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工伤认定的法律意义

上传人:n**** 文档编号:91135155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者工伤认定的法律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劳动者工伤认定的法律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劳动者工伤认定的法律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者工伤认定的法律意义(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劳动者工伤认定的法律意义在我国,工伤认定是整个工伤认定法律制度程序的第一道程序,可见工伤认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法律意义,具体意义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对于职工来说,工伤认定是决定受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是否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关键因素。发生工伤事故,一般都会给工伤职工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一方面是工伤职工需要治疗,而治疗费用又比较昂贵,这必然给职工家庭带来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是发生工伤的职工会因为工伤伤害使其丧失一定的劳动能力,而由此伴随着劳动能力的丧失,必然会让其在工作上难以得到理想的薪酬,家庭的经济收入随之减少。 对用人单位而言,工伤认定是决定用人单位是否承担工伤责任的一个重要因素

2、。若是事故伤害不能认定为工伤,那用人单位就无需承担事故中的工伤责任。根据我国当前规定,若是事故伤害被认定为工伤,用人单位则应当承担工伤责任。还有,发生工伤事故,这证明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管理上存在失误,这会使其他未发生工伤事故的职工有所忌惮,会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如能及时解决问题,那会将影响消除到最低,有利于生产秩序的恢复。具体的工伤认定的法律范围: 1、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必须存在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是构成工伤事故责任的必要要件。 2、职工必须遭受有人身损害的事实存在。工伤事故的损害事实是指职工人身受到伤害的客观事实。这种损害仅仅包括人身伤害,并不包括财产的损害和其他权益的损害

3、。 3、职工的损害必须是在从事与工作相关的事物过程中发生的。简单来说就是职工是因履行工作职责而导致自身受到伤害。一般从三个方面来确认是否是在工作过程中受到伤害。时间上是否为工作时间,就是在履行工作职责的时间范围内即用人单位规定的上班时间。其中还包括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的正式工作时间的前后、因工作外出的时间和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受伤害场所是否为工作场所,即伤害发生在在履行工作职责的空间范围内即履行工作职责的场所,一般均延伸至因工外出场所,上下班途中场所。受伤害的原因是否为工作原因,即伤害发生是因为履行工作职责。下列情形应不予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一)申请人不具备申请资格;(二)工伤认定申请超过法定时效;(三)不属于统筹地区工伤保险部门管辖范围;(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下列情形的事故必须调查取证: 1、死亡事故; 2、因工外出期间,因受到意外伤害或发生下落不明的事故; 3、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有疑问的交通事故或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事故; 4、非实名制参保人员发生的事故; 5、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申请工伤认定而用人单位不认可的事故; 6、其它需要调查取证的事故。 汇法网-您身边的法务专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