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91133228 上传时间:2019-06-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4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基于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基于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基于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基于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三峡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训(串行A/D转换器数字电压表设计)学 院: 年级专业: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2年11月30日基于TLC549串行A/D转换器的简易电压表的设计重庆三峡学院 摘要:本次设计的数字电压表主要由AT89C51单片机、A/D转换器TLC549、显示电路等模块组成。它是具有电压测量功能的一定精度的数字电压表。它可以测量0-5V的输入电压值,并在3位LED数码管上显示。测量最小分辨为0.020V,测量误差约为0.02V。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一个数字电压表。用8位A/D转换器TLC549进行电压信号的采集。由于系统构造简单,抗干扰能

2、力较强,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关键字:单片机;数字电压表;A/D转换;AT89C51;TLC549目录第一章 设计要求3 1.1要求3第二章 数字电压表3 2. 1数字电压表的介绍3 2.2 数字电压表的结构3第三章 总体方案论证3第四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4 4.1单片机控制部分4 4.1.1 单机片AT89C51内部结构概述44.1.2 AT89C51性能44.1.3TLC549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54.1.4单机片AT89C51结构6 4.1.5时钟电路7 4.1.6复位电路74.1.7 总线扩展电路和地址锁存电路74.1.8 单片机部分总体结构84.1.9 驱动及显示电路9第五章 程序设计1

3、0 5.1 程序设计总方案10 5.2 系统子程序设计115.2.1 初始化程序115.2.2 A/D转换子程序11 5.2.3 显示子程序12第六章 仿真126.1 软件调试126.2显示结果及误差分析136.2.1 显示结果136.2.2 误差分析15第七章 系统软件的设计16 7.1 主程序167.2拆字子程序177.3扫描子程序17 7.4读取字节子程序,读出的值在ACC18 7.5标度变换子程序19 7.6原理图20 7.8最后结果21第八章 实训心得. 21参考文献22附录22致谢26第一章 设计要求1.1要求:1) 以TLC549串行A/D转换器和AT89C51单片机设计一个5V

4、的数字电压表,电压值由电位器模拟。2) 采用3位LED显示器,显示格式为“.”V。1.2:扩展要求:1) 显示器采用LCD1602,显示格式为:“.V”。采用定时采样方式,每隔0.5秒进行一次A/D采样。第二章 数字电压表2.1数字电压表的介绍 数字电压表(Digital Voltmeter)简称DVM,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的模拟量(直流输入电压)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的仪表。2.2 数字电压表的结构 数字电压表是诸多数字化仪表的核心与基础,电压表的数字化是将连续的模拟量如直流电压转换成不连续的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这有别于传统的以指针加刻度盘进行读数的方法, 避

5、免了读数的视差和视觉疲劳。目前数字电压表的内部核心部件是A/D转换器, 转换器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电压表的准确度,数字式电压表是由高阻抗电压表头与分压电路组成的。 各部分的功能:A/D转换器:将输入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基准电源:提供精密电压,供A/D转换器作参考电压。译码器:将二-十进制(BCD)码转换成七段信号。驱动器:驱动显示器的a、b、c、d、e、f、g七个发光段,驱动发光数码管(LED)进行显示。显示器:将译码输出的七段信号进行数字显示,读出A/D转换结果。键盘:通过键盘输入0-9来设置定时器的时间,进而改变采样时间间隔。第三章 总体方案论证 按系统功能实现要求,决定控制系

6、统采用AT89C51单片机,A/D转换采用TLC549,先由采样电路对直流电压进行采样,因为要达到精度要求,所以选择了8位AD转换电路,然后通过单片机进行控制,不仅可以复位控制,而且可以通过键盘进行定时采样的设置,最后在驱动显示电路上显示出相关的信息。显示采用LED七段共阴极数码管。第四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数字电压测量电路由AT89C51单片机、A/D转换TLC549、3位LED数码管显示等电路组成4.1 单片机控制部分4.1.1 单片机AT89C51内部结构概述它由中央处理区(CPU),内部RAM,内部ROM,定时器/计数器,并行I/O口,串行口,中断控制系统等部分通过片内总线连接组成。4.1

7、.2 AT89C51性能 AT89C51是美国ATMEL公司生产的低电压,高性能CMOS8位单片机,片内含有4KB的可反复擦写的只读程序存储器和128字节的随机存储器。该器件采用ATMEL高密度非易失存储器制造技术制造,与工业标准的MCS-51指令集和输出管脚相兼容,由于将多功能8位CPU和闪烁存储器组合在单个芯片中,ATMEL的AT89C51是一种高效微控制器,它为很多嵌入式控制系统提供了一种灵活性高且价廉的方案。 AT89C51功能性能:与MCS-51成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4KB可编程闪速存储器;寿命:1000次写/擦循环;数据保留时间:10年;全静态工作:0-24MHz;三级程序存储器锁

8、定;128*8B内部RAM;32个可编程I/O口线;2个16位定时/计数器;5个中断源;可编程串行UART通道;片内震荡器和掉电模式。 4.1.3 TLC549的内部结构及工作原理 TLC549带有片内系统时钟,该时钟与IOCLOCK是独立工作的,无需特殊的速度或相位匹配。当CS为高时,数据输DATA OUT端处于高阻状态,此时IO CLOCK不起作用。这种CS控制作用允许在同时使用多片TLc549时,共用IOcLOCK,以减少多路(片)AD使用时的IO控制端口。一组通常的控制时序操作如下: (1)将Cs置低,内部电路在测得CS下降沿后,在等待两个内部时钟上升沿和一个下降沿后,再确认这一变化,

9、最后自动将前一次转换结果的最高位(D7)位输出到DATAOUT端; (2)在前四个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依次移出第2、3、4和第5个位(D6,D5,D4,D3),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4个IO CLOCK下降沿开始采样模拟辅人: (3)接下来的3个I/O CLOCK周期的下降沿可移出第6、7、8(D2,D1,D0)各转换位;(4)最后,片上采样保持电路在第8个IOCLOCK周期的下降沿将移出第6、7、8(D2,D1,D0)各转换位。然后使保持功能持续4个内部时钟周期,接着开始进行32个内部时钟周期的AD转换。在第8个IO cLCOK后,CS必须为高或IO LOCK保持低电平,这种状态需要维

10、持36个内部系统时钟周期以等待保持和转换工作的完成。如果CS为低时,IO CLOCK上出现一个有效干扰脉冲,则微处理器,控制器将与器件的IO时序失去同步;而在cs为高时若出现一次有效低电平,则将使引脚重新初始化,从而脱离原转换过程。在36个内部系统时钟周期结束之前,实施步骤(1)(4),可重新启动一次新的AD转换,与此同时,正在进行的转换将终止。但应注意,此时的输出是前一次的转换结果而不是正在进行的转换结果。若要在特定的时刻采样模拟信号,则应使第8个IO CLOCK时钟的下降沿与该时刻对应。因为芯片虽在第4个IO CLOCK时钟的下降沿开始采样,却在第8个IO CLOCK的下降沿才开始保存。4

11、.1.4 单机片AT89C51结构1)电源及时钟引脚(4个)VCC:+5 V电源。提供掉电空闲正常电压3种模式。GND:地线。XTAL1和XTAL2:外接晶体引线端2)控制线引脚(4个)RST:复位信号输入/备用电源输入引脚。ALE/PROG:地址锁存控制/编程脉冲输入信号。/PSEN:外部程序存储器读选通信号。 /EA/VPP:访问程序存储控制信号/可编程电压输入端。3)P0.0P0.7:P0口8位三态双向I/O口。1)作为分时复用的低8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2)在不访问外部存储器时,作为通用I/O口。P0端口能以吸收电流的方式驱动负载,一般情况下是作为扩展时候的地址数据总线使用的。 P1.

12、0P1.7:P1端口8位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准双向I/O口线(有第二功能)。P2.0 P2.7:3端口8位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准双向I/O口线。P3.0P3.7:P3端口8位带内部上拉电阻的准双向I/O口线(有第二功能)。引脚第二功能功能描述P1.0T2外部计数输入/时钟输出P1.1T2EXT2的重装/捕捉/方向控制P1.2ECIPCA 的外部时钟输入脚P1.3CEX0PCA模块0捕获/比较模式的外部I/O脚P1.4CEX1PCA模块1捕获/比较模式的外部I/O脚P1.5CEX2PCA模块2捕获/比较模式的外部I/O脚P1.6CEX3PCA模块3捕获/比较模式的外部I/O脚P1.7CEX4PCA模块4

13、捕获/比较模式的外部I/O脚4.1.5 时钟电路单片机的时钟信号通常用两种电路形式得到:内部振荡和外部振荡方式。但本次只用了内部振荡。如图电路中的器件选择可以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也可以参考一些典型电路的参数,电路中,电容器C1和C2对震荡频率有微调作用,通常的取值范围是3010pF,在这个系统中选择了33pF;石英晶振选择范围最高可选24MHz,它决定了单片机电路产生的时钟信号震荡频率,在本系统中选择的是12MHz,因而时钟信号的震荡频率为12MHz。4.1.6 复位电路复位操作通常有两种基本形式:上电复位和按键与上电复位。如图所示上电或按键与上电复位要求电源接通后,单片机自动复位,并且在单片机运行期间,用开关操作也能使单片机复位。上电后,由于电容C4的充电和反相门的作用,使RST持续一段时间的高电平。当单片机已在运行当中时,按下复位键后松开,也能使RST为一段时间的高电平,从而实现上电或按键与上电复位的操作。4.1.7总线扩展电路和地址锁存电路 单片机系统的I/O口和数据存储器统一编址,将扩展的I/O口看作片外的数据存储器,一个I/O口占用一个片外数据存储器单元的地址。扩展I/O口也使用 、作为读、写控制信号,使用MOVX指令进行访问。 扩展的I/O口可分为不可编程(简单I/O)和可编程两大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