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91172785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考研政治模拟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运动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B.全面的观点和重点的观点C.同一观点和斗争观点D.联系观点和发展观点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C.事物之间的必然联系D.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斗争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联系的观点B.是否承认发展的观点C.是否承认内部矛盾的观点D.是否承认质变的观点4.“和而不同,同则不继”,这种对和谐的看法,表明( )A.和谐与矛盾是排斥的B.和谐

2、和矛盾是同一的C.和谐包含着矛盾D.有矛盾就没有和谐5.在我们分析人时,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这一工作方法的理论根据是( )A.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的原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6.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问题精髓的原理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原理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关系原理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原理D.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原理7.孙子兵法日:“投入亡地然后存,陷入死地而后生”。韩信据此背水一战,大败赵军;马谡据此屯兵山下,痛失街亭。同是根据兵法但却造成两种不同结果,这说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

3、两者没有共性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C.兵法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D.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的道路和方向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C.事物的普遍联系D.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9.“君子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对“和”与“不同”理解正确的是( )A.和是指主要矛盾,不同是指次要矛盾B.和是指矛盾的主要方面,不同是指矛盾的次要方面C.和是指矛盾的统一性,不同是指矛盾的斗争性D.和是指矛盾的对立统一,不同是指矛盾的特殊性10.雪莱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该名言体现了(

4、)A.普遍联系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规律D.对立统一规律1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虎之所以犯这种错误,在于割裂了( )A.必然与偶然之间的关系B.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C.本质与现象之间的关系D.可能与现实之间的关系1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古训的哲学方法论意义是指( )A.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活动的决定性条件B.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神学目的”论划清界限C.正

5、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同唯心主义划清界限D.正确认识事物的因果联系可以提高实践活动的预见性二、多项选择题1.恩格斯认为:“世界是过程的集合体。”对这一命题的正确理解有( )A.任何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有限的B.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无始无终的无限过程C.每一个具体事物的有限过程都是整个世界无限发展过程的一部分D.世界无限的发展过程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有限的过程集合而成的2.马克思认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这表明( )A.任何事物内部都孕育着否定的因素B.任何事物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灭亡C.事物只有到了失去了存在条件的时候才能够被

6、否定掉D.正在成长中的新事物也应当被否定掉3.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 )A.揭示了事物矛盾的基本属性和特点B.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C.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D.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4.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C.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D.认为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5.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是(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是量变

7、的必然趋势和结果B.质变能打破旧质对量变的限制C.质变引起新的量变D.质变造成新事物产生,质变优于量变6.下列属于矛盾分析法的是( )A.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B.“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C.“执两用中”D.“洞悉症结”7.下列属于矛盾斗争性的内容有( )A.战争B.学术争论C.生活方式的差异D.相互限制8.逻辑的东西和历史的东西是辩证统一的,表现为( )A.逻辑与历史是一致的B.逻辑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具有内在统一性C.逻辑的东西则是“修正过”的历史的东西D.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又包含着差异和对立9.马克思指出“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些偶然性本

8、身纳入总的发展过程中,其中也包括一开始就站在运动最前面的那些人物的性格这样一种偶然情况。”上述论断中指出( )A.历史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B.历史的发展过程纯粹是必然的C.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表现出来D.历史人物的性格这种偶然因素对历史发展有一定影响10.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是( )A.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与辩证思维方法是完全一致的B.二者有着方法论上的共同性,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C.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D.现代科学思维方法又丰富了辩证思维方法三、填空题1.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是_和_2.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其实质是_.3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是_

9、,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4. _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_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与趋势。5. 在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体系中,_居于核心地位,是根本的认识方法。6.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_和_的统一。7.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有_、_、_、_、_.8. _与_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四、分析题1. 材料1赫拉克里特则进一步把“命运”称为“逻各斯”,他宣称命运本身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他认为“逻各斯”永恒存在着,万物都根据“逻各斯”而产生,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从的。 摘自欧洲哲学简

10、史材料2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地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和我们的意识而起着作用的(马克思把这点重述了千百次)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地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材料3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这是唯物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这是唯心主义。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第167页材料4我们不要过分陶醉

11、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他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森林,也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5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更加突飞猛进。从1990年到2001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增长100%,天然气增长92%,钢增长143%,铜增长189%,铝增长380%,锌增长311%,十种有色金

12、属增长276%.这样的消耗速度,迅速耗尽了国内的资源。中国人口占世界21%,但石油储量仅占世界1.8%,天然气占0.7%,铁矿石不足9%,铜矿不足5%,铝土矿不足2%.到今天,我们已经不可能靠国内资源来支撑今后的发展。从消费总量看,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57%,铁矿石,将达到57%,铜将达到70%,铝将达80%.我国的国内资源再也难以支撑传统工业文明的持续增长,我国的环境更难以支撑当前这种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产方式的持续扩张。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267.4万多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万多平方公里;我国18个省的471个县,近4亿人口的耕地和

13、家园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胁;我国目前的废水排放总量为439.5亿吨,超过环境容量的82%;我国七大江河水系,劣五类水质占40.9%,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我国尚有3.6亿农村人口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我国废气中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927万吨,烟尘排放量为1013万吨,工业粉尘排放量为941万吨,人民身体健康受到严重损害。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人口资源危机,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有可能越不

14、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对中国而言,如果我们继续沿着当前这种发展模式走下去,将难以解决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区域分化和阶层分化的矛盾,将难以解决全球环境恶化的矛盾。我们也许是幸运的一代人,能看到未来新文明的曙光,它将彻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也许是最不幸运的一代人,因为我们可能将经历一场人与自然彻底冲撞后的劫难。 摘自环球时报(2004年2月6日)请回答:(1)分析材料1、2、3,简述“逻各斯”含义,并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问题上的区别。(2)分析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的含义。(3)分析材料5,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2. 材料1我国历史上曾经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的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会状态。 摘自2005理论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