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91110511 上传时间:2019-06-22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3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活动指南莲都区电教馆 编制2018年4月目 录一、参加对象二、参评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二)项目说明及要求(三)评比指标(四)作品资格审定(五)作品制作三、参评作品报送方式(一)报送时间、方式(二)报名费四、参评作品评比及奖项设置(一)评比办法(二)奖项设置五、联系方式六、附表一、参加对象中小学校、学前教育及直属事业单位的教育技术工作者。二、参评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一)项目设置2018年莲都区教育教学信息化大赛活动(简称“活动”)、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校区(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项目。1.幼儿教

2、育组:课件、微课、课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创新教育教学案例。2.小学教育组:课件、微课、课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创新教育教学案例。3.初中教育组:课件、微课、课例、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创新教育教学案例。(二)项目说明及要求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几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移动终端课件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

3、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B。(2)报送形式: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2.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主要1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1)制作要求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

4、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2)报送形式: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并确保能够运行。3. 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如:翻转课堂、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教

5、学方式,一对一学习、移动终端学习、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意创作教学等。翻转课堂教学课例: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网上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吸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作而完成。基于网络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课例:是指利用网络,基于问题的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课例。学生从真实世界的问题或项目出发,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

6、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寻找问题解决办法,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知识获取、管理,沟通互动、探究合作、组建虚拟学习社区。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例:是指在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移动终端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技术,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创意创作教学课例:是指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创作作为教学内容的

7、课例,如机器人教学、3D打印、创新教育等。云端一体互动课堂教学课例:是指面向全国所有具备云端一体化教学环境的中小学校,使用本次大赛指定的教学信息化软件天喻教学助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下载),按照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完成一堂课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的课堂实录。课例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录屏和授课现场录像)、教学反思、相关资源(可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1)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如果是时间较长的活动课程,则只需要几个关键环节的视频录像剪辑。教学设计、教学

8、资源、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2)报送形式: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并确保能够运行。4.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是指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从事教与学活动的载体。作品应主要体现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的资源应用、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家校互动、师生互动、指导评价等活动情况。(1)制作要求:提交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素材制作的PPT文档,综合反映教师网络空间的日常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2)报送形式:提交空间使用说明文档,包括空间网址、评审专用临时账号密码和使用指南等。5.教育资源应用教

9、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面向教育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学点征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应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内容。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1)制作要求:报送的教学设计方案使用Word、WPS等格式。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应展

10、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2)报送形式: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课例视频确保能够运行。6.创新教育教学案例:是指教师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教育教学活动,且成效显著的案例,如数字创作教学、机器人教育教学、创客教育教学、人工智能教育教学等。(1)要求:须提交案例介绍文档、教学活动录像和相关材料。案例介绍文档可包括:教学环境设

11、施与课程建设、教学应用情况、教学效果、教学成果、获奖情况、推广情况等。教学活动录像:反映创新教育教学情况,针对案例特点,提供合适的教学活动录像,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单节课堂教学实录、多节课堂片段剪辑、专题介绍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用mp4等常用格式,大小不超过500M,时间总计不超过50分钟。相关材料:教学设计方案、课程资源等。(2)报送形式:作品以zip压缩包格式(含附表2)报送,总大小建议不超过700MB。(三)评比指标1课件评选指标分值评选要素教学设计30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内容呈现25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

12、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素材选用恰当,结构合理。技术运用25运行流畅,操作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新技术运用有效。创新与实用20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2微课评选指标分值评选要素教学设计25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主题明确、重点突出;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行为25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25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新与实用25形式新颖,趣味性和启发性

13、强; 视频声画质量好;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3课例评选指标分值评选要素教学目标15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教学设计25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恰当选择应用学科教育资源;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教学行为25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教学效果25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教学反思10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4. 教师网络空间应用案例评比指标分值评比要素内容建设

14、10个性化设置合理,主题鲜明,特色突出;栏目内容丰富,记录完整,更新及时;原创性、生成性资源丰富,访问量大。教学应用40备课、教研、教学等活动记录完整;教研形式、内容有创新,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多种教学活动丰富;在线指导,在线作业、测试等分层、个性化学习评价诊断全面;师生互动、家校互动信息丰富,效果良好。应用效果30支撑常规教育教学活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有效果;成果丰富,能力素质教育成效高;形成师生互动、家校互动新模式;促进学校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特色创新20在网络教研、网络教学、资源共享、教育管理、综合素质评价等某个或多个方面,形成了应用模式,有效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变革。

15、5(1)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指标分值评选要素学习者特征分析15准确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把握信息化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教学目标15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教学策略25教学方式设计符合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教学方法选择恰当;教学过程设计合理;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教育资源25学科教育资源选择恰当;信息技术运用合理;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学习者评价20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优势;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指标和方法多元化;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2)教育资源应用课例评选指标分值评选要素教学目标15体现新课标的理念;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教学设计25教学情境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