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17407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9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单元质量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卷学业水平达标)单元质量检测(一)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点缀(zhu)袅娜(nio)弥漫(n) 脉脉含情(mi)B处理(ch)颤栗(zhn)霎时(sh) 蓊蓊郁郁(wn)C混沌(dn) 落蕊(ru)房檩(ln) 揠苗助长(y)D曲折(q) 茎叶(jn)倩影(qin) 纤尘不染(xin)解析:选CA项,“弥”应读“m”,“脉”应读“m”;B项,“处”应读“ch”;D项,“茎”应读“j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脉博精彩参差斑驳惹是生非B掂记苍茫梳梳落落平平仄仄C箫索嘶叫一泻千里以

2、逸待劳D瞥见婆娑急不暇择视同至宝解析:选DA项,脉博脉搏;B项,掂记惦记,梳梳落落疏疏落落;C项,箫索萧索。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B但杨柳的丰姿(指美好的姿态),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C可是这秋的深味(很浓烈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大致的轮廓)罢了。解析:选CC项,“深味”,深层浓厚的味道。4(山东高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

3、确的一项是 ()A严冬的夜晚,凛冽的北风从后窗缝里灌进来,常常把人们从睡梦中冻醒,让人不寒而栗。B这次军事演习,蓝军一度处于劣势,他们在关键时刻反戈一击,才夺回了战场上的主动权。C在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实际情况,广开言路,畅所欲言,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献计献策。D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是各有千秋。解析:选DA项,不寒而栗,形容非常恐惧。不能指天气,此处望文生义。B项,反戈一击,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或拥护的一方。此处望文生义。C项,广开言路,指尽量给下属和群众创造发表意见的条件。此处用错对象。D项,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价值,各有所长,使用正确。5下

4、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B种种迹象表明,购房者的观望非但没有像往日那样,坚持几日就选择放弃,重新加入到购房大军中去,而且政策的从严,让购房者对房价下降充满信心。C那些以繁体字作为生活、工作、创作必需品的书法家,与生活、工作中不需要繁体字也使不上毛笔的人比较,其作品的味道是不同的。D扶起老人反被讹诈,一个历来以“助人为乐”为传统美德的民族遭遇了严峻考验。我们应该如何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呢?解析:选CA项,属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去掉“能否”或“否”。B项,主谓搭配不当,“观望”不能“坚持”“加入

5、”,“从严”不能让购房者充满信心,应改为“观望的购房者”“从严的政策”;关联词位置不对,“非但”调到“观望的购房者”之前。D项,不合逻辑,“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有误,可去掉“不再”。二、阅读鉴赏(40分)(一)课内阅读(18分)阅读下文,完成第69题。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

6、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

7、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6“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请分别指出“酣眠”“小睡”在这里所比喻的内容。(4分)答:_参考答案:“酣眠”指朗照,“小睡”指淡云遮盖后的淡淡的月光。7文章中对景物的描写大都是非常美丽的,诸如“倩影”“丰姿”等优美的词汇,但写到高处丛生的灌木却很特别,说成“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你认为这个比喻恰当吗?为

8、什么?(5分)答:_参考答案:恰当。这个比喻不但符合灌木阴影参差不齐、并不美丽的特点,而且恰到好处地渲染出作者略有苦闷的心情。8第2段中写道“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分)答:_参考答案:表达了作者压抑和苦闷的心情。9作者说“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作者想起江南采莲事情的原因。(6分)答:_参考答案:今晚月下荷塘的景色和江南的景色很相似。江南采莲的情景是充满了浪漫的爱情和欢快的气氛的,是自由、美好的生活的象征。而作者现实中的生活是压抑、苦闷的,为了排解这种压抑和苦闷,所以就想起了江南。(二)课

9、外阅读(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超山的梅花郁达夫凡到杭州来游的人,因为交通的便利,总只在西湖一带,登山望水,漫游两三日,便买些土产,如竹篮纸伞之类,匆匆回去。而离杭城三五十里稍东偏北的一带山水,现在简直是很少有人去玩,并且也不大有人提起的样子。在古代可不同。去今百余年前,杭州人的好游的,总没有一个不留恋西溪,也没有一个不披蓑戴笠去看半山的桃花,超山的香雪的。原因是那时候杭州和外埠的交通,所取的路径都是水道。舟入塘栖,两岸就看得到山影;到这里,自杭州去他处的人,渐有离乡去国之感,因而塘栖镇和超山、独山等处,便成了一般旅游之人对杭州的记忆的中心。 超山是在塘栖镇南,据说高有五十余

10、丈,周二十里,因其山超然出于皋亭黄鹤之外,故名。超山脚下,塘栖附近的居民,因为住近水乡,阡陌不广之故,所靠以谋生的完全是果木的栽培。所以超山一带的梅林,成千成万;由我们过路的外乡人看来,只以为是乡民趣味的高尚,个个都在学林和靖的终身不娶,殊不知实际上他们却是正靠此而养活妻孥的哩!超山的梅花,向来是开在立春前后的;梅干极粗极大,枝杈离披四散,五步一丛,十步一坂,每个梅林,总有千株内外,一株的花朵,又有万颗左右;故而开的时候,香气远传到十里之外的临平山麓,登高而远望下来,自然自成一个雪海;近年来虽说梅株减少了一点,但我想比到罗浮的仙境,总也只有过之,不会不及。 从杭州到超山去的汽车路上,过临平山后

11、,两旁已经有一处一处的梅林在迎送了,而汇聚得最多,游人所必到的看梅胜地,大抵总在汽车站西南,超山东北麓,报慈寺大明堂前头,梅花丛里有一个周梦坡筑的宋梅亭在那里的周围五六里地的一圈地方。 大明寺前的所谓宋梅,是一棵曲屈苍老,根脚边只剩了两条树皮围拱,中间空心,上面枝干四叉的梅树。因为怕有人折,树外面全部是用一铁丝网罩住的。树当然是一株老树,起码也要比我的年纪大一两倍,但究竟是不是宋梅,我却不敢断定。去年秋天,曾在天台山国清寺的伽蓝殿前,看见过一株所谓隋梅;前年冬天,也曾在临平山下安隐寺里看见过一枝所谓唐梅;但所谓隋,所谓唐,所谓宋,等等,我想也不过“所谓”而已,究竟如何,还得去问问植物考古的专家

12、才行。 出大明堂,从梅花林里穿过,西面从吴昌硕的坟旁一条石砌路上攀登上去,是上超山顶去的大路了。一路上有许多同梦也似的疏林,一株两株如被遗忘了似的红白梅花,不少的坟园,在招你上山,到了半山的竹林边的真武殿外,超山之所以为超,就有点感觉得到了;从这里向东西北的三面望去,是汪洋的湖水,曲折的河身,无数的果树,不断的低岗,还有塘的两面的点点的人家,这便算是塘栖一带的水乡全景的鸟瞰。 从中圣殿再沿石级上去。走过黑龙潭,更走二里,就可以到山顶,第一要使你骇一跳的,是没有到上圣殿之先的那一座天然石筑的天门。到了这里,你才晓得超山的奇特,才晓得志上所说的“山有石鱼石笋等,他石多异形,如人兽状”诸记载的不虚。

13、实实在在,超山的好处,是在山头一堆石,山下万梅花,至若东瞻大海,南眺钱江,田畴如井,河道如肠,桑麻遍地,云树连天等形容词,则凡在杭州东面的高处,如临平山黄鹤峰上都用得着的,并非是超山独一无二的绝景。 你若到了超山之后,则北去超山七里地外的塘栖镇上,不可不去一到。塘栖镇跨在一条水的两岸,水南属杭州,水北属德清;商市的繁盛,酒家的众多,虽说只是一个小小的镇集,但比起有些县城来,怕还要闹热几分。所以游过超山,不愿在山上吃冷豆腐黄米饭的人,尽可以上塘栖镇上去痛饮大嚼;从山脚下走回汽车路去坐汽车上塘栖,原也很便,但这一段路,总以走走路坐坐船更为合适。一九三五年一月九日(原文有删节)10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文章以游踪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