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课 程1 4年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1141764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课 程1 4年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六章课 程1 4年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六章课 程1 4年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六章课 程1 4年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六章课 程1 4年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六章课 程1 4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课 程1 4年(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课程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属于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 C )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2、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D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3、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 C )的语言。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 4、各学科的纲领性指导文件是( A )。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案5、形式教育

2、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 D )。 A.知识技能 B.技能技巧 C.技巧 D.智力6、课程目标的依据有:对学生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以及( C )。A.对教材的研究 B.对教法的研究 C.对学科的研究 D.对教学模式的研究 7、教科书编制的直接依据是( D ) 。A.教学目标 B.教学计划 C.教学任务 D.课程标准8、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是( C ) 。A.研究型课程 B.特色课程 C.学校课程(校本课程) D.活动课程 9、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是( A ) 。A.研究型课程 B.基础

3、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10、注重拓展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各种不同的特殊能力,并迁移到其他方面的学习。这是( C )。 A.研究型课程 B.基础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11、从课程的组织核心矛盾,课程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和( C ) A.活动中心课程 B.实践中心课程 C.社会中心课程 D.研究中心课程 12、根据课程设计的原理和方法而制定的指导教学的各种规定是( B )。 A.课程设计 B.课程文件 C.课程计划 D.课程活动 13、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D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

4、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14、综合课程论把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形成的综合课称为( B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15、实质教育论主张,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 B )。 A.理论知识 B.实用知识 C.数学知识 D.逻辑知识16、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 C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7、在教学过程中,认为应以能力发展为主而相对忽视掌握知识的理论主张称为( D )。A.现代教育论 B.

5、传统教育论 C.实质教育论 D.形式教育论18、“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是哪位教育家的名言?( B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C.凯洛夫 D.赞科夫19、经验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B )。A.布拉梅尔德 B.杜威 C.多尔 D.奈勒20、我国新的课程结构中,小学阶段以哪一类为主?( A )A.综合课程 B.分科 C.综合实践活动 D.选修课程21、现代学科课程的奠基人是( B )。A.孔子 B.夸美纽斯 C.杜威 D.布鲁纳 22、 后现代主义课程论的典型代表是美国学者( A )。A.多尔 B.杜威 C.泰勒 D.奈勒23、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强制性的课程是( C )。 A.综合

6、课程 B.核心课程 C.国家课程 D.校本课程24、农村中学教育必须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农村中学发展和改革的( B )。A.基本内容 B.根本方向 C.关键问题 D.权宜之计 25、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C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26、( B )既是课程设计与实施的终点,又是继续向前发展的起点。 A.课程实施 B.课程评价 C.课程教学 D.课堂反馈27、( D )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 A.课程大纲 B.课程安排 C.课程计划 D.课程实施28、( C )是指课程机构编制的,主要解决依据培养目标设置哪些课程以

7、及解决课程的标准问题。 A.课程安排 B.课程大纲 C.课程设计 D.课程计划29、什么是国家对每门学科教学的统一要求,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它有利于保证教学的计划性和质量?( C ) A.教学计划 B.教学文件 C.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D.教科书 30、教师备课的指导性文件是 (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学方案 D.教学策略 31、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方法改革 B.观念改革 C.课程改革 D.内容改革32、历史上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 B )。 A.朱熹 B.孔颖达 C.夸美纽斯 D.斯宾塞 33

8、、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是指( C )。 A.读、写、画 B.读、算、画 C.读、写、算 D.画、写、算 34、课程目标有四个方面的规定性:一是时限性,二是具体性,三是预测性,四是( A ) 。A.操作性 B.抽象性 C.概括性 D.目的性 35、在安排课程表的过程中,学校要从全局着眼,统筹安排好课程计划所规定的每一门课程,使每一门课程都处在能发挥最佳效果的恰当位置,从而实现各门课程功能的协调化、整体化,产生最好的教育效果。这是安排课表的( C ) 。A.迁移性原则 B.生理适宜原则 C.整体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36、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

9、素是社会、儿童和( D ) 。A.政治 B.经济 C.文化 D.知识 37、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课程评价模式是( A )。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DIPP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38、“根据教学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学任务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指的是( A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教案 39、中小学用得最多的课程类型是( D )。 A.新授课 B.复习课 C.技能课 D.综合课 40、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C )。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

10、性课程 D.核心课程 41、倡导活动课程的教育家是( D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柏拉图 D.杜威 42、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课程具体表现形式的是( D )。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教科书练习册43.下列不属于新课程结构特点的是(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单一性 D.选择性44在制订教学计划时,教学时间的安排要体现( C )的原则。A以社会实践为主 B以课外活动为主 C以上课为主 D以家庭教育为主45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D )A. 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课程标准)46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是指( D )A教

11、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教科书 D课程类型47.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是( C )。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杜威 D桑代克4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D ) A科学主义课程论 B人文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结构主义课程论49衡量各科教学的重要标准是( B )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课程标准)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50.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 A )的表现。 A课程是知识 B强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51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

12、是( C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52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 B )的争论 A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B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D. 知识与思想53.课程论研究的是( C )的问题 A为谁教 B怎样教 C教什么 D教给谁54( D )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计划 D教学目标二、填空题1、美国学者古德来德归纳出五种不同的课程,第五种是 ,即指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经验的课程(理解的课程)2、将源于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的知识内容以一定的方式与主题、问题或源于真实世界的情境联系起来的课程,这种课程是 课程。综合3、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是 课程。隐性4、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指导性文件。是 。课程标准5、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 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评估6、课程标准中确立了知识与技能、 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过程与方法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要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 。”选择性8、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 三个层次构成。模块 9、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