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培训心得体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7849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典培训心得体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药典培训心得体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药典培训心得体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药典培训心得体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药典培训心得体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典培训心得体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典培训心得体会.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典培训心得体会篇一:药典培训班问题解答药典培训班问题解答1:1、十万级洁净区悬浮粒子数测试(m),采样量次,如果用厂家为:Metone,型号227A的尘埃粒子计数器,打印出来的数据为30,请问这个数据可否转换为30X1000=粒m3?计算某一采样点是这样转换,但结果评定需同时考虑置信上限2、悬浮粒子测定,假设操作规程为取样3次,求其平均值,那么这3次取样是否必须是连续的时间?比如:取样时间3min,取样3次,是否结果必须为10:0310:06,10:0610:09,10:0910:12。标准中未明确规定,但我所实际操作是连续取样,这样也方便操作3、洁净度要求多少级别须测浮游菌?100,000

2、级以上需测,300,000级GMP和国标未给出允许数值4、沉降菌测定过程中,每个房间部分分别取好几点,如果结果是每个地点报告还是所有点的菌落平均数报告,平均数是小于1cfu,这样报告数是报告小于1,还是真实的报告零点几cfu?新的GMP有没有特别的规定?每个房间所有点的平均数,我所报告为真实数值,新GMP无特别规定5、测沉降菌与浮游菌的培养基平皿,培养的时间是多少?中国药典20XX版细菌培养时间改为3天,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未公布新标准,请先按现行培养时间2天,留意变化6、请问沉降菌,浮游菌,纯化水,饮用水等菌落总数的测定培养时间需从48h改为培养3天? 纯化水请按中国药典20XX版细菌培养

3、时间改为3天,饮用水请按相关行业标准。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未公布新标准,沉降菌、浮游菌请先按现行培养时间2天,留意变化7、请问:洁净度测试时采样管如何进行消毒?采样管不吸附尘粒,无需消毒,可用酒精冲洗暂无法解答的问题:1、对于高效空气过滤器,尤其是洁净区中的超净台,测试通过率必须引入尘源,请问该如何引进?采用什么物质作为尘源?无相关工作经验,请咨询洁净技术工程师2、此外还有洁净区空气过滤系统,需要测试过滤效率,如何在中效与高效、初效与中效间引入尘源?主要担心引入的尘源会不会对洁净区或空气过滤系统造成不良影响无相关工作经验,请咨询洁净技术工程师3、在测量冷冻室温度时曾发现有温度计液柱断裂成数段的

4、现象,请问有没有更有效的方法测量冷冻室的温度?无相关经验4、在抗生素生产车间中,为了消除抗生素的抑菌作用,在培养基平皿加酶,这酶有没有规定的量?如果要做这加酶培养基的灵敏度,那该怎么做?无相关经验5、新版GMP要求洁净度监测数据需要进行趋势分析,及测定控制限及纠偏限,请问应采用什么统计方法进行趋势分析及限度制订?无相关经验药典培训班问题解答2:1、微 生物方法验证,要求菌株回收率70%,是否有上限要求?(如不得高于100%或者110%)。答:没有上限。但一般不会高于100%,因为加进去的菌量是一样的,如果超过100%可看成是操作上的误差。按微生物的特性,如果不超过太多,是可以接受的,但没有具体

5、上限。(本所控制在110%以内)。2、在微生物方法验证时,霉菌、酵母菌计数验证只用黑曲霉及白色念珠菌做方法学验证,在操作培养过程中发现:在玫瑰红钠琼脂培养生长的白色念珠菌的形态太小与营养琼脂上培养的细菌的某些形态大小相同,这样如何判断营养琼脂上生长的菌落是否是白色念珠菌?为何这两种菌落形态相似?答:菌落形态相似不等于就是同一种菌。在验证时,营养琼脂的验证菌株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如果本底菌为0,则营养琼脂上长的菌应该不是白色念珠菌。要判断是否为白色念珠菌,应进行白色念珠菌的相应鉴定方法后才能确定。任何微生物都不可能只是从菌落就可以进行判断,只能判断为疑似,然后再做一系列相

6、应的鉴定实验后才能进行判断。3、生孢梭菌的适宜计数用培养基?(很多验证需对生孢梭菌进行计数)答:最简便的方法是用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该培养基上层为含氧层,适宜需氧菌生长,下层为厌氧层(下层高度最好7cm以上),适宜厌氧菌生长。在培养1618小时这个时间进行观察,计数,超过20小时,由于繁殖量大,培养基将混浊,点计不清。或者是用哥伦比亚琼脂培养基,浇注后,置厌氧罐(袋)里,再置培养箱培养,计数。4、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所用的培养基要进行适用性检查试验,请问这些培养基还需要做无菌检查试验吗?答:微生物限度检查,药典上没有特别说明对培养基作无菌性检查,但每次都要做阴性对照实验,阴性对照是检查整个检验

7、系统是否被微生物污染,实际上也包括了培养基的无菌性检查。5、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所用的培养基如:营养琼脂、EMB、Macl等培养基其分装容器需要预先灭菌吗?答:不用。只要是洁净的就行,因为分装后还要灭菌。6、具有抑菌性的供试品,细菌、霉菌、都是用薄膜过滤法来检查的,那么沙门菌可以用常规法来检查吗?就是可以不经过过滤直接接种到营养肉汤中吗?答:这要看你验证的结果。如果通过验证,你的品种是对沙门菌有抑制作用,且用培养基稀释法不能消除其抑菌性,则就必需考虑用薄膜过滤法。7、微生物限度检查中,稀释剂对照组,是在稀释液中加入50100cfu的菌,还是把稀释液制成含量50100cfu的浓度呢?答:是把稀释液

8、制成含50100cfu/ml菌的浓度。(在这里,我对上次讲课时关于稀释剂对照组操作的PPT进行纠正,对于离心+薄膜过滤法的稀释剂对照组的操作应该是:含50100cfu/ml菌的稀释液 离心 取稀释液(与试验组同样取上层液) 过滤、冲洗 贴平板)8、稀释级对照组:含50100cfu/ml菌稀释液离心取供试液+稀释液过滤、冲洗贴平板。这里需要加供试液吗?是否应为上述离心后的菌液?答:不需要取供试液,只取“上述离心后的菌液”。关于这一情况,我在第7题里已经作了说明。9、当要做稀释剂对照组时,是否就是从制备供试品时就同时做一份不含供试品而是含菌50100cfu的样品?等于按同一个方法制备一个供试品,五

9、个含菌稀释液对照组?答:是的。10、菌落计数是否需要将每天计数的数据登记在记录本上,是否可以只记录最终的数据? 答:可以。每天计数的目的是预防菌落弥漫互相覆盖,干扰最终的点计。你可以用油性笔将每天点计的数记录在培养皿上,发报告时只要最终菌落数就行了。11、若样品中有不溶物(如片剂中的辅料颗粒),经常会影响培养前期的结果,药典要求逐日计数,所以报告中会出现第二、三日菌落数小于第一日的现象,请问该如何向客户或监检机构解释这种结果?或者是否可以不计第一、二日菌落数,待辅料颗粒与菌落可以区分后再计数?答:报告书不需要显示第一、第二天的结果,只需报告最终结果。理由请见第9题答复。或者是在营养琼脂中加入T

10、TC试剂(每100ml加入%)12、由于微生物检验的特殊性,对于样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计数数据是否可登记在表格内(此表格仅含样品名称、批号及检查结果)。之后再将检测结果移至详细记录中?答:原始记录应该只有1份。如果你说的详细记录是属于一般记录,是没有必要的,如果是指报告书,就应该没问题。这要看你自己订的SOP。13、直接接种法培养后的菌落报告:原液230cfu,稀释10倍后 40cfu,请问按20XX版药典的菌落数报告规则如何报告菌落数?答:报告菌落数为4010=400cfu。应以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后的最大值作为报告结果。 14、05版药典供试品离心5分钟,而10版药典改用离心3分钟,原来按5分

11、钟验证的产品是否需要重新验证?答:是的。需要再确认一下。15、10版药典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结果判断的菌落计数单位是以“cfu”表示,但正文品种项下是以“个”表示,最终应以哪位为准呢?答:应该是以cfu为单位。正文是由于印刷时没统一修改过来,关于这个问题,在增补本上修订过来。(在增补本没出来之前,正文品种还是以个为单位)16、为何控制菌液的浓度为50-100cfu/ml。答:50-100cfu在平板上比较好点计,菌落不容易重叠。少于50,则实验误差会增大,重现性不好,大于100则容易造成菌落太密或重叠不好计数。17、药典上控制菌检查的方法验证,只是说把菌加至增菌培养基中检出即可,那我们实际做

12、验证与记录时,是否要做增菌以后的步骤呢?答:要。不然你怎么知道检出来的菌是你加进去的试验菌呢?18、采用薄膜过滤法检验,阳性菌,计数是否也用此方法计数?答:是的。19、对于10版药典延长培养时间,控制菌35-37改为30-35培养温度,一些已经验证(按05版药典)检品是否需要重新验证?是否有必要进行延长时间前后菌生长情况变化的验证试验?答:目前没有相关性规定,我们认为可按原来已经验证的方法,用20XX年版的培养时间和温度再确认一下,如果结果符合药典要求,则可用。如果不可行,则调整后再进行验证。20、若无需都重新验证,那么参照标准为05版药典,又可以通过什么文件来更改为参照10版药典?答:请看上

13、一题。21、检验控制菌用培养基促生长能力的检查,也需要对照培养基吗?例如:大肠埃希菌用的BL增菌液。答:是的。请看附录“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的表2。22、10版药典增加贴膏剂的检查,狗皮贴膏药属于贴膏剂吗?答:应该是的。请对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P8进行确定。23、请问若试验条件限制未能使用匀浆仪制备非规定灭菌制剂是否可采用温热(不超过45)的稀释液?答:如果能够充分分散样品,可以的。24、请问若采用薄膜过滤法进行验证,由于过滤难度大,是否可以每膜过滤相当于供试品,报告以结果乘以10?答:验证计数时可以的,验证控制菌时检验总量应达到药典要求,如果一张膜检验量达不到,可分几个膜。25、请问采用静置分

14、层取上清液薄膜过滤,是否需要加稀释剂对照组?答:个人观点可以不用,但未经验证。26、供试品静置分层取上清液进行试验,静置35分钟,是否经过验证供试品的本底菌不会沉到底部?答:未经验证。27、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抑制能力检查用菌种是哪些?答:控制菌的培养基适用性检查,请看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表2,计数用培养基请看“计数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28、投料中有神曲提取物,限度应界定为多少?答:不是药材原粉投料,标准均按“不含药材原粉的制剂”执行。29、微生物限度检查里有关经验类的东西都必须经过验证才可以使用,那么验证的内容包括哪些数据应记录,是否也应该有文件与记录?答:参照药典,你是作什么样的检验

15、,就作什么样的验证,有验证就应该有记录。30、比如10倍稀释级菌落数为0,100倍稀释级菌落数为2,按20XX年版药典应以低稀释级菌落数报告为10,还是按最高平均菌落数乘以稀释倍数报告为200个/g,是否理解正确? 答:按中国药典20XX年版报告应为10个/g(或ml),按中国药典20XX年版报告应为200cfu/g(或ml)。31、计数方法的验证:执行新版药典是否就延长培养时间做方法验证?答:是。32、平皿法中提到“每个稀释级每种培养基至少检验2ml供试液”,是每皿注2ml还是每皿篇二:中药炮制学学习心得全国一百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中药炮制学论文题目:中药炮制学的学习感想班级:药学111班姓名:虞加丽学号: 20XX0863指导老师:施飞中药炮制学的学习感想(四川农业大学药学系 虞加丽 625014)摘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