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1142949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案篇一: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整合教学案例对课文进行学习分析时,教师不是一味地讲或读,而是采用了引导启发得手段,学生能说的让他们尽量说,老师只是在学生确实无法弄懂的情况下才讲解,以避免传统教学中的满堂灌现象,使学生学会自主的学习。篇二: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上传: 易会群 更新时间:20XX-12-12 9:34:23初中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教学案例爱莲说设计者:易会群教材分析1爱莲说是人教新课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教学课时为1课时。2本单元的能力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并且在反复诵读

2、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3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代表作,以莲喻人,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以莲花君子自勉,不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通过本课的学习体会作者高洁的情感和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2在了解作者经历和爱莲说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揣摩文中描写莲花的文字,品味作者流露出的情感,了解文章运用的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能力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能快速阅读拓展文章,在拓展文章的支持下深入理解爱莲说的深意。2学生在自主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主动提出问题,

3、提升发现问题、辨析问题的能力。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疏通文意、处理课文难点,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勇于面对生活、不随流俗的积极人生态度。2有积极的情感体验,欣赏莲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有培养自己具有“莲”的品质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习文言文爱莲说,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体味所描写的景物与作者所抒发的“志”之间的关系。 教学策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小组协作学习相结合为主。 教学过程

4、实录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教师活动:我们首先浏览网页中“美丽的莲花”,看后谈谈你对莲花的印象?学生活动:浏览网页图片,回答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正因为莲花有这样美好的形象和品质,自古以来就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宋朝的哲学家周敦颐就特别喜爱莲花。为此还写下了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爱莲说。设计意图:由各种各样的莲花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对莲花的美丽、洁净、亭亭玉立有直观感知,为下文分析描写莲花外貌形态的语句、体味作者对莲花品质的颂扬作铺垫2多样阅读、整体感知:利用网页资源,了解作者生平。教师活动:世间的花种类繁多,各具不同的精神气质,一般来说,喜爱什么花,也反映了这个

5、人的心态和志趣。周敦颐这么喜爱莲花。他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写作背景。学生活动:浏览网页“作者简介”部分,了解作者生平及本文写作背景。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爱好及本文的写作背景,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多样阅读、感知课文听范读教师活动:同学们,我们打开书,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注意句读,语气、语调。学生活动:听范读。自由朗读学生活动:自由朗读课文。学生代表读课文教师活动:请两位学生读课文,强调注意语气语调、节奏停顿以及作者情感。学生活动:学生代表读课文,其他学生听读评价。设计意图:熟悉课文,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通过反复听读、朗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

6、解协作学习、疏通文意教师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借助课文下面注释协作疏通文意。学生活动: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疏通文意。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反馈,提出本小组内难以准确翻译的语句与其他小组交流。教师活动:教师给予总结明确。设计意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解决字词理解障碍,疏通文意。解决难点句子的翻译。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3小组协作、质疑探究独立思考、质疑发问学生活动: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写作方法提出问题。教师活动:总结学生问题,引导课文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莲是花中的君子?三种花象征人世中的哪三种人或人生态度,作者对这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表达

7、了怎样的情感?作者爱“莲”,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设计意图:学生就文本内容主动设疑,客观上促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加以归纳,围绕学生理解难点安排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深入探究,解答疑问教师活动:为解决同学们感兴趣的第一个问题,我请大家找出文中描写莲花的语句,概括这几句写了什么?作者如此准确生动的进行描写,意在突出什么?学生活动:画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思考回答问题。教师活动:这些描写,句句写莲,而又句句喻人。我们看莲这些外在的特点,都显示出了莲哪些高洁的品格?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教师活动:莲花具有这样多的高洁品质,难道不能称其为君子吗?教师活动:明确托物言志的写作

8、手法。教师活动: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先请同学们思考,“谁喜爱菊?这种人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学生活动:(讨论回答)陶渊明,“晋陶渊明独爱菊”“陶后鲜有闻”,陶渊明是有名的隐逸之士。他做彭泽县令时,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田园,以酒遣怀,以菊花为伴。他是真正的隐士。所以,菊隐喻远离官场、躲避现实的隐士;教师活动:(总结明确)它们虽有气节,但消极避世。对他们消极避世的孤傲,作者无意为伍。“陶后鲜有闻”,便戛然而止,语气冷淡,似有隔世之感。周敦颐的人生态度,他是主张入世的,隐士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君子能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教师活动:谁喜爱牡丹?这种人有怎样的人

9、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学生活动:牡丹,象征世俗“富贵人”;教师活动:(补充时代背景)唐朝初期特别推崇牡丹,把牡丹视为珍品,誉为国花。到贞元时,对牡丹的赏玩,更成为盛行长安的社会风气。暮春时节,车水马龙,权贵们不惜高价争相购买。由于统治者的提倡,长期以来形成一种竞效奢靡、争攀富贵的不良的社会风气,直到宋代依然存在。因此,周敦颐文中名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及世俗之徒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字里行间讽意十足。对争名夺利的权贵们,他不屑一顾。教师活动:谁喜爱莲?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对此抱何态度?学生活动:作者爱莲,莲是花中的君子,他从内心热爱,而且是努力效法的。教师活动:明确

10、了以上两个问题,咱们一起思考第三个问题:“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呢?”学生活动: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莲的超凡脱俗,作者以莲自喻,借抒写爱莲之情表达自己的淡泊名利,洁身自好,品格高尚的人生态度,婉转的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教师活动:(总结学生发言)莲花和菊花虽然都不满现实,但菊花采取逃避态度,后者则敢于面对现实,在污浊的生活中保持它高洁的情操。因此,莲花比菊花显得更加可贵。周敦颐写牡丹,实是对当时权贵追慕荣华富贵的嘲讽。作者通过对三种花的德性品格的描写,以牡丹作反衬,用菊花做陪衬,就自然把莲花的美好形象树立在读者心目中。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合作探究

11、、讨论交流。理解作者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学生通过研读,深入文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理解了作者情感4拓展阅读,关于菊、牡丹、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活动:古人云:“言为心声。”莲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化身。我们再看“比较学习”和“拓展阅读”两个栏目,阅读关于菊、牡丹和莲的诗文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学生活动:浏览网页,阅读诗句、文章,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学生进一步领会本课托物言志的手法;同时能够理解由于各个作者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所以他们即使面对同一事物也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言的志也会不同。(也就是说,同一个事物可能在一篇文章中被歌颂,也可能在另一

12、篇文章中被批判)此环节,不但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还尊重了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5教师小结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在当时浑浊的世间,他以莲自喻,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实在难能可贵,有这样高的人品,他能写出这样经世不衰的佳作。同学们,希望我们都追求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篇三: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感受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的感受达旗第三小学:任海燕 21世纪的今天,科技迅猛发展:微信、微博、电脑网络日新月异。就连学生学习的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将信息技术与阅读教学整合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模式。信息技术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极大地活跃教学内

13、容的呈现方式。恰当地使用多媒体、网络,以绘声绘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观事物,以图、文、声并茂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才能较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利于实现自主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探究性学习,最大程度地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思辨力和创造力。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整合到一起呢?在工作实践中的尝试,使我有了一些初步的体会与想法。我认为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传统课堂的模式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是有明显作用的。尤其在阅读教学中,这一效果来得更为直观。一、 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篇目的课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比较遥远,这样没有生活

14、实际感受作为参照的课文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教师空洞的讲解也很难起到预想的效果。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声情并茂的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大增。他们能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主体作用。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信息技术在这方面有无法比拟的优势,它可以使面向学生的教学内容生动活泼、色彩鲜艳、声情并茂。形象生动的画面伴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与解说,能够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功能,增加教学的魅力,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单一的听老师讲的单调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

15、学习兴趣,充分进行自主学习。比如教学下雪啦时,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伴随着北风呼啸的声音,一些美丽的雪花像精灵一样从天空中纷纷飘落,在风中翩翩起舞。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挥起了手,舞动了腰。大声的叫着“下雪啦!下雪啦!”。学生们被优美的画面和逼真的音乐感染了,仿佛自己来到了雪地中和雪花共舞,和课文中那些快乐的小动物一样,纷纷进入了特定的意境之中。这对于南方孩子来说,生活中极少的有关下雪的体验从这里得到了深化,自然对文本中那种“欢乐”的理解更为深刻。这不得不归功于多媒体。在接下来的阅读过程中,也能将更丰富的感情融入其中。孩子们眉飞色舞的朗读到现在仍令人记忆犹新。二、 信息技术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在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发现一些内容上比较简单的课文。对于这样的课文有很多学生在第一课时时就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内涵。那么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