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考试精华整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43256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理考试精华整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地理考试精华整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地理考试精华整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地理考试精华整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地理考试精华整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理考试精华整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理考试精华整理(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地理复习重点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1. 中国地理区位及其地理意义:、地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南部,东临太平洋,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气候温和,区位优越。半球位置:北半球、东半球。经纬度位置:中纬度大国 。 海陆位置:位于全球最大陆与最大洋之间 、我国处在亚州东部,西连西亚,东北接东北亚,东南为东南亚,南接南亚,具有方便的交通和区域协作的地缘优势、我国处在太平洋至印度洋的海上交通要道,是北亚,西北亚与太平洋沿岸国家南下印度洋与大洋洲的陆上、海上交通经过之地。、中国境内有第一、第二亚欧大陆桥经过,处于亚欧交通要到和海上门户的重要地理区位,在世界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地位。2

2、. 中国地理景观的特征:、地理景观:、中国地理景观的差异首先变现为东西差异,其次表现为南北差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起伏巨大,使水平地带性自然景观破碎化,呈现随海拔升高、逐渐递变成各种相似于水平地带的自然景观类型,形成垂直带分异的自然景观谱系。、中国地理景观复杂多样,显示在地带性、地域性、地方性以及城乡之间,农牧、林牧区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自然环境的时空变化明显:中国疆界辽阔,地处中纬,随着热赤道的南北移动,东北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西风带的位置也随之南北移动,各气压系统的相互作用位置、形式、强度等不稳定,气流变化最为显著。、季风降水不稳定: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大、雨热同季和冷、热、晴、雨多

3、变。及丰盈的强弱和影响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构造运动活跃:中国处于最强大的两大地震带交接位置,地质构造复杂,是多地震国家。、地表起伏显著:是一个多山国家,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易侵蚀的地表物质分布广泛、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人类对离地表面、海洋与海岸带、大气圈、生物多样性、水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改变,已明显超了自然的作用。3. 如何从地理分布的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

4、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

5、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包括特有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

6、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祖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造山河,使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库、分洪、滞洪和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利效益。营建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与海防林,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

7、时也使祖国的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4. 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北,美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南?中国的西部沙漠成因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作用和山脉的阻隔作用,青藏高原将同纬度的西风分为南北两支,从周边绕了过去,而我国的原生沙漠都在盆地里面,蒸发大,降水少。美国西部沙漠有两个成因,一个是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温带沙漠气候,一个是内陆的背风坡现象,温带沙漠气候就是常年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加上附近的加州寒流,降温减湿,更加减少了降水。美国西海岸有纵贯南北的落基山脉,主脉平均海拔5000米,太平洋水汽在西面的迎风破抬升的过程中,已经有过一次降雨,因此在翻过山后,水汽含量大大减少

8、,而且随着海拔的降低,温度增加,变成焚风,所经之处,又干又热。另外美国西部地区海拔较高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地表水都流到低处去了中国沙漠偏北的原因之前已经提到,是地形原因,青藏高原的抬升,阻隔了干燥的西风,向南的一支吹到印度,向北的一支吹到蒙古,形成戈壁。在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合围下,新疆内陆形成盆地,由于远离海洋,季风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加上蒸发大,形成荒漠。藏北高原的荒漠是由于低温和少雨共同形成的,类似于苔原。美国偏南的原因也和地形有关。美国的总体地形是中间低两边高,南方的副高很容易向北延伸,在中西部地区形成荒漠。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5. 大地构造格局的具体特点并分析其原因特

9、点:一是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二是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的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边界与主要构造吻合,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6. 简述地貌大势及其地理意义:地势特征:地势高,高差巨大,地表起伏度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中国地势较高,平均海拔高过世界平均值100 多米 地势高差巨大,地表起伏大,中国地区间的海拔高差世界罕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这是中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地势高大的地理意义:、西高东低的地势趋向,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的走向;便于东西航运。、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

10、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热障碍。、地势高及起伏较大的区域影响各不相同。三大自然区差异加大;形成了典型的垂直带谱,呈现出多样化。7. 简述我国主要季风环流并分析其形成机制季风环流主要有: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形成的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夏季为亚洲低压形成的东南季风,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形成的西南季风。1、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分布的影响:海洋的热容量大于陆地的。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海陆温差大,季风明显。2、 行星风带位置季节转化对我国季风的影响冬季,我国主要在西风带的影

11、响下,强大的西伯利亚高压笼罩全国,盛行西北季风;夏季,西风带北移,我国在大陆热低压控制下,副热带高压北移,盛行偏南风。3、 青藏高原对我国的影响在冬季,高原温度较低,周围温度较高,形成下沉气流,从而加强了地面高压系统,是冬季风加强;在夏季,高原相对于周围自由大气是一个热源,加强了高原周围地区系统,是夏季风加强,另外,西南季风沿横断山脉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形成西南季风。8. 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气候和地貌景象格局的形成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一) 青藏高原的动力作用 (分支作用和屏障作用)分支作用:冬季,青藏高原北部把冬季风分化为两支:一支形成东风吹入塔里木盆地;另一支则沿着祁连山成西或偏西北风吹向河西

12、走廊,顺地势南下,形成冬季风通道,加剧了冬季风向东南的势力;夏季,西南季风抵达孟加拉湾再向北推进时,碰到青藏高原,即分为东、西两支:一支沿喜马拉雅山转为东风向西吹去;另一支则沿着山脉的走向流向我国西南地区,加剧藏东南水汽通道作用,使高原边缘降水增多,并进而因雨影作用使高原内部干旱加剧。 受青藏高原的阻挡,西风气流的分叉、绕行,东流与汇合,形成了北半球最强大的西风带。分支气流形成于10月,次年4-5月退出,它与东亚季风的进退有一定的关系屏障作用:北部蒙古一带很少受到南来的暖气流的影响,有利于冷空气的堆积,形成强大的蒙古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加剧了蒙古高原的干旱。 西侧阻挡了从西来的西风带气压系统

13、,有的在高原西侧滞 留、减弱,甚至消亡。南侧印度地区,由于高原阻挡了冬季风的南下,所以比同纬度地区温度高而气压低,温度的年较差小。 东侧的四川、汉中一带,为气流的相对静止区,气流扰动少,风力弱,多小涡旋,少有发展。(二) 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作用高原冬季的冷源作用,在高原地区形成一个冷高压,这就使高原空气向外流动,呈反气旋性环流。必然加强邻近地区的下沉气流,加强地面高压,加强了由海陆分布所引起的冬季风环流。夏季在青藏高原上出现了热低压,高原上温度是同纬度同高度最热的,对流旺盛,邻近地的空气流入高原,叠加在高原东侧的季风之上,增强了邻近地区低压的强度,加强了夏季风环流。最明显的地理格局影响就是:导

14、致我国众多都是由西向东或东南方流,因为青藏高原的海拔关系。还有就是青藏高原让我国东部的气候更适宜,因为它的存在我国东部就变成处于高原和海洋之间,这样格局是好的地理气候格局。夏天吹东南季风没有阻挡。还有就是青藏高原能有效制止西南季风北上,这样会给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带来丰富迎风坡降雨。9. 简述我国的水热结构(一) 、气温与温度带:我国版图纵跨赤道,经热带、亚热带和暖温带、中温带,直到寒温带,具有纬度地带性差别,特别是东部表现更为明显,温度基本上自南向北降低。季风的更替使这种温度变化表现更为复杂。、 冬寒冷夏暖热:冬季气温低,南北温度差异大;夏季全国气温普遍升高。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小于冬季、 气温年

15、较差大,四季分明 、 年较差由南往北加大、 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偏低(二) 、降水与干湿地带: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华北春旱夏雨型;长江中下游地区春雨、梅雨、伏旱型;青南、藏东、川西和云南大部及华南冬春旱、夏秋雨型;青藏高原西部夏雨集中型;湖北西部、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地区全年多雨型;东北东部地区夏秋雨型;西北内陆全年干旱型)降水变率大 10. 阐述土壤植被的水平地带模式:(一) 、土壤地带:土壤水平地带性分布在中国境内展现得比较完整,其中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与黄棕壤带自南向北依次排列,秉承东西向伸展,西侧之抵横断山系。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存在着明显的空间差异,并常随山体高度和山体形态的不同而呈现有规律的变化。(二) 、植被地带中国东部湿润、半湿润区南北植被地带变化。依次分布着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寒温带落叶针叶林。 中国北方东、西植被地带变化。自东向西随降水量的下降,依次分布着湿润区针叶阔叶混交林半湿润区森林草原半干旱区草原干旱区半荒漠及荒漠极端干旱区荒漠等。(三) 、土壤植被水平地带模式1、 东部在温度驱动下,形成土壤-植被纬度地带模式 2、 西北部在水分驱动下,形成土壤-植被经度地带模式 3、 青藏高原在高度、热量和水分三重驱动下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