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鉴赏的学习感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73176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戏曲鉴赏的学习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戏曲鉴赏的学习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戏曲鉴赏的学习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戏曲鉴赏的学习感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戏曲鉴赏的学习感悟古代戏曲在我国文学艺术园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古代戏曲与诗、词、文、赋等文学体裁不同的是:戏曲既作为阅读的文本存在,包括剧本的情节、结构、关目、宫调、曲牌、文辞、声韵等方面;又有着复杂的艺术形式,包括唱、念、做、打以及舞台布景、音乐伴奏等,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因此,戏曲从萌芽到成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发展的线索不只一条,来源也不只一处,无论内容还是形式,无不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简言之,它发端于先秦两汉,酝酿于隋唐,形成于宋,繁荣兴盛于元,发展演变于明清。今天,中国戏曲发展为以国剧一京剧为代表,由众多地方戏曲组成的戏曲大家庭,仍然丰富着人们文化生活,为大家带来无数欢乐。 中

2、国古代戏曲的发展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是从西周末年的俳优滑稽表演到西汉百戏中的角抵戏,再到唐代的参军戏,故事表演日渐丰富,逐渐成为戏剧的主体。另一条是由原始歌舞到隋朝“九部乐”的制定,再到唐代代面、钵头、踏摇娘等歌舞戏的演出,民间歌舞艺术获得极大的发展,为戏曲官调、曲牌、声韵的成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宋代是戏曲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在参军戏的基础上,吸收融合历代歌舞艺术和民间说话、讲唱、影戏、杂扮等技艺的成就,对滑稽故事表演和歌舞戏两条线索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产生了宋杂剧、金诸宫调、金院本以及戏文等新的文学形式。到了元代,在金院本和宋杂剧的基础上,元杂剧具备了成熟戏曲的诸种因素,形成了前景壮观的发展势

3、头。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二者各有自己的发展轨迹。由于南戏在元代前期处于发展的薄弱阶段,还不能与杂剧一争高下,所以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元杂剧之所以能够以深刻的思想与精湛的艺术取得与唐诗、宋词并称的地位,产生一批传世不衰的艺术品,至关重要的原因是一批杰出的文人以他们的文学生命来参与戏曲的创作,他们自身的文学素养,提高了元杂剧的审美档次,使得元杂剧创作精致化和典范化。 元杂剧有完整的艺术形态,剧本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在体制上,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个别也有一本五到六折的。此外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位置或

4、在折前或在两折之间,用来介绍人物、情节等。每本在结尾时有一对或两对对子,称为“题目正名”。在音乐方面,元杂剧有严格的规定,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而且同一套曲子的排列顺序也比较固定。元杂剧用北曲演唱,乐器主要使用琵琶等弦乐,风格豪放激越。在角色设置上,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由正末演唱的戏称为“末本戏”,由正旦演唱的戏称为“旦本戏”。元杂剧中用“科范”来规定动作表情或指示舞台效果,简称“科”。在元代近百年的时间里,北杂剧创作风靡全国,作家云起,涌现出一批成就卓著的戏剧作家和演员,剧本成千上万,洋洋大观。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5、”的关汉卿、郑德辉、白朴、马致远等。重要的作品分别有窦娥冤(关汉卿)、单刀会(关)、望江亭 (关)、倩女离魂(郑德辉)、梧桐雨(白朴)、汉宫秋(马致远)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伟大的戏剧家王实甫创作了被称为是“天下夺魁”的西厢记,成为元代戏曲最高成就的代表。 明清两代,在通俗白话小说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 明清传奇也迎来了古代戏曲史上的第二个高峰。戏曲到明清两代分为杂剧和传奇两大类。但明清传奇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与宋元南戏一脉相承。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是北宋末年流行在江浙一带的民间歌舞小戏,到元末明初出现了较为成熟的剧本琵琶记与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即所谓荆、刘、拜、杀四大院

6、本。琵琶记因其高度的艺术成就被称为“南戏之祖”。奠定了明清传奇的基本格局。明清传奇就是在南戏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特指用南曲写成的长篇戏曲剧本,它荟萃了南戏和元杂剧的精华,成为明清时期重要的戏剧体裁之一。传奇在明清两代,在内容体制、舞台表演等方面都比南戏有进一步的发展,一直延续到清中叶乾隆年间,传奇被地方戏取代为止。新世纪新时代,人们求时尚,讲时髦,没有多少人去仔细品味祖国的传统戏剧,无非是些老一辈的人去重温旧时罢了。倒是外国人,懂得欣赏传统戏剧,品味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戏剧是我国国宝,国萃。它代表着我国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风情。百年沧桑在上面形成了烙印,百年变幻使它更添一色。人们在其中找到明亮的镜

7、子,在其中找到古社会的制度,享受文化和智慧的熏陶,沉浸在另一个世界。我国传统戏剧反映了古中国众多英才猛将,巾帼英雄,像穆桂英、吕布、刘备、诸葛亮,孙悟空等。它们凝聚了我国古人民多少辛勤的汗水。它们是古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我们应向全世界人民证明:中国是一个文明之国,中国古代人民的辛勤劳动下向你们说明,中国文化不容忽视!我们应所有人知道:世界上有个国家叫China,那儿曾有许多勤劳的古Chinese,他们用他们最真挚的心和英雄们伟大或凄凉的故事凝成了伟大美妙的Chinese Opera中国传统戏剧! 古老的中国历史悠久,古人民留下了多少文明、古迹、风俗、民情?莫不是那场“文化大革命”,怎会丢失如此多的值得研究的文风情? 如今,外国来宾来到我们这个大中国,首先点名欣赏令人啧啧称赞的京剧。他们游览了一部分的“大中国”,总要瞅瞅豫剧、昆剧、越剧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戏剧。因为,它们上面刻画下了历史长河上的蛛丝马迹,让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国历史,中国风情,中国文化。 因此我希望中国人可以看到这一点,把国粹留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