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变生活1 0大 例子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42380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改变生活1 0大 例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科技改变生活1 0大 例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科技改变生活1 0大 例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科技改变生活1 0大 例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科技改变生活1 0大 例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技改变生活1 0大 例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改变生活1 0大 例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短信:空中飘满“小纸条”周文峰记得在两年前看到一则消息说,英国的中学生迷上发短信跟着了魔似的,放着好好的电话不打,偏要费劲地往小小的手机里输入一大串字符来交流。这不是舍易求难吗?不明白?真是老土!前阵子与几个同事聊天,才知道自己才老土,三十不到的人已经明显落后于社会节拍了。我那小姑娘同事跟我说,她用松下手机输入汉字的速度可赶上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这可把我吓坏了。要知道,她在电脑上的打字速度我是见识过的,没见手指怎么动,只见屏幕上的字一串一串地冒出来。看来,发短信没有我想象得那么费劲。难怪英国的中学生不爱电话爱短信。另一个同事告诉我,她有一个处于热恋中的朋友,每月单短信的费用就三百多。粗略

2、地一算,每条短信一毛钱,三百多块钱就得发三千多条短信息,平均下来每天就得发一百多条短信。天那,真是有空,那他们还做不做其他的事情?但是,短信的火爆仅仅是最近几年的事。1993年,最早的短信出现了,当然是英文的。中文短信直到1995年才面世。但那时的手机短信功能和服务都不完善,1998年以后,短信服务日益成熟,于是,一场短信“大围剿”从此开始。走在大街上,呆在办公室里,到处都是短信的铃声响个不停。即使是在家里,也难逃短信的势力范围,因为你家的电视不断地叫嚷着:“发短信,赢大奖”。我一位年近六十的同事曾跟我说有一次他去超市,收到家人给他发的一条短信:“爸爸,家里没米了”,于是他买了袋米回家,避免了

3、一次无米之炊。短信最大的好处是便宜,像“家里没米”这种小消息由短信代劳确实是最合适不过了。如今的短信从小的地方说,已经成为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许多人,逢年过节不再写信打电话,谈情说爱不用写情书煲电话粥,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再传纸条而代之以发短信短信改变了许多人的交际方式;短信还被利用来参与电台和电视台的节目、订阅每天的即时新闻或股票信息短信也提供了另一种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从大的方面说,短信俨然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最近看到一个统计,说中国人在刚刚过去的一年中共发送了900亿条短信,以我国手机用户2亿户计,那么就意味着每个手机用户平均一年发送450条,也意味着电信等行业从中获得了超过90亿元

4、的收入。不仅移动电信从中获得大量的服务提供费,其他行业也蜂拥而上。PDA,固定电话,还有互联网,都已经成为了提供短信应用与服务的平台。可以发送照片、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彩信业务也应运而生。真是人人都想分享“短信经济”的大蛋糕,并且还蓄谋着把蛋糕做大。短信当然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是,经常收到的各种杂七杂八的短信也挺烦人的。有给你发送GRE单词的,有谎称你中了大奖想骗你钱的,有号称该公司有小至手机大到轿车的水货供应的,诸如此类。因此,垃圾短信过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据说,逻捷克短信防火墙产品已经问世,而爱立信、诺基亚也表示有类似的产品或生产计划。开个玩笑,也许过去几年是短信“围剿”我们,

5、再过几年,我们犯愁的是如何去“围剿”短信。呵呵2、网络:像我这样的“网民”康慨全球互联网使用者已超过6亿,中国网民也将达到6000万之巨。有这样一个庞大的用户群体,网络早已不再是只是边缘化的技术,而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内容。我从1998年初开始上网,算来已经5年,但迄今也只以56K的猫拨号,没花钱去装ISDN或ADSL听说那都是过渡技术,所以一心等着我家所在的小区今年开通宽带。我没去过网吧(北京三联书店二楼的咖啡厅除外),因为听说那里搞不好要着火,有些部门也把那里和黄赌毒连在一处。我用网络,除了收发邮件和看新闻,大多是与工作相关的资料检索。我下载软件,很经常,因为我要确保我的电脑是世界上最好用

6、的。我没有ICQ号码,没装过雅虎通或MS Messager,因为我的朋友和作者大多也没这些东西。我没玩过网络游戏,因为我玩电脑游戏的时候还没有互联网。我下载过电影,只有一部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时间是2000年年底,耗时一天两夜,从此怕了。我偶尔上过成人网站这个没什么好说的。访问过黑客站点找点儿保罗西蒙的MP3或注册码什么的。但绝少去聊天室,既不想搞婚外恋,又怕说错了话惹祸,不像给报纸写文章,有三审制帮我把关。像我这样的“网民”我厌恶这个自轻自贱的词,就跟厌恶“群众”一样,但找不到代用的对2003年的网络有些什么想法呢?宽带该装了。对我来说,包月制宽带网的最大好处是便宜。即便每月150元

7、,也不及我现在网络费用的三分之一。对其他同志来说,可以更快地下载电影、更流畅地玩网络游戏。我最近发现,网上提供影片下载的站点越来越多,尽管其片源十分可疑。但正如盗版影碟带动了过去的国产VCD和今日的国产DVD一样,相信越来越多的地下影片提供商会大大刺激网民对宽带的兴趣,从而带动整个产业进入高速成长期。网络真的快成“第四媒体”了。“网上有人说”和“有人在网上说”甚为流行,越来越多的记者以此为新闻线索,前往受访者处求证。尽管多数遭到“不要听信那些谣言”或“不值一提”的回答,但网络言论的作用日益彰显。垃圾邮件咋办。我有一个用了5年的Hotmail邮箱,因为无数的垃圾邮件,已不得不采取最极端的过滤措施

8、除了我地址簿里的十几个老友,其他人的来信一概拒收。据说目前所有在网上传递的电子邮件之中,有30%是垃圾信件。而一家名为Surf Control的电子邮件过滤公司最近则称,到今年7月,垃圾电邮的数量将会超过正常电邮。电子邮件还能用吗?隐私权和知情权。总之,现在对上网者的限制越来越严,上不去的网站越来越多。听说现在有些地方进网吧跟坐飞机差不多了,要先出示身份证登记。也许这是出于好意,那就让我们往好的方面去积极理解吧。最后要说,Google还是很有用的。3、数码相机:让胶卷“下课”刘华杰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读大学时就在宿舍讨论过传统相机(胶片相机)早晚要被一种电子摄影装置取代。数码相机的思想并不神秘

9、,我猜许多人都考虑过。那时世上还没有数码相机,连这名字也没有。主要是光电传感器、记录芯片、图像处理等部件没有开发出来,或没有降到足够低的价位。数码相机算得上一种高技术产品,它必然是一种综合创新,只有观念或者只有某一部分技术都不成。胶片相机我用过几十年,品牌也不下数个,但从来不曾买过高档的,原因很简单,买不起。在美国买过一架尼康N70,算是能用的业余相机,镜头很锐,拍摄效果挺好的。从2000年开始,第一次接触数码相机,起初是200乘300的,为随机赠品。现在扔掉也没人要了。就是这种极土的数码相机,也能拍摄出可供网站使用的色彩还原准确的图形文件。再后来用过奥林巴斯较高级的数码相机,有210万象素,

10、感觉好极了,尤其是在暗光下。一般的室内开会,用它拍摄不用闪光。我曾在石花洞内实地拍摄过,无需闪光灯。到目前为止奥林巴斯是我遇上的最合手的数码相机,我现在个人买的富士PinePix S602在某些方面仍然不及它,特别是在暗光条件下。在室外,富士这一款表现也可以。从2002年下半年起,我几乎停止使用胶片相机了,理由是太费钱了,我手边的富士PinePix已经能够满足90%的应用。我估计再过5年世界上90%的照片将是数码相机拍摄的。据个人经验,数码相机的好处是:1)省钱,充足电就行,拍得不好删除就是了。2)环保,节省资源。3)快速,可以适应急需。4)色彩表现胜过一般的胶片相机,当然不及专业相机。5)适

11、合于大批量拍摄,如作为一个植物爱好者,在不长的时间内,我用数码相机拍摄了数千张植物照片,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6)图片容易不失真地长期保存。目前的问题是:1)坏了难以修理,我们单位的奥林巴斯相机变焦杆出了毛病,好不容易找到一处公司的服务部门,修理要价极高,而且一年后这种型号就不再生产了。2)快门速度不够,抓拍时常遇到问题。3)耗电也大。4)许多功能华而不实。5)洗印照片较贵。但是从发展的眼光看,胶片相机难以有什么大进步,而数码相机日新月异。我现在能找到的缺点,几年内都可能解决。可以想象,将来胶片相机只能供发烧友玩了,胶卷产量骤降,价格上升。那时冲胶卷要比现在拿光盘洗照片更难。4 DV:即使不能

12、成为张艺谋数码摄像机(DV)对我不是时髦的玩具,而是一个即能干又体贴的伙伴。她既满足了我记录人生的渴望,又帮我省掉了刻苦钻研拍摄技术的种种麻烦。尽管各大生产厂商变着花样地展示旗下DV的过人之处,但我最看重的还是携带方便和使用简易这两个优点。说实话,除了知道可以摄影和摄像以外,我对自己手中的这台DV的其他的功能一概不知,更没有什么拍摄技巧可言。但是“高科技”的力量就是在于可以让普通人轻松成为“高手”。我不用研究什么景深、焦距、对比度等等的专业术语,有了DV,既使“业余”也没有关系。那扇小小的显示屏使我拍到的就是看到的,不必在拍摄的时候“睁一眼,闭一眼”了,边走边欣赏那才够逍遥,只要手指头够灵活,

13、电池充足,就可以全程保存“过去时”。当然要想拍出“英雄”或者“黑客帝国”那样的片子,还不能指望DV。除了清晰度不够高,这种轻巧机器的防震动性能是完全没法和斯坦尼康相比的,不过晃来晃去的效果对拍摄纪实节目来说倒最能体现真实的感觉。到现在为止,这台佳能ZR45我只使用过两次,而两次拍摄的短片都已经在北京电视台播出了。第一次,我用DV记录了在印度洋岛国马尔代夫度过的一周。当马尔代夫清透的海水、明澈的天空、洁净的沙滩以及多资多彩的海洋生物和生机勃勃的海岛植物通过我的镜头展现在成千上万的观众面前,没有人不会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每一次观看这段影片,我仿佛又回到了迷人海岛,又见到了自由自在的动物朋友们,

14、又和他们一起感受清风、聆听树语。DV不仅为我保留了对快乐假期的美好记忆,更演绎了一堂生动感人的环境教育课。第二次,我使用DV对北京一家条件恶劣的私人动物园进行了“曝光”。通过大众媒体电视的呼吁,不仅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更让许多善良的人们了解到爱护动物也要讲科学懂法制。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这家非法的私人动物园终于被关闭了,那里的动物也将得到妥善的安置。我越来越爱DV了,我要拍更多的片子,让大家都来分享我看到的美丽事物,也同样关注那些需要关注却被忽视的事物。5、信用卡:一卡走天下周文峰就在几年前做学生时看数字化生存一书,还觉得书中谈及的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深刻变化只不

15、过是作者尼葛洛庞帝未来学家式的预测和想象,心中尽管相信数字化生存方式的必将到来,但那是比较遥远的事情。工作没几年,猛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已经是半数字化了,口袋里的各种电子卡多了起来。出门乘车时用交通卡,购物时用信用卡,看病时用社会保障卡,家里的水电煤和电话账单也直接从银行划账了事。不仅我是这样,身边的人也大多如此,在上海的街头随便找一人,从身上肯定可以掏出几张卡来。要说起来,这肯定还属于数字化生存的初级阶段。现在的电子卡品种之繁多,恐怕难以一一列举。就以我自己来说,单单银行的信用卡就有四张。这还算少的。记得有一次看电视上的一个访谈节目,当时招商银行行长从口袋中掏出一个皮夹子,一数单信用卡就有十张。

16、说实在的,口袋中带着一大堆卡自然比带着一大堆钱方便、安全,尤其是出差或旅游时,但是,要记住那么多的密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好在上海市政府已经推出了社保“一卡通”、交通“一卡通”和银行卡“一卡通”等“一卡通”工程,这样就可以将各种名目繁多的卡集中在几张卡里,用起来自然方便得多,我将这称之为数字化生活的中级阶段。到如此地步,我已经很满意了,但是,一旦这些“一卡通”工程完成后,通往完全“一卡通”或“无卡通”的日子也不会远了,到那时,“数字化生存”就更近了一些。6、磁悬浮:80年后环游地球周文峰说起2002年的上海,最出彩的事情莫过于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和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商业运营示范线的开通。前一件事让人们想像着8年后的上海,后一件事则使人们想像着80年后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