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孙** 文档编号:9117384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9课 赤壁赋 Word版含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赤壁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壬戌()嫠妇()愀然() 匏樽()举酒属客() 冯虚御风()舳舻千里() 横槊赋诗()窈窕之章() 扣舷而歌()酾酒临江() 一叶扁舟()答案:xlqiopozhpnzhshuyoxinshpin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予以改正。不绝如偻_余音凫凫_沧海一栗_ 旌旗碧空_相与枕籍_ 万倾之茫然_桂棹兮蓝桨_ 幽壑之浅蛟_侣鱼虾而友靡鹿_答案:不绝如缕余音袅袅沧海一粟旌旗蔽空相与枕藉万顷之茫然桂棹兮兰桨幽壑之潜蛟侣鱼虾而友麋鹿3指出下列文言句子的句式特点。(1)而今安在哉_(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_(3)何为其然也_(4)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_

2、(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_答案:(1)宾语前置句(2)被动句(3)宾语前置句(4)介宾短语后置句(5)介宾短语后置句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1)“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这诗中的“三父子”,指的是_、_、_,其中以_的学识为最高。他字_,号_,四川_人,_派词人的代表。他的散文_和_永垂千古。(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中的重要人物,其他七位分别是_、_、_、_、_、_、_。(3)根据文段可知,客人“托遗响于悲风”的原因有三:一是从人物方面,由古代“一世之雄”与_的对比而生悲;二是从宇宙方面,由山川之无穷与_的对比而生悲;三是从理想方面,由挟仙遨游、抱月长终的愿望与_

3、的现实的对比而生悲。答案:(1)苏洵苏轼苏辙苏轼子瞻东坡居士眉山豪放赤壁赋后赤壁赋(2)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3)当今等闲之辈吾生之须臾不可乎骤得5将下列空缺处补充完整。(1)清风徐来,_。(2)_,凌万顷之茫然。(3)_,望美人兮天一方。(4)其声呜呜然,_,_,_,不绝如缕。(5)寄蜉蝣于天地,_。哀吾生之须臾,_。_,抱明月而长终。答案:(1)水波不兴(2)纵一苇之所如(3)渺渺兮予怀(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5)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B.C.D.答案:C解析:“身体斜着坐”错,应为“端直身体坐”。2下列句中加点的“

4、如”字,意思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B如怨如慕,如泣如诉C如日中天D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答案:A解析:A项,动词,到,往;B、C、D三项,动词,像。3. 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A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C古之学者必有师D昔臣之解牛之时答案:D解析: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项,动词,到;B项,宾语前置标志;C项,助词,的。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西望夏口”中的“西”字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B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C臣乃敢上璧D项王乃复引

5、兵而东答案:B解析:都是名词活用为状语,其他是名词用作动词。5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侣鱼虾而友麋鹿B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C先天下之忧而忧D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答案:B解析:B项为使动用法。A、C、D项均为意动用法。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望美人兮天一方B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今齐地方千里答案:B解析:“美人”古指所思慕的人,今指漂亮的女人;“妻子”古指妻子儿女,现只指妻子;“地方”古指地域面积土地方圆,今只指地盘。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各题。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6、,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

7、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襟危坐危:端正B逝者如斯 逝:往C固一世之雄也 固:原来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享有答案:C解析:固:本来。8对下列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何为其然也苏子愀然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虽我之死,有子存焉A相同,不同B相同,相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答案:D解析:这样,的样子,都是“即使”的意思。9苏子用月与水作比,阐明了什么道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阐明变与不变的道理。B阐明物质不灭的道理。C阐明无欲即无私的道理。D阐明物各有主的道理。答案

8、:A解析:作者主要感情是慨叹人生无常,因而他的眼中景胸中情都是感情的客体,由变与不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10作者引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一句诗,主要想说明的是()A明月当空,星辰稀疏,乌鸦和喜鹊都不见了,这是对当时环境的具体描绘,作者在此用它暗示环境。B写明月其实是在写人,作者借用它意在说明自己心境纯洁如明月,行事如明月,光明正大,襟怀坦荡。C诗的作者一生求贤若渴,“明月”即“贤才”,“贤才”若当空明月,可望而不可即。而乌鸦、喜鹊则似贤才择主,犹豫再三而选择良枝。作者从客的悲凉,抒写自己的达观。D乌鹊南飞表现的是作者的失落,作者追求的东西未得到,故伤感痛苦。这种士大夫失意后的落寞,让人读之心神

9、俱悲,难以掩卷。答案:C11翻译下面句子。(1)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_(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_答案:(1)客人你知道那江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像这样滚滚流去,却始终未曾流走;时圆时缺就像月亮,可是最终没有消减或增长啊。(2)至于天地之间,万物都有各自的主宰,假如不是我所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敢取用。12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一种旷达、超然的洒脱,请根据下面文段的具体语境,模仿画线句子,再写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构成排比。人能做到旷达,实在是对人生的感悟,是对世界的乐观,是对时代的热爱,是对生活的迷恋。胸怀浩大,但不

10、是野心膨胀;目光深远,但不是肆意贪婪。旷达是崇高的思想修养与伟大人格的自我表现,是内在美的外在花环。旷达不是山野豪气,山野豪气是草莽间个人主义的放大;_;_;_。答案:旷达不是玩世不恭,玩世不恭是盲目中自以为是的迷失旷达不是醉生梦死,醉生梦死是繁华中生命价值的贬损旷达不是自在逍遥,自在逍遥是失意时人生烦恼的掩饰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班级_姓名_分数_(21326分)1文学常识填空。苏轼(10371101),字_,号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_(朝代)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一位通才,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散文方面,他与_并称“欧苏”;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_”;在词方面,苏轼开了_一派,他和_并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