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规范汉字书写.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63237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规范汉字书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国规范汉字书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国规范汉字书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国规范汉字书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国规范汉字书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规范汉字书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规范汉字书写.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规范汉字书写篇一:规范汉字书写及具体要求规范汉字书写及具体要求写好汉字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的义务,更是每一位华夏儿女的自豪与骄傲。新课标明确指出:“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要加强写字教学,指导学生认认真真地写字,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让学生写方方正正的中国字,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指导思想以市教育局文件精神为动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推行素质教育,进一步抓好写字教学。拓展写字教学科研课题,不断提高写字教师的写字教学与科研理论水平,不断提高全体教师的三笔字书写水平。二、

2、教学工作(一)加强写字教学工作,教师先行。1、努力钻研写字教材。认真写好写字教案。备课时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实际及各班的特点,传授写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机结合写字教学,渗透德育、审美教育。既要重视学生写好字,更要重视学生如何做人。2、优化写字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益。要逐步完善写字教学的 模式,写字教师要增强创新意识。学习和采用电化教学手段,适量插入一些书法欣赏教学内容。3、提高写字教学质量,完善写字教学评估。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实验的不断深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人们对写字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写字教师要面对现实,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教学上要有新的作为,需要动脑筋想办法,不断

3、提高写字教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如何改进写字教学的评价,写字教学的评价要有利于引导绝大多数学生对写字、书法的兴趣;有利于形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具有规范的写字技能,注意学生对基本笔画,汉字基本结构的把握,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对高年级的书写 评价,既要关注其书写规范和流利程度,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化审美情趣。(二)加强写字课题研究,提高写字科研含量。研究的课题是:既重视写字,更重视育人,写字教学要围绕研究课题内容。三、工作措施1、进一步健全学校写字教育领导机构。充实领导力量。2、大力宣传写字教育的重视意义和作用。在教师会上,有机结 合教育部及市教育局关于加强写字教学的有关文件精

4、神,引导教师进行细致入微的学习,让大家领会文件精神实质。让大家都来齐抓共管学校的写字教学,真正做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重视和推进写字 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文化墙、对家长、师生、社会广为宣传、营造一各良好的学书写字的氛围。3、加强写字教师队伍建设。要提高写字教师的师德水平,提高 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鼓励他们参加提高书写或教学水平的进修学习,开展好写字教师的教研教改活动。调动他们做好科研课题的积极性,并于5月末开展写字教学研讨活动,有低、中、高三个年度各出一节识字写字课,示范课后进行研讨交流。全镇教师参加。4、采取措施,注意训练,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学校规定每天学生的练字时间不少于15分钟,各

5、班主任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不同的书写水平,结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练字要求,制定本班学生练字的要求和目标,开辟写字园地,增强学生的写字兴趣。5、依靠各学科教师参与写字教育。加强写字教学,不仅仅是写字教师的工作,也是所有老师的共同任务,写字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所有教师都必须参与其中,所有教师都是有责任重视学生的日常写字,所有教师都要做好学生表率。因此,所有教师在撰写教案、课堂.板书,誉写评语及书写要规范、工整,各科教师都应要求学生作业时书写规范、认真、整洁、真正做到“提笔就是练字时”。北店学校篇二:1规范汉字书写概述第一单元 规范汉字书写概述授课时间年 月 日 第 周第节课题名称 规范汉字

6、书写概述 课型 讲授型教学目的与要求:1、初步认识汉字的产生与演变历程。2、牢固树立汉字的规范化的意识,掌握现行汉字的规范与标准。3、认识规范汉字使用的一些基本知识。教学重点:牢固树立汉字的规范化的意识,掌握现行汉字的规范与标准。教学难点:了解规范汉字书写混乱的成因,并形成规范汉字书写以正确、实用为主的理念。教法与学法:1、教师讲解。2、讲练结合。教具准备:无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汉字发展与使用概述一、导语:仓颉造字的传说仓颉也称苍颉,传说为黄帝的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

7、“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二、汉字演变与发展汉字的演变过程:汉字流行使用数千年,最早的文字、符号可以追溯到结绳时代。可以这样说,如果站在五千年历史之上看中国文字,早期的文字有许多正是简化字,而繁体字中又有许多不适合于文字使用流传规律的文字,汉字发展演变的历史,也是一部别有风味的中国文化史。这里面有传说的神秘,君王的意志,文人的情怀,艺人的奇想,还有无数人民的大智慧。我们不妨沿着这条汉字铺就的古道,品一品那历史的意蕴。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汉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商)(周)(秦)(汉)(魏晋)草书(一)、文字起源文字产生之前

8、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了各种和各样的记事方法,最原始得计亊方法是:结绳记事和契刻记事。1、结绳记事不论用一根绳子打结,还是用多根绳子横竖交叉,归根结底,它只是一种表示和记录数字或其他方位的一些简单概念。如大事记大疙瘩,小事记小疙瘩。疙瘩的多少也代表东西的多少。它只能帮助人们记忆某些事情,却不能进行思想交流。所以不可能产生文字,只能说它是文字产生前的孕育阶段。2、契刻记事人们用契刻的方法,将数目用一定的线条做符号,刻在木片或竹片上,作为双方的契约。后来人们把契从中间分开,作为两半,双方各持一半。以两者吻合为凭据。古代契上刻的数目主要适用来做债务凭证的。(二)、图画文字由于结绳记

9、事和契刻记事的不足。人们不得不采用其它的,比如图画的方法,来帮助记忆表达思想,用文字的线条或笔划把要表达的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的勾画出来,绘画导致了文字的产生。“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然而图画发挥文字的作用,转变成文字,只有在语言被广泛使用之后才有可能。譬如,画了一头象,大家见了才会叫它为“象”。久而久之,大家约定俗成,类似于 “象”这样的图画,就介于图画和文字之间,久而用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图画越来越多,画得也就不那么逼真了。这样的图画逐渐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终导致文字从图画中分离出来。这样,图画

10、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图画和变成为文字符号的图画文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这就是原始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称契文、龟甲文或龟甲兽骨文。甲骨文是一种很重要的古汉字资料。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

11、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是用来记事。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因为这个时候的文字多是从图画文字中演变过来的,所以它的象形程度比较高,因为是刻在兽骨上,所以笔画比较细,直笔比较多。(四)、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

12、商代的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金文与甲骨文相比,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人们把字铸刻在青铜器上,这就形成了金文,(因为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和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又叫钟鼎文)。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象形程度更高,而且有了线条化,平直化的趋势:金文的笔道肥粗,弯笔多。与甲骨文相比金文填实的写法,更形象生动逼真。(五)、汉字的持续演变1、大篆:大篆是西周时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针对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

13、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缺点是字体繁复,书写不方便。2、小篆: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由于它的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钦睐,又因为它的笔画复杂,行事古怪,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一些印章刻制上,一直采用

14、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3、隶书: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起源于秦朝,由程邈形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15、。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把小篆弯曲的线条改为平直的笔画,字体进一步简化,书写变的简便,但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大为降低.形体扁方而规整。4、草书:草书是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草书,是为书写便捷而产生的一种书体。说文解字中说:“汉兴有草书”。草书始于汉初,其特点是:存字之梗概,损隶之规矩,纵任奔逸,赴速急就,因草创之意,谓之草书。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因它多用于奏章而得名),章草又进一部发展成为今草。到了唐朝,又有了抒发情怀,寄情于笔端而表现的狂草。草书本就于章草。5、楷书:随后柔和了隶书和草书,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