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三) Word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17752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三) 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三) 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三) 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三) 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三单元第9课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教案(系列三) Word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内容和解析:1、内容:本文在写人记事上很有特点。文章选取一次演讲的几个片段,生动地展现了梁任公先生演讲的独特而又精彩的地方,语言简约,意味深长,并把对老师的敬爱、仰慕的真挚情感融入叙述描写中。2、解析:本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品读梁任公身上的人格魅力,并借鉴作者写人记事上的精巧之处。 二、目标及解析:1、目标1、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2、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3、学习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2、解析(1)本文在写人记事上很有特点。要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学习加旁批的阅读方法。(2)本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品读梁任公身上的人格魅

2、力,并借鉴作者写人记事上的精巧之处,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三、教学诊断1、在采用赏析法 讨论法 朗读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中要注意度,要引导学生怎样通过叙事来表现人物性情,如何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2、本文教学的重点在于品读梁任公身上的人格魅力,并借鉴作者写人记事上的精巧之处,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为了加强学生对课文理解,帮助学生克服在理解课文中可能遇到的障碍,本节课准备在计算机的支持下,运用多媒体课件。全方位收集背景资料,创设教学情境,以期拓展学生视野,也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 课文分析课堂小结 (二

3、)、教学情景1、导入:问题1:同学们有听演讲的经历吗?大家能从演讲中看出演讲者的性格特点吗?梁实秋就可以做到,他从梁任公在清华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活画出梁任公的性格特点。同学们学过历史一定知道梁启超是个在政界叱咤风云的人物,有哪位同学能为老师介绍以下他的政绩呢?(戊戌变法云南起义与康有为并称“康梁”公车上书)那大家是否知道他在文坛上也是个不可多得的才子呢?如果大家想认识一个真实而活生生的学者梁启超的话,就要读读梁实秋写的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学生应明确记忆作家时从三方面着手,即生活时代、有何成就以及主要作品)原名:梁治华成就: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作品:雅舍小品(续集

4、)浪漫的与古典的文学的纪律秋室杂文莎士比亚全集远东英汉大辞典风格:风趣幽默朴实隽永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梁任公及其作品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3、七分钟的时间默读课文,查字典解决不确定的字词读音,并思考:问题2:文章记叙了梁启超的哪些情况?问题3:他的演讲给听众留下怎样的印象?从哪里可以看出来?(1)齐读生字词戊(w)戌(x)叱咤(zh)莅(l)临迥(jing)异精悍(hn)激亢(kng)箜(kng)篌(hu)酣(hn)畅蓟(j)北(2)回答思考问题A明确:音容笑貌学者风度B明确:深刻印象从课文中找原句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记得清

5、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整体感知课文,把握内容。问题4:到清华大学演讲的人不计其数,但他们却没有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为什么梁启超却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说他在演讲时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讨论他的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

6、讨论结束后,每组派多位代表向全班同学发布讨论结果。发布内容包括特点及旁批。需要注意的是,每组每位代表限说最多两个特点。最后特点+代表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胜出者可要求任何一位同学或老师朗诵课文。设计意图:精读揣摩人物特点。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参照课后研讨与练习一给这些语句加旁批。4、朗诵课文,思考问题。问题5:作者是怎样在行文中展现这些特点,刻画人物形象的?明确:撇开政坛上的梁不说,在文坛上,梁是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感情丰沛,沉稳睿智潇洒,热心肠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梁的形象如何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明确:在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

7、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举例:课文原句)设计意图:分析人物形象。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析人物形象。问题6:本文是叙事散文,既有充分的叙事,又有充沛的抒情,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是怎样抒发的?直接表达A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怀着无限的景仰B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强烈多少倍。C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半直接半含蓄的表达A我很幸运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B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C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对此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完全含蓄的表达A

8、描写外貌,着重于表现神采,展现一个卓越不凡的大家的形象和风范。B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纯粹是动作描写,但读者仍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敬佩。C标题“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以学生的辈分称呼梁,已是一种尊敬和爱戴。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及侧面烘托的人物写作方法师生活动:借鉴作者写人记事上的精巧之处,在记叙中加入自己的评论和感受 5、课堂小结这两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学目标在课堂中也有所体现。绝大部分的同学都能积极思考,并敢于回答问题。(三)目标检测完成研讨与练习二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梁任公先生的文学主张。配餐练习A组题1下列加粗字注音不正确的一

9、项是( )A显宦(hun) 莅(l)校 屏(bng)息以待B步履(l) 沉着(zhu) 涕(t)泗交流C潇(xio)洒 蓟(s)北 大汗淋(ln)漓D精悍(hn) 激亢(kng) 手舞足蹈(do)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景仰 戊戌 启迪 风神潇洒B谦逊 宏亮 箜篌 公竞渡河C弥漫 苍茫 引证 起承转合D机缘 酣畅 沾襟 博闻强记3下列文段空白处依次应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_长袍,步履_,风神潇洒,_顾盼,_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A肥大的 稳健 左右 光芒B瘦

10、窄的 稳健 前后 神采C瘦窄的 沉着 前后 光芒D肥大的 沉着 左右 神采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B组题4下文加粗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B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翻云覆雨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C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D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5选出填入下文空白处最妥当的一项( )梁任公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

11、术。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我很幸运地有机会听到这一篇动人的演讲。那时候的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着无限的景仰,_。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但是他们没有能留下深刻的印象。A倒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B倒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也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C倒不是因为他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实在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D倒不是因为他

12、是戊戌政变的主角,也不是因为他是云南起义的策划者,实在是因为他的学术文章对于青年确有启迪领导的作用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课文基础知识的掌握。C组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9题。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是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我记得他开头讲一首古诗,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

13、奈公何!这四句十六字,经他一朗诵,再经他一解释,活画出一出悲剧,其中有起承转合,有情节,有背景,有人物,有情感。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约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有时候,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他敲头的时候,我们屏息以待,他记起来的时候,我们也跟着他欢喜。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

14、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又听他讲杜氏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先生又真是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了。这一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求之当世能有几人?于是我想起了从前的一段经历,笔而记之。6讲普通话能更好地交流,可作者为什么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_7作者引用箜篌引有什么作用?_8为什么许多听了他的讲演的人就“从此对于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_9选段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写梁任公的?有什么好处?_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鸟梁实秋我爱鸟。从前我常见提笼架鸟的人,清早在街上溜达。我感觉兴味的不是那人的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