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安全常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1136091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0.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限空间安全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有限空间安全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有限空间安全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有限空间安全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有限空间安全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限空间安全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限空间安全常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限空间安全常识1.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进入有限空间实施的作业活动称为有限空间作业。2. 2014年9月29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 条规定(第69号令),自发布之日起施行。3. 有限空间安全作业五条规定(第69号令)“五必须五严禁”内容:一 是必须严格实行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二是必须做到“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严禁通风、检测不合格作业; 三是必须配备个人防中毒窒息等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识,严禁无防护

2、监护措施作业;四是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严禁教育培训不合格上岗作业; 五是必须制定应急措施,现场配备应急装备,严禁盲目施救。4. 涉及或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 员(简称“有限空间四类人员”)要进行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的培训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未经专项安全培训且考核合格的人员,不得从事有限空间管理和作业。5.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气体和缺氧环境有限空间作业的班组,每季度 应组织开展一次有限空间作业危险预知训练活动,并及时完善作业标准。6. 有限空间主要分为三类:即封闭半封闭设备、地下建(构)筑物、地上

3、建(构) 筑物。长期不用的设施或通风不畅的场所、矿井、特殊情况下的围堤和挖掘作业视为有限空间。公司重点管控的“三类有限空间”是指: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有限空间;涉及有毒有害和窒息性气体或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存在淹溺或掩埋危险的有限空间。7. 采用管道送风时,强制通风引风区应设置在远离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异常释放的区域,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保证风源安全可靠;凡需要通风的有限空间,缺少在线通风设备设施时,应配置专门的风机、风管等通风设施。8. 必须进入缺氧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符合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8958) 规定,作业时应采取机械通风。9. 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

4、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关闭 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也就是说可靠切断只有两种方式:一种为插盲 板,一种为拆取一节管道。除此以外的关阀门、水封等方式均不属于可靠切断的手段。10. 缺氧环境是指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低于19.5%。富氧环境是指空气中氧的 体积百分比高于23.5%。硫化氢正常状态下的最高容许浓度10mg/m3,停留时间为8小时。CO含量不超过24ppm(30mgm3)时,可较长时间工作。11. 在缺氧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 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滤式面具,必要时作业人员应拴带救生绳。12. 配戴长管呼吸器时,应仔细检查气密性

5、,并防止通气长管被挤压,吸气口应 置于新鲜空气的上风口,并有专人监护。13. 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 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14. 进入带有转动设备类的有限空间,必须办理停电手续,切断电源,并在开关 上挂“有人工作、严禁合闸”、“禁止启动”等警示标志。15. 有限空间的坑、洼、沟或孔、通道出入口应设置防护栏、盖和警告标志,夜 间应设警示红灯。16. 进入竖型、筒形、圆柱型等不易施救的有限空间及在其内部检维修作业的人员,必须全部系挂一根可靠牢固的“安全绳”(救命绳),绳

6、端要固定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该“安全绳”(救命绳)不得替代防止高空坠落的安全带。监护人应通过系在作业人员身上的保护绳进行沟通。17. 在金属设备内和特别潮湿作业场所电焊作业,要提高电绝缘防护等级(如使 用电绝缘靴、铺设绝缘板等),更换焊条时身体不准靠在导电物体上。有限空间内使用的电气设施,包括电动工具、通风、照明设施等应有漏电保护装置。18. 当有限空间为原盛装爆炸性液体、气体等介质容器的,应使用防爆电筒或电 压不大于12V的防爆安全行灯,行灯变压器不应放在容器内或容器上。19. 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V,手持行灯必须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在金属容器、潮湿环境、狭小容器、有爆炸危险的场

7、所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V。20. 硫化氢中毒:硫化氢(H2S)是无色气体,臭鸡蛋味,易溶于水;属窒息性、 剧毒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比重比空气大,易积聚在通风不良的城市污水管道、窨井、化粪池、污水池等低洼处。21. CO中毒:CO是无色、无味、无刺激性、易燃易爆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 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组织缺氧。22. 氮气,正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嗅的气体,且通常无毒。空气中氮气含 量过高,引起缺氧窒息。吸入氮气浓度不太高时,患者最初感胸闷、气短、疲软无力;吸入高浓度,患者可迅速昏迷、因呼吸和心跳停止

8、而死亡。当作业场所空气中氧气浓度低于19.5%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面具。23. 因设备检修维修或施工作业临时形成的有限空间(如打人孔需进入的管道、 围堤、坑洞等),作业前,应在现场设置“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明确告知有限空间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控制措施和应急救援措施(包括应当准备的应急救援器材和设施、应急电话)。24. 有限空间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指:窒息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缺氧、易燃易 爆物质、液体、物料、触电、坠落、旋转设备、高温/低温、其它危险有害因素。25.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不得涂改,如确需修改应经签发人在修改处确 认。各栏目应由相应责任人填写,他人不得代签。

9、有限空间作业许可部门以及许可审批人员,应经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后公布,并下发执行。26. 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的时间不得早 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27. 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转、有限空间内氧含量浓度低于19.5%或高于23.5%、 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有限空间作业,撤出并清点作业人员,暂时封闭作业现场的出入口,等待通风设备恢复正常运行。28. 气体检测“四项规定”:一是检测所有可能的危险气体;二是从通风孔处插 入检测探枪;三是检测

10、所有部位(顶部、底部、不规则形状);四是如果检测到危险气体或蒸气,应进行通风和清洗,之后再次进行测试。29. 检测记录10项内容:测定日期、测定时间、测定地点、测定方法、测定仪 器、测定时的现场条件、测定次数、测定结果、测定人员和记录人员,并经检测人员签字后存档。30. 涉及易燃易爆气体的有限空间的安全置换应当符合下列规定:一是应用氮气、 二氧化碳等惰性气体、蒸汽清洗;二是作业人员进入或接近前,应当再用新鲜空气通风,并持续检测空间内的氧气含量。31. 氧含量可能发生变化的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监测,至少每2h 监测一次。如监测分析结果有明显变化,则应加大监测频率。32. 从事“三类”

11、有限空间的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 等相关人员,必须具备以下3个条件:一是有限空间安全知识考核合格;二是会使用应急救援器材;三是具备现场应急救援能力。33. 涉及易燃易爆物质、有毒有害气体和缺氧环境的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严格遵守 “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有限空间作业9字诀)。检测指标包括3个浓度:氧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应当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规定。34.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控9步法:作业前危险辨识、安全准入、安全隔离、安 全置换、安全检测、安全防护、安全监护、安全作业、安全确认。35. 有限空间作业前,要根

12、据安全分析评估,针对有限空间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 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包括作业人员紧急状况时的逃生路线和救护方法、现场应配备的救生设施和灭火器材等。36. 有限空间作业前,现场负责人应组织安全监护人、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员,对照“有限空间危险有害因素告知牌”或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台帐相关内容,针对作业项目、作业内容和作业流程,再次辨识确认作业过程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完善有限空间作业方案,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工程措施和应急措施。37. 有限空间作业前,应明确应急救援人员及其职责,应急响应和信息沟通方式方法,并告知所有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38.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先采取氮

13、气等惰性气体置换、蒸汽引射清洗,后强制通风的措施,以消除或减少有限空间内的有毒有害气体;禁止采用纯氧通风换气,禁止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富氧环境下会发生氧中毒和燃烧爆炸。39. 作业方案要按程序审批,明确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急救援人员、作业人员,把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40. 所有的有限空间作业均应设专(兼)职安全监护人员,A级、B级有限空间 作业应设专职监护人;监护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清楚可能存在的危害以及危害对作业人员的影响,懂急救知识。接受有限空间

14、专项安全培训且考核合格。41. 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安全监护人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不间断联系。监护人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及作业过程中,监督检查:作业许可手续合规程度、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有毒有害气体和氧含量检测情况、设备停送电手续及挂警示牌情况、通往作业现场能源动力介质或有毒有害气体管道可靠切断或关闭、现场环境安全、通风情况、违章查处和隐患排查、应急救援设施配备情况等方面。42.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采取可靠的隔断(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设备、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地点隔开。43. 在检修、施工等非常规作业活动临时形成的“三类”有限空间,应当在施工方案制定阶段,明

15、确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通过现场书面安全交底的方式,对相关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专项安全培训。44.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利用设备设施的孔、洞、门进行自然通风,自然 通风方法无法满足安全需要的,必须采取机械强制通风,在特殊情况下,作业人员应佩戴安全可靠的呼吸面具。45. 有限空间作业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在有限空间进行高处作业须办理高处安全作业证,需要动火作业的应办理动火安全证。46. 有限空间作业前要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 监护人员应督促、指导、监督作业人员清理现场、清点工器具,确认无误后撤离作业现场。47. 物料掩埋类有限空间作业

16、生命保障规则:一是物料来源可靠隔离(隔断)或清理彻底。二是来料系统停电挂牌(就地开关打到零位、挂牌),皮带系统事故拉绳等紧急设施在自锁状态。三是作业人员使用安全绳或安全带,并可靠固定于有限空间外,严禁站在料筒、料仓等储料设施下方捅料。48. 易燃易爆物质类有限空间作业生命保障规则:一是易燃易爆物质必须彻底清理干净且不准存放在作业地点周围。 二是作业中连续通风、监测或必要时充水。49. 淹溺类有限空间作业生命保障规则:一是液体来源可靠切断(关闭阀门、设置物理隔断)。二是作业人员使用安全带或安全绳,并可靠固定于有限空间外。三是酸类环境应使用防护服。50. 机械类有限空间作业生命保障规则:一是设备设施必须停电并挂牌,有明显的断开点,必要时使用工业安全锁;二是采取防止设备设施转动的硬件措施;三是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