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师版(A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测试卷 教师版(A卷) Word版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单元 测试卷(A卷)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失败的英雄荆轲一生只干了一件事,就是行刺当时秦国的最高统治者秦王赢政。这件事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人们却一直把荆轲看作是一个英雄。司马迁在史记刺客列传里描写了五个刺客:曹沫、专诸、聂政、豫让和荆轲。比较一下这五个人的功绩,荆轲是刺杀最没有成效的一个:刺秦完全以失败告终,不但一无所获,而且损失惨重,除了自己被杀外,还搭上秦武阳、樊於期的性命,失去了燕国督亢地区的地图,使燕遭秦的报复。但是,荆轲却成为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在刺客列传中,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他一个人的篇幅超过了其他四个
2、人的总和。并且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司马迁又为什么要对荆轲如此偏重呢?因为荆轲比其他四个刺客高出一筹,而那又是因为秦王比其他刺客要谋刺的对象高出一筹。况且,这个秦王后来横扫六国,统一天下,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王。两千年来,人们为荆轲失败扼腕叹息,纷纷分析其失败原因。有人认为是荆轲进咸阳宫失去了帮手;有人认为荆轲剑术不精,武功欠佳,没有刺杀到秦王;还有人认为荆轲有贪生心理,没有在“图穷匕见”的第一瞬间向秦王下手,他想抓活的,给自己生还的希望。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我不敢认同,说他想生擒秦王倒可能是事实。人们对“荆轲刺秦”
3、一直有一个误会,以为荆轲来到咸阳宫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秦王。其实燕太子丹派荆轲到秦国,第一目的是想效仿曹沫挟持齐桓公的事件,荆轲最好也能挟持住秦王,逼他归还侵略燕国的土地;若不行,再刺杀秦王。但最终两个目的都没达到。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他刺秦成功。然而,假如荆轲真刺死了秦王那时候赢政还只是一个诸侯国的国君而已,还没有变成后来的秦始皇,那么,荆轲的名声也就与刺客列传里其他的刺客一样了,而不会脱颖而出。所以,荆轲的英名,正在于他的“失败”。荆轲的英名虽与成败有关,但更重要的是:荆轲敢于越过易水,渡过黄河,来到强大的秦国,进入了它的心脏地带咸阳宫去单挑秦王;他遇到的对手比其他所
4、有刺客遇到的对手都要强大,但他敢于向最强者挑战;他去赴死,高歌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当那个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一进咸阳宫就被那种威严的气势吓得大惊失色时,他能谈笑自如;当他面对高高在上被文武百官簇拥着的秦王时,他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荆轲在咸阳宫只战斗了几分钟,然而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1下列不属于荆轲是“这五名刺客中名气最大的一个”原因的一项是( )(3分)A司马迁对荆轲有偏爱,描写荆轲的文字最长、最详细,篇幅超过了其他四刺客的总和,使人们能对这位刺客有更多了解。B司马迁在描写荆轲时,笔墨饱含感情,整个刺秦过程描写得慷慨悲壮、惊心动魄,从而给人留
5、下了深刻的印象。C荆轲为了让后人知道,他与其他刺客不同,他不是为了刺杀而刺杀,而是为了表现自己敢于向最强者挑战的精神。D对手的地位、分量抬高了刺客的地位与分量,荆轲刺杀的对象后来成为统一中国的第一位帝王,也加重了荆轲的名气。【答案】C【解析】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对“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场短暂战斗显示了荆轲敢于单独挑战最强者,勇于赴死的勇力、胆略与英雄气概。B荆轲在咸阳宫虽然只战斗了几分钟,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C刺秦行动虽然失败了,但荆轲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影响深远,长久地为中国人所深深敬仰。D荆
6、轲在孤独中完成了他应该做的所有动作,他慷慨赴死,大义凛然,是正义的化身。【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解答此题,先从文中找到论述“这几分钟却震撼了中国人几千年”的语段,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答题区间在倒数第二段,B项,“但因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流芳千古,影响深远。”表述不正确,属于强加因果。所以选B。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世人对荆轲的失败耿耿于怀,是因为潜意识里希望着荆轲刺秦成功,作者认为这种愿望可以理解,从文中看,作者也怀着同样的愿望。B作者认为荆轲未在“图穷匕见”的一瞬行刺,
7、是想劫持秦王逼其归还侵略的燕地,这是有可能的,而说荆轲有贪生心理是一种误解。C荆轲是个流传千古,名气很大的刺客。作者开篇却从他的刺杀业绩写起,指出荆轲是刺杀最没成效的一个,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D文中写号称十二岁就杀过人的秦武阳在咸阳宫大惊失色的表现,是为了反衬荆轲的镇定勇敢,从而佐证文中的观点荆轲是一个失败的英雄。【答案】A【解析】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迁之所记,从汉元至武以绝,则其功也。至于采经摭传,分散百家之事,甚多疏略,不如其本,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其论术
8、学,则崇黄老而薄五经;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道游侠,则贱守节面贵俗功。此其大敞伤道,所以遇极刑之咎也。然善述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野,文质相称,盖良史之才也。诚令迁依五经之法言,同圣人之是非,意亦庶几矣。夫百家之书,犹可法也。若左氏国语 世本睦战国策楚汉春秋太史公书,今之所以知古,后之所由观前,圣人之耳目也。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其言秦汉,详矣。至主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基垒疏略,或有抵牾。亦其涉猎者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以勘矣。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
9、所蔽也。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一,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呜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夫唯大雅“既明且哲,能保其身”,难矣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序货殖,则轻仁义而羞贫穷 序:记述B所以遇极刑之咎也 咎:过失C此其所蔽也 蔽:短处D质而不俚 俚:鄙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咎:处罚。可以通过“既往不咎”这一成语来辅助理解。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0、是( )(3分)A在班彪看来,史记存在严重的问题,司马迁受极刑乃咎由自取。 B“诚令”三句,是班彪惋惜司马迁未能用“圣”的观点写史记。C班彪、班固父子对史记的评价基本相同,他们认为史记欠缺的要害为“是非颇缪于圣人”。D班固所见刘向、扬雄以来对史记的评价,并发表己见,但并未为此后的史学批评立下准则。【答案】D【解析】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6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B以迁之博物治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C以
11、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之伦D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迹其所以自伤悼小雅巷伯乏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一、借助句首、句末词:“而”“既”“矣”。二、借助句子的大意:以司马迁的博学广闻,却不能靠智慧保全自己,遭受了极刑仍在狱中发愤写作,他给任安的信中所陈述的也是可信的。究察其所以哀伤自己,是属于诗经小雅中巷伯一类的人。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务欲以多闻广载为功,论议浅而不笃。(3分) (2)道游侠,则贱守节而贵俗功。(3分) (3
12、)至于采经摭传,分散数家之事,甚多疏略,或有抵牾。(4分)【答案】(1)(他)一心想以见闻广博、记载全面作为功绩,议论肤浅而不深刻。(2)称道游侠,就鄙视守节而看重世俗的事功。(3)至于采录、摘取经传,分别记述几家的史事,有很多地方粗疏简略,有的地方互相矛盾。【解析】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11分)送客归京唐白居易水陆四千里,何时归到秦?舟辞三峡雨,马入九衢尘。有酒留行客,无书寄贵人。唯凭远传语,好在曲江春。东城送客马上宋贺铸向午孤烟起客樯,一陂春水两鸳鸯。渔童解唱沧浪曲,应笑尘埃马上郎。【注】九衢(q):纵横交错
13、的大道;繁华的街市。曲江:唐长安城曲江池,为京都人中和、上巳等盛节游赏胜地,每逢科考放榜,皇帝常于此召集上榜举子举行宴会,饮酒赋诗。沧浪曲,即沧浪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即盛世施展才华,乱世独善其身。8.白诗中颈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5分)【答案】本联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2分)有”与“无”形成强烈对比,“有”是为了反衬“无”(1分),以此体现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赏识重用的复杂心情。(2分)(答满两种手法满分,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对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分析技巧一定要结合内容,申清楚题目要求,题干中说是“哪些
14、”手法,自然不能写一种,诗中“有”和“无”很显然形成对比,而重点又落在“无”字上,所以还应有反衬的手法。手法答全了,还要注意结合内容加以分析。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9.两首诗都写了“送客”,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答案】白诗既有对友人归京的担忧、欣羡之情,又有对自己失意落魄、渴望得到君王重用,并对友人寄予厚望的期许之情。(3分)贺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风光的热爱,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却被束缚不可解、欲归隐田园而不得的无奈苦恼。(3分)【解析】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2)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 。(苏轼定风波)(3)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