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浮池设计说明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43843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浮池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气浮池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气浮池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气浮池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气浮池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气浮池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浮池设计说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气浮池设计说明气浮工艺主要处理对象为疏水性悬浮物(ss)及脱稳胶粒。选用加压溶气气浮系统,对密度小的纤维类、油类、微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分离尤具优势。加压容器气浮系统:依靠水泵将处理后的水加压,与加压空气一道被压入密闭的压力溶气罐,空气借助压力以及气、水接触产生的湍动溶解于水中,多余的未溶解空气则由防空阀排放。将溶气水通向溶气释放器,溶气释放器骤然消能减压致使微小气泡稳定释放至水中,供气浮之用。配备的其它设备:泵两台(一台备用)、空压机、压力溶气罐及相应管道设计计算1.1主要工艺指标(1)气浮池所需空气量式中: -气浮池池所需空气量,kg/h-空气容重,g/L(20时为1.164g/L)-一定温

2、度下,一个大气压时的空气溶解度,mL/Latm(20时为18.7 mL/Latm)-加压溶气系统的溶气效率,取0.8-溶气压力,atm (2)溶气水量式中,-溶解度系数,20时为0.0241.2气浮池本体气浮池用挡板或穿孔墙分为接触室和分离室。1.2.1接触室(1)接触室表面积式中:-水流平均速度,取15mm/s(2)接触室长度L式中:-接触室宽度,m(3)接触室堰上水深H2(4)接触室气水接触时间tc式中:-气浮池分离室水深,取1.8m1.2.2分离室(1)分离室表面积As式中:-分离室水流向下平均速度,取1mm/s(2)分离室长度LS满足长宽比2:13:1式中:-分离室宽度,m(3)气浮池

3、水深式中:t气浮池分离室停留时间,取20min(4)气浮池容积W(5)总停留时间T校核,符合规定气浮池总高度H:式中:-保护高度,取0.3m -有效水深 -池底安装出水管所需高度,取0.3m气浮池计算草图二沉池本案例水量小,宜采用竖流式沉淀池,设计一组沉淀池。计算过程如下:(1) 中心管面积f和直径d沉淀池设计最大流量=0.10m3/s,中心管内流速v0=0.025m/s。(2) 中心管喇叭口语反射板之间的缝隙高度h3设污水由中心喇叭口与反射板之间缝隙流出速度v1=0.02m/s,喇叭口直径d1=1.35d=3.05m(3) 沉淀部分有效断面积F沉淀池表面负荷q=1.02m3/(m2h)故污水

4、在沉淀池中流速v为:(4) 沉淀池直径D(5)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h2设沉淀时间t=3h,则(6) 沉淀池泥斗进入沉淀池的悬浮物浓度C1=3.1510-5t/m3出水悬浮物浓度C2=6.310-6t/m3污泥容重=1t/m3污泥含水率P0=99.2%两次清除污泥相隔时间T=24h=86400s污泥体积VW为:设圆锥下底半径,r=2m,上底半径R=4.5m,则圆台高度h5为:沉淀池圆锥部分溶剂V1计算如下:故沉淀池圆台斗符合要求。(7) 沉淀池总高度H设超高h1及缓冲层h4各为0.3m,则(8) 集水槽溢流堰即沉淀池的内壁,故堰长为:设槽宽=0.1m,则溢流槽中水最高处的深度为:,取0.1m污泥浓

5、缩池(有效池深不小于3m)采用一座圆形的连续式辅流连续式重力污泥浓缩池,并且带有刮泥机和搅拌装置,采用静压排泥。污泥由中心进泥管连续流入,浓缩污泥由刮泥机刮到污泥斗中,从排泥管排走,上清液从上清液排出管排走。设计参数:进泥含水率:P0 =99.2%浓缩后污泥含水率:P1 =97%池组数数:n=1(组)浓缩时间:T=15 h超高:h1=0.3 m缓冲层高度:h3=0.3 m剩余污泥量:设计计算(1)计算污泥浓度C0P0=99.2%,按密度1000kg/m3计。(2)浓缩池面积A式中,Q污泥量,m3/d,取Q=100.5m3/d;C0污泥固体浓度,kg/m3,取C0=8 kg/m3;G污泥固体通量,kg/(m2d),取G=30kg/(m2d)。(3)浓缩池直径D设计采用n=1个圆形辐流池单池面积浓缩池直径,取D=12 m(4)浓缩池深度H浓缩池工作部分的有效水深h2式中,T浓缩时间,h,取T=16h超高h1=0.3m,缓冲层高度h3=0.3m,浓缩池设机械刮泥,池底坡度i=0.05,污泥斗下底直径D1=1.0m,上底直径D2=2.4m,底部倾斜角55。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污泥斗高度总高度,取 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