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4112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边境线约有2.

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

3、、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

4、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1、 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2、 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3、 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

5、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

6、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巴等族与藏族杂居。同样,在汉族集中地区也杂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人口,例如上海市虽以汉族为主,但是也有37个少数民族的居民。就全国而言,我国几乎没有一个市或县的居民是单一民族的。所以,我国民族分布的显著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 据 1990年普查,我国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有 6O0多万人,约占全国少数民人口总数的6、6,占全国散居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21。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几乎都有少数民族。主要特点是:1、世居的少,迁居的多;2、

7、人数少,居住分散;3、联系面广;4、仍然保持着本民族的特征和宗教信仰;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6、民族意识较强。 我国这种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状况,是在各民族几千年不断交往的历史中形成的。这种民族分布有利于各民族间的交往学习,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回族、满族同汉族使用汉语。其余五十三个民族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解放前,只有二十一个少数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包括通用汉文的回、满、畲三个民族)。文字体系有比较原始的象形表意文字、音节文字、字母文字。字母形式有:藏文字母,回鹘文字母,傣文字母,阿拉伯、拉丁、斯拉夫字母等七种。有的民族使用几种文字,如,傣族使用四种文字,蒙古族使

8、用两种文字。 宗教在少数民族中有着重要、广泛深刻的影响。 我国的少数民族能歌善舞,具有优秀文化传统,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创造了大量优美动人的诗歌、神话、历史传说,以及许多文学作品,有价值的科学典籍,产生过一些著名的文学家和科学家。同时他们还创造了很多雄伟壮观、绚丽多彩、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 由于各种历史和自然的原因,各民族的社会发展很不平衡,甚至在同一民族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也不平衡。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制约着文化、风俗习惯的形态和性质。这需要我们以历史和全面的眼光,认真研究对,待做一番挖掘、整理加以发展,使我国的民俗文化得以弘扬,更具有时代意义。 我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在五十六个民族中民

9、俗事象极为丰富。这些民族事象不仅伴随着历史发展而生存、发展、消亡、演变,而且以其特有的折光反映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物质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清理这份丰富的文化财产,探索其性质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民在文化上的创造力,而且有助于民俗更健康地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我国历史悠久,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每年的民族节日达多个,其中众多的民族盛会主要集中在早春、秋天和冬季。如苗族的芦笙会,侗族的三月三,苗年等等。每逢节日各族人民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节日活动丰富多彩,有唱歌、跳舞、吹芦笙、击铜鼓、斗牛、赛马、赛龙舟、玩灯笼、演地戏等活动。人们把这些节日比喻为民族风情和民间艺术的百花园。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石板房、吊脚楼、鼓楼、风雨桥等造型奇特的民族建筑,再加上少数民族许多奇特的生活习俗、接待礼仪都将使人们产生浓厚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