗与砧木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嫁接亲和性机制的研究,必將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新的科研成果。 01、嫁接的意義: 嫁接,是指人们有目的地利用两种植物能够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将一种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枝)或根上,使之愈合生长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植株的繁殖方法。 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嫁接对经

2、济价值的提高,也有着非常多的实例:如 普通的水杉,价值一元;而通过嫁接手段,培育成金叶水杉后,经济价值提高20多倍; 普通的大叶女贞树,价值几毛钱;而通过嫁接的手段,培育成彩叶桢树后,其经济价值更高达近百倍。 由此可見,嫁接对品种的改良、经济价值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嫁接对一些不产生种子的果木(如柿,柑橘的一些品种)的繁殖意义重大。 嫁接,既能保持接穗品种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有利特性,达到早结果、增强抗寒性、抗旱性、抗病虫害的能力,还能经济利用繁殖材料、增加苗木数量。 常用于果树、林木、花卉的繁殖上;也用于瓜类蔬菜育苗上。 嫁接分枝接和芽接两大类。前者以春秋两季进行为宜,尤以春

3、季成活率较高;后者以夏季进行为宜。 供嫁接用的枝、芽,称接穗或接芽;承受接穗或接芽的植株(根株、根段或枝段),叫砧木。 用枝条作接穗的,称枝接;用芽作接穗的,称芽接。 通过嫁接繁殖所得的苗木,称为嫁接苗。 嫁接苗与其他营养繁殖苗所不同之處是借助于另一植物的根,因此,嫁接苗为“它根苗”。 02、嫁接的歷史: 嫁接起源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自然嫁接的现象,即树木的枝条交错生长,由于風吹雨打,枝条相互摩擦而受伤,其受伤面自然愈合在一起,形成了人们常说的“連理樹”或“連理枝”;两棵树木的根靠近生长,长期也会产生“連理根”。 这种连理现象,即為天然的靠接,并進一步发现形成连理枝或连理根的

4、植株,一般都生长旺盛。 人们从“连理枝”上得到启发,人为的把树木的两个枝条割伤表皮后靠在一起,就产生了嫁接。 由此可知:嫁接是先有靠接,以后才发展成多种其它的嫁接方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嫁接(枝接)技术的国家,最早的有关嫁接记载,见 尚书禹贡:“桔逾淮北而为枳”。据推论桔是嫁接在枳上的,移到淮北,由枳发育的桔不耐冷而冻死,耐寒的枳又萌发,桔又变成枳了。一般讲我国的嫁接技术有3000年的历史,是据此推测的。 我国明确记载嫁接技术的,见于公元前1世纪汜胜之所著汜胜之书,书中有用靠接法生产大瓢的详细记述。 到公元5世纪,我国嫁接技术已发展到相当水平,北魏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已有梨、柿的嫁接方法

5、;南宋陈甫农书中,有桑树嫁接;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有牡丹嫁接; 以后,王祯农书、群芳谱、花镜中的嫁接方法已非常详细,很多技术到现在一直沿用着。 03、嫁接的作用: 嫁接繁殖,是园林植物育苗生产中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它除了具有一般营养繁殖的优点外;还具有其他营养繁殖所无法起到的作用: 01)保持植物品质的优良特性,提高观赏价值: 园林植物嫁接繁殖所用的接穗,均来自具有优良品质的母株上; 遗传性稳定,在园林绿化、美化上,观赏效果优于种子繁殖的植物。 嫁接,能保存植物的优良性状,这在果树生产上早已經得到广泛应用。 长期以来,大部分果树一直都用嫁接的方法进行繁殖。 虽然因嫁接后,不同程度受到砧木的影

6、响,但基本上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02)增加抗性和适应性: 嫁接所用的砧木,大多采用野生种、半野生种和当地土生土长的种类。 这类砧木的适应性很强,能在自然条件很差的情况下,正常生长发育。 它们一旦被用作砧木,就能使嫁接品种适应不良环境,以砧木对接穗的生理影响,提高嫁接苗的抗性,扩大栽培范围,能提高抗寒、抗旱、抗盐碱及抗病虫害的能力。例如: 酸枣耐干旱、耐贫瘠,用它作砧木嫁接枣,就增加了枣适应贫瘠山地的能力; 枫杨耐水湿,嫁接核桃,就扩大了核桃在水湿地上的栽培范围; 毛白杨在内蒙呼和浩特一带易受冻害,很难在当地栽植,用当地的小叶杨作砧木进行嫁接,就能安全越冬; 君迁子上接柿子,可提高抗寒性; 苹

7、果嫁接在海棠上可抗棉蚜; 碧桃嫁接在山桃上,长势旺盛,易形成高大植株;嫁接在寿星桃上,形成矮小植株; 将柑橘无病毒的茎尖嫁接在无菌培育出来的无病毒、实生砧木上,可培养无病毒柑橘无性系。 03)提早开花结果: 嫁接,能使观花、观果及果树,提早开花结果,使材用树种提前成材。 嫁接,促使观赏树木及果树提早开花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接穗採自已經進入开花结果期的成龄树,这样的接穗嫁接后,一旦愈合和恢复生长,很快就会开花结果。例如: 用种子繁殖板栗,15年以后才能结果,平均每株产栗子11.5kg。 而嫁接后的板栗,第二年就能开花结果,4年后株产就可达5kg以上; 柑橘实生苗,需1015年方能结果;嫁接苗,46

8、年即可结果; 苹果实生苗,68年才结果;嫁接苗,仅45年。 在材用树种方面,通过嫁接提高了树木的生活力,生长速度加快,从而使树木提前成材。 “青杨接白杨,当年长锄扛”就是指嫁接后,树木生长加快、提前成材而言。 04)克服不易繁殖现象: 园林中的一些植物品种,由于培育目的而没有种子或极少种子繁殖,扦插繁殖困难或扦插后发育不良,用嫁接繁殖可以较好地完成繁殖育苗工作。如园林树木中的重瓣品种、果树中的无核葡萄、无核柑橘、柿子等。 05)扩大繁殖系数: 所用砧木以种子繁殖的方法,可获得大量砧木,这样可用少量的接穗,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苗木,尤其是芽变的新品种,采用嫁接的方法可迅速扩大品种的数量。 06)培

9、育新品种:嫁接选育新品种,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A.利用“芽变”培育新品种: 芽变,通常是指1个芽和由1个芽产生的枝条所发生的变异。 这种变异,是植物芽的分生组织体细胞所发生的突变。 芽变,常表现出新的优良性状,如高产、品质变好、抗病虫能力增强等。 人们将芽变后的枝条进行嫁接,再加以精心管理,就能培育出新品种。如 “龙爪槐”就是利用国槐的芽变,经过嫁接选育出来的,具有枝条的下垂性; 苹果中的“红星”品种,是利用“元帅”品种的芽变,经过嫁接选育而成的。它和原品种相比,具有提前着色、而且色泽浓红鲜艳的优点。 B.进行嫁接育种: 嫁接育种和嫁接繁殖,虽然都要进行嫁接,但二者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嫁接繁殖

10、:是一个繁殖过程,它是运用嫁接方法,保持原有的优良性状,并增强适应能力和提早开花结果或成材。 因此,嫁接繁殖基本不产生变异,不出现新性状。 嫁接育种:则是一个无性杂交的过程。它也是运用嫁接方法,但它是要通过接穗和砧木间的相互影响,使接穗或砧木产生变异,从而产生新的优良性状。 要进行嫁接育种,就需要选定杂交组合,选择接穗和砧木。例如 选择系统发育历史短、个体发育年轻、性状尚未充分发育、遗传性尚未定型的植物作接穗, 选择系统发育历史长、个体发育壮年、性状已經充分发育、遗传性已经定型的植物作砧木, 嫁接后,保持砧木枝叶,减少接穗枝叶。 这样,就有可能使砧木影响接穗,使接穗产生某种变异。 在变异产生之

11、后,再通过进一步培育,就有可能育成一个新品种。 C.进行无性接近,为有性远缘杂交创造条件: 有性远缘杂交,常有杂交不孕或杂种不育的情况,如果事先将两个亲本进行嫁接,使双方生理上互相接近,然后再授粉杂交,常能达到成功。例如: 苹果枝条嫁接到梨的树冠上,开花后用梨的花粉授粉,获得苹果和梨的属间杂种。如不经过嫁接,便不能受精。 07)恢复树势、治救创伤、补充缺枝、更新品种: 衰老树木,可利用强壮砧木的优势通过桥接、寄根接等方法,促进生长,挽回树势。 树冠出现偏冠、中空,可通过嫁接调整枝条的发展方向,使树冠丰满、树形美观。 品种不良的植物,可用嫁接更换品种。 雌雄异株的植物,可用嫁接改变植株的雌雄。

12、嫁接,还可使一树多种、多头、多花,提高其观赏价值。 04、影響因素: 影響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接穗和砧木的亲和力,其次是嫁接的技术和嫁接后的管理。所谓亲合力,就是接穗和砧木在内部组织结构上、生理和遗传上,彼此相同或相近,从而能互相结合在一起的能力。亲和力高,嫁接成活率高。反之,则成活率低。一般来说,植物亲缘关系越近,则亲和力越强。例如苹果接于沙果;梨接于杜梨、秋子梨;柿接于黑枣;核桃接于核桃楸等亲和力都很好。 05、嫁接的局限性: 以上嫁接,可以提高、或恢复一些树木的绿化、美化效果。 但是,嫁接繁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例如: 嫁接繁殖一般限于亲缘关系,要求砧木和接穗的亲和力强,因而 有

13、些植物,不能用嫁接方法进行繁殖; 单子叶植物,由于茎构造上的原因,嫁接较难成活。 此外,嫁接苗寿命较短;且嫁接繁殖在操作技术上也较繁杂,技术要求较高; 有的还需要先培养砧木,人力、物力上投入较大。 二、嫁接成活的原理與過程: 接穗和砧木嫁接後,能否成活之關鍵在於二者的組織是否愈合,而愈合的主要標誌是維管組織系統的聯接。 嫁接能够成活,主要是依靠砧木和接穗之间的亲和力及结合部位伤口周围的細胞生長、分裂和形成層的再生能力。 形成層是介於木質部与韧皮部之間、再生能力很强的薄壁細胞層(詳見下圖)。枝的纵横断面:1、木质部;2、髓;3、韧皮部;4、表皮;5、形成层 在正常情况下,薄壁細胞層进行细胞分裂,

14、向内形成木質部,向外形成韧皮部,使树木加粗生长;在树木受到创伤后,薄壁細胞層还具有形成愈伤组织,把伤口保护起来的功能。所以,嫁接后,砧木和接穗结合部位各自的形成层薄壁细胞进行分裂,形成愈伤组织,逐渐填满接合部的空隙,使接穗与砧木的新生细胞紧密相接,形成共同的形成層,向外产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木质部,两个异质部分从此结合为一体。这样, 由砧木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养分供给接穗; 接穗的枝葉制造有機養料輸送給砧木,二者结合而形成了一个能够獨立生長發育的新個體。 由此可见,在技术措施上,除了根据樹種遺傳特性考虑親和力外; 嫁接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二者形成層的紧密接合,其接合面愈大,愈易成活。 实践证明,要使两者的形成層紧密接合, 嫁接时,必须使它们之间的接触面平滑;形成層对齐、夹紧、绑牢。詳見下圖: 三、影響嫁接成活的因素: 影響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有砧木和接穗的亲合力;砧木、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